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16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戴昭宇 《世界中医药》2007,2(6):323-325
亚健康状态是现代临床所面对的重要问题.作者通过从替代医疗到统合医学、从汉方医学到中医学、从医疗到全方位健康管理、从对症辨证到个体特性、从亚健康研究到建设新的健康科学体系5个方面,探讨了日本亚健康状态的临床与中医学相关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我国中医药产品要尽快拓展日本以及世界各国市场,从可能性与可行性出发,近期内不可忽视健康食品或食疗药膳等保健品形式,积极有序地促进中医药相关健康食品与食疗药膳的开发与进军海外市场,对于普及和宣传中医药科技与文化,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国际化,最终实现让中医中药堂堂正正地走向的宏大目标来说,具有重大意义。就拓展日本市场而言,只有了解该国药食分类基准与相关法规,不断追踪其医疗保健的现状和问题,重视其民众的生活习惯和文化心理,把握其市场的规模,动向与趋势,谙熟其进出口运作的程序和特点,才能遴或开发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中医药相关产品,而重视改善我们产品自身及其包装的质量,提高产品的科技水平与附近价值,强化对产品独特的科技与文华因素的恰当宣传,强化与在日代理经销合作者之间的密切协作,才能逐步赢得在日市场,赢得广大顾客的长久的信赖与欢迎。本文结合作者在日的调查研究以及参与具体产品开发的体验,着重就其中几个重要环节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3.
最近10年来,特异变应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以下简称AD)患者急剧增加。一般认为此病与免疫机能异常、遗传因素有关,好发于婴幼儿,近年来成年人发病率也不断增加。用激素类药能近期凑效,但长期使用容易产生激素依赖性。因此,目前治疗方针转向中医中药。  相似文献   
4.
戴昭宇  仝颂 《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12):1069-1071
日本学术界对于其国内目前存在着的传统医学,统称为“汉方医学”、“东洋医学”或“和汉医药学”。在承认其源头发自于中医学的同时,学术界的一般认识是,鉴于中国传统医学在日本流传至今,已经从理论和临床等多方面被逐步加以日本化,现状上与中医学已经形成“同源异流”、“同根异枝”的关系,在比较和看待中日两国或海外其他地区传统医学的同时,正视相互间的差异,更有利于从学术上知己知彼,存异求同,也更有利于中医学对外宣扬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国外医疗广告现状透视医院市场营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营销角度看医疗广告确实是医院重要的市场营销与品牌推广方式。但医院不能过分依赖广告。医疗广告的作用是把医疗服务尽快扶上质与量的轨道,而不是生财的唯一路径。医院营销除重视对外营销外,更要重视内部营销。医疗营销不可采取“杀鸡取卵”式,应提倡细水长流。  相似文献   
6.
1868年的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汉方医学的地位已被西医学从法律上所取代。通过汉方医界的不断努力,1976年开始,一批汉方成药制剂以“汉方药已经3000年的人体临床检验”(日本医师会前会长武见大郎语)为由,未经新药临床实验而被日本国家药典收录,从而建立起了汉方医疗保险制度。据统计,1976年以前的汉方药制剂年产值约100亿日元,国家医疗保险适用后不久即1978年,就增至200亿,1980年超过300亿,1988年突破1000亿大关,1992年1700亿,1995年产值达到2100亿日元。同时,由于现代医学治疗中的副作用及局限性,汉方医疗的社会需求不断增长,临床中使用汉方药的医师占医师总数的70%以上。但是,近年来日本医疗保险审议会提出“将一般用医药品、类似医药品从保险适用范围内去除,对药剂的保险适用形态加以重新审议”,使得汉方药再次面临被医疗保险拒之门外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日本汉方源于中国中医学.近代以来,日本的科技发展对于日本汉方产生了巨大影响,文章回顾日本废医存药的汉方政策,以及有关"汉方科学化"的研究历程,对中医国际化来说具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8.
戴昭宇  仝选甫  宋敏 《河南中医》2008,28(12):98-100
在日本,中医药学大多被人们称为“汉方医学”或“东洋医学”。就像中医学在中国被称为“传统医学”或“东方医学”一样,具有明显的民族和地域特色。其实,所谓的汉方药是在秦汉时期由中国传入日本,然后在日本逐渐发展起来的日本化了的中国传统医学,与中医学应属于同根同源。不过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选取既符合中医虚痞诊断,又符合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患者154例为观察对象,辨证分型为三组,分两个临床阶段,分别以甘平养胃方、酸甘益胃方、甘温健胃方的汤剂及冲剂进行治疗观察取得比较满意的近期疗效。其中第二阶段104例中,临床症状改善率达98.78%,主症痊愈率为65.45%,癌前病变征象改善率为95.76%,消失率为52.12%;临床总有效率为96.15%。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饮食习惯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方法] 2012年9月-2014年1月,采用横断面现场调查法收集广东、安徽两家医院1114例健康体检人群数据。中医体质调查采用标准化中医体质量表。应用构成比和对应分析法分析饮食习惯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结果] 不同饮食习惯的人群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不同。阳虚质与喜热关联性较强;气虚质、阴虚质、血瘀质与喜甘甜关联性较强;阴虚质、特禀质与喜清淡关联性较强;湿热质与喜咸、喜酸关联性较强;痰湿质与喜咸、喜炙烤关联性较强;平和质、气郁质与喜辛辣关联性较强,平和质还和喜油腻关联性较强。[结论] 饮食习惯与中医体质类型之间存在关联性。应根据不同饮食习惯的中医体质特点对人群的偏颇体质进行调护。同时,对平和质人群的健康管理不应忽视饮食调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