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建立一种人脑胶质瘤细胞原代培养的改良酶消化法.方法 基于文献并结合实际工作中经验,改良既往文献报道的酶消化法,对32例不同级别的胶质瘤进行消化后行原代细胞培养,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点,传代时采用差速贴壁法对原代细胞进行纯化.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法对原代细胞进行鉴定,通过细胞增殖实验(CCK-8法)绘制生长曲线,研究体外培养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 采用改良的酶消化法成功培养28例,失败4例,成功率为87.5%.培养成功的细胞贴壁生长,细胞状态稳定,形态各异,生长状态良好,并可传代.细胞免疫荧光检测显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阳性,证明培养的细胞为胶质瘤细胞;细胞增殖实验显示细胞在体外增殖活跃,肿瘤病理级别越高,细胞增殖能力越强.结论 改良的酶消化法用于人脑胶质瘤细胞原代培养具有简单、高效、成功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规范胶质母细胞瘤(GBM)的病理取材方式,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的病理信息。 方法 我们规范GBM病理取材方式为“七分法取材”,即由术者在术中对GBM瘤块的“中心、前方、后方、内测、外侧、上方、下方”共7个位置进行取材。本研究共纳入了40例经“七分法取材”的GBM患者,我们分别对各个位置取材的肿瘤组织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免疫组化检测7个位置取材组织的IDH1蛋白、MGMT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肿瘤中心取材的肿瘤组织100%培养出了肿瘤细胞,细胞呈长梭形、迁移快、增殖较块;T1增强像以外其他位置取材的肿瘤组织原代细胞培养成功率为60%,细胞呈圆钝形、迁移慢、增殖慢,两种细胞在细胞形态、细胞学功能上存在明显差异。IDH1蛋白在7个位置表达情况存在差异的病例为10例,比例为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MGMT蛋白在7个位置表达存在差异的病例为12例,占比为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 结论 7个位置取材的组织中均可培养出肿瘤细胞,并且IDH1及MGMT蛋白的表达也存在差异。中心取材的肿瘤组织虽能准确反映肿瘤的病理学级别,但是考虑到GBM高度异质性故需综合考虑其他位置取材的组织病理及分子病理特征,才能更准确地反应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故七分法取材较传统的病理取材对GBM的病理诊断更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当归拈痛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的滑膜组织中MMP-9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该药物的作用机制。方法用Mtb诱导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当归拈痛汤组、模型组以及作为阳性对照的雷公藤组。经过实验阶段的干预后,检测各组大鼠关节滑膜组织的MMP-9水平。结果与阳性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相比,当归拈痛汤组显著降低模型大鼠关节滑膜中MMP-9水平(P0.05)。结论当归拈痛汤可以下调模型大鼠关节滑膜组织中的MMP-9水平,提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MMP-9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全程管理随访系统,实现对胶质瘤患者的全程择优精细化管理。方法:基于临床科研一体化原则和客户机与服务器(C/S)模式,利用.NET平台、SQLite数据库以及C#语言开发,功能模块包括安全设置、查询检索、信息管理整合、信息导入导出和文件夹管理,构建胶质瘤患者全程管理随访系统。选取医院收治的188例高级别胶质瘤患者,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88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由随访团队给予常规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随访基础上应用全程管理随访系统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失访率和返院复查率。结果:观察组的失访率为2.00%,显著低于对照组(10.23%);观察组返院复查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81.82%),两组失访率和返院复查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5,x2=4.36;P<0.05)。结论:全程管理随访系统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临床和科研工作效率,辅助临床医生更好地完成胶质瘤患者全程择优精细化管理,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当归拈痛汤干预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滑膜病变的蛋白质改变,分析当归拈痛汤治疗RA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当归拈痛汤组3组,每组10只。双向电泳(2-DE)分离滑膜组织蛋白质,用PDQuest7.1.0软件包进行差异表达蛋白质组分析,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鉴定蛋白质。选择2个差异蛋白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进行验证。结果 获得8个差异表达的蛋白:Myosin regulatory light chain 2,40S ribosomal protein SA,Mimecan,Heat shock protein beta-1,Vimentin,Peroxiredoxin-2,Interleukin-1 receptor antagonist protein,Lamin A。Q-PCR和Western-blot验证Hsp27 Peroxiredoxin-2表达水平变化与2-DE结果一致。结论 当归拈痛汤可能通过以下机制抑制RA滑膜组织的炎症反应:(1)抑制组织局部的炎症反应信号通路;(2)保护细胞结构;(3)抑制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干扰RNA(siRNA)干扰降低PC4和SFRS1相互作用蛋白1(PSIP1)的表达对人胶质瘤U87细胞侵袭和迁移 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化学合成靶向PSIP1的siRNA,脂质体法转染U87细胞,用Real-time PCR检测RNA干 扰效率;Transwell侵袭实验测细胞侵袭能力;划痕实验检测其迁移能力;干扰PSIP1表达后,Western blot 检测间质细胞来源的 N-cadherin、β-catenin蛋白和转录因子Slug的表达。结果PSIP1-siRNA 转染胶质瘤U87细胞后,PSIP1的mRNA水平及蛋白 水平明显下降(P<0.001),U87 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下降,与阴性转染组及未转染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 0.001),Western blot 显示,间质细胞来源的N-cadherin、β-catenin 蛋白表达量降低,同时与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的转录因 子Slug 的表达降低。结论在胶质瘤中,抑制PSIP1 的表达可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N-cadherin、β-catenin 蛋白和转录 因子Slug的表达量降低,提示PSIP1 可通过调控经典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来调节Slug 的表达,进而调控EMT,从而参与胶 质瘤U87 细胞的侵袭及迁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