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中国医学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藏药"蒂达"基原复杂,混用、替代使用现象较为严重,影响其临床疗效。该文通过查阅藏医药经典著作,结合藏医临床访谈和现代文献,明确了藏药"蒂达"的基原物种、药性以及临床效果。经考证,"蒂达"包括龙胆科獐牙菜属Swertia、扁蕾属Gentianopsis、花锚属Halenia、肋柱花属Lomatogonium、喉毛花属Comastoma,以及虎耳草科虎耳草属Hedyotis和十字花科糖芥属Erysimum的部分植物,药性以苦、寒为主,临床多用于治疗热病、肝胆疾病。藏药"蒂达"的研究,应在藏医药理论和临床用药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来进行本草考证、鉴定、药效学等现代研究,从而达到保障藏药"蒂达"的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与可控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了解藏药狭叶红景天的资源现状,分析野生狭叶红景天的适生生境,保护狭叶红景天的野生资源,促进狭叶红景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该文采取走访与野外样方相结合的调查方法以及蕴藏量估算法对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4个省16个县的狭叶红景天野生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4个省的野生狭叶红景天种群密集程度有很大的差别,很多地区野生资源蕴藏量逐渐下降。根据调查结果估算,4个省16个县当前狭叶红景天野生资源蕴藏量约1 100 t,目前四川省的野生狭叶红景天资源量最大。同时,狭叶红景天具有一定的生态价值,调查中发现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建有防沙治沙狭叶红景天基地。通过调查,为狭叶红景天资源的开发及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唐策  文检  张雯  苏锦松  谢彩香  张艺 《中国中药杂志》2017,42(10):1871-1876
研究翼首草的生态适宜性,为翼首草GAP种植选址和区域发展提供参考。通过中国数字标本馆、文献和实地考察等收集67个翼首草分布点,利用Maxent和GIS技术对翼首草进行适宜性分析。发现翼首草潜在分布区域主要分布在西藏东部、四川西部、青海南部、云南西北部、甘肃南部;对翼首草生长和分布贡献率大的主要生态因子为海拔(62%)、最暖季风降水量(14.4%)、降水量变异系数(7.2%)、最干季度平均温度(3.5%)、土壤导电率(3%)、阳离子交换总量(2.4%)、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2.2%)。应用Maxent模型对翼首草进行生态适宜性研究,其准确度高,可为翼首草野生抚育及GAP种植选址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野生藏药资源日益濒危问题,推动藏药野生资源保护与适宜区的发展和提供人工栽培种植新方法,该文采用HPLC对不同产地中国沙棘叶中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进行含量测定,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分析不同产地中国沙棘叶中黄酮类化学成分与生态因子间的相关性。该文基于Maxent模型结合运用ArcGIS软件,对中国沙棘进行适宜区区划研究。分析得出不同产地间中国沙棘叶中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含量差异明显,且影响槲皮素积累的主导因子为海拔高度、1月份均降水量和8月份均降水量,影响山柰素含量积累的主导因子为海拔高度、最冷季度降水量、12月份均降水量和3月份均气温,影响异鼠李素含量积累的主导因子为8月份均降水量、1月份均降水量、最冷季度降水量和海拔高度;实验结果表明中国沙棘在我国地区分布的适宜指数为0~0.708,适宜区面积59.05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6.13%,较适宜区面积达55.25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5.73%。对中国沙棘叶黄酮类成分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及中国沙棘生态适宜性研究,该法操作简单可行、结果可靠,为藏药资源实现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濒危物种大花红景天Rhodiola crenulata的野生抚育和人工栽培是保护其野生资源的重要方式,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通过查询标本馆及实地采样调查,收集大花红景天野外分布点经纬度信息,综合气候、土壤、高程等相关生态因子,利用Maxent模型对大花红景天进行适生性分析,研究其在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的潜在分布区域以及主要生态特征。Maxent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大花红景天生长的潜在分布区域在西藏东部、四川西部、青海南部,以及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部分区域;对大花红景天生长贡献率大的主要生态因子为海拔(61.8%)、最暖季度降水量(19%)、降水量变异系数(4.7%)、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4%)和最干季度平均温度(2.5%)。测试集和训练集ROC曲线下的AUC均大于0.9,表明所建立的大花红景天Maxent预测模型准确度高。应用Maxent模型,对大花红景天进行生态适宜性区划研究准确度高,可为大花红景天野生抚育与人工栽培选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藏药沙棘为藏医传统习用药材,在诸多藏医药经典著作中均有收载。沙棘临床疗效显著,但沙棘基原复杂,化学成分复杂,药效物质基础不明确,质量参差不齐,影响沙棘临床用药安全。我国沙棘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很大开发利用价值。本文通过查阅藏医药古籍文献,以及近年来过内外关于沙棘的文献资料,对沙棘基原、药理学、化学成分、临床功能主治等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为沙棘的临床应用与产品开发,以及沙棘资源的合理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研究藏药巴尔达尔Hippophea gyantsensis黄酮类3种指标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同时建立藏药巴尔达尔的HPLC指纹图谱,全面评价其内在质量。采用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流动相乙腈-0.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60 nm,流速1.0 m L·min-1,柱温30℃,进样量10μL;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软件进行指纹图谱分析。建立了10个批次藏药巴尔达尔的共有图谱,提取了12个色谱峰作为指纹图谱共有峰,成功测定藏药巴尔达尔中山柰素-3-O-β-D-槐二糖-7-O-α-L-鼠李糖苷、异鼠李素-3-O-β-D-槐二糖-7-O-α-L-鼠李糖苷、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7-O-α-L-鼠李糖苷的含量。该研究首次采用HPLC建立藏药巴尔达尔的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含量测定,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为江孜沙棘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PDA)同时测定藏药翼首草环烯醚萜和酚酸类10个化学成分的含量。采用Acquity UPLC~R BEH C_(18)(2.1 mm×100 mm,1.7μm)色谱柱,流动相0.2%磷酸水(A)-乙腈(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7,325 nm,流速0.4 mL·min~(-1),柱温30℃,进样量1μL。研究结果表明UPLC-PDA法定量分析翼首草10个化学成分在考察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加样回收率为96.30%~103.0%(n=9),RSD为0.72%~2.9%(n=9)。所建立UPLC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同时测定藏药翼首草中10个化学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UPLC法同时测定大花红景天中没食子酸、红景天苷、酪醇、没食子酸乙酯、对香豆酸5种成分的含量,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38批不同来源的商品药材和自采药材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采用ACQUITY UPLCHSS T3色谱柱(150 mm×2.1 mm,1.8μm);以乙腈-0.2%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2 m L/min;柱温:40℃;进样量:2μL;检测波长:没食子酸、红景天苷、酪醇、没食子酸乙酯为275 nm,对香豆酸为308 nm。结果:各指标成分之间分离度良好,在选定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n=6)为96.54%~102.15%,RSD为1.95%~2.95%,表明该法快速、准确,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商品药材与自采药材中上述几种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建立的UPLC检测方法可用于快速测定大花红景天中5种成分的含量,能够为红景天药材标准的提高和完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