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6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银屑病皮损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ion factor,MIF)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并比较他克莫司对银屑病皮损中MIF的影响,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和染色评分半定量法对50例进行期斑块状银屑病皮损标本和42例正常皮肤组织标本(对照组)中的MIF的表达量进行检测,比较结果.同时,选取30例对他克莫司治疗有效的银屑病消退期皮损中MIF的表达量与曲安奈德治疗组、安慰剂治疗组各30例及未用药组50例进行比较.结果 斑块状银屑病皮损中MIF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他克莫司和曲安奈德药物治疗组MIF的表达阳性率明显减低(P<0.05),安慰剂组与未用药组的MIF表达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斑块状银屑病皮损中MIF的表达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他克莫司可以明显抑制MIF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达到与糖皮质激素相当的治疗效果,他克莫司对银屑病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抑制MI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在红外测温的基础上,观察火针疗法对HSP60蛋白的影响,探讨火针疗法“温通”效应改善脊髓损伤(SCI)的作用靶点。[方法] 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毫针组、艾灸组、火针组,每组分为1、3、7和14 d共4个时点。采用改良的Allen’s法制备SCI模型,对毫针组、艾灸组和火针组分别采用相应的干预方法,相应时点进行Basso Beattie Bresnahan (BBB)行为功能评分、红外测温、免疫组化检测及TUNEL染色检测。[结果] 1)行为学评分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火针组在3、7和14 d时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毫针组和艾灸组相比,火针组在14 d时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红外测温结果显示,火针组在火针干预5 min后温度呈缓慢上升趋势,升高0.5℃左右,且升温过程持续至90 min。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在各个时点HSP60的阳性表达相对稳定;而模型组在1 d时HSP60的阳性表达低于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各个时点相比,毫针组、艾灸组的HSP60阳性表达均增高;与毫针组和艾灸组相比,火针组HSP60阳性表达升高,且在7 d和14 d时升高最明显。4)TUNEL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在各个时点均无或存在少量神经细胞凋亡情况;模型组在1 d时凋亡细胞明显增多;3 d时毫针组、艾灸组和火针组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少于模型组,持续至7 d和14 d,其中火针组在14 d时仅可见少量神经细胞凋亡。[结论] 火针疗法可升高SCI大鼠脊髓损伤局部温度,减轻神经元凋亡,进而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而其“温通”效应的作用靶点可能与HSP60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法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脑血流的影响,为揭示其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提供部分实验依据。方法:将27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中药组,采用线栓法制备MCAO模型,各组采用灌胃给药。在相应时间点采用激光散斑对比成像(LSCA)系统采集图像,计算相对脑血流速度。结果:LSCA显示,造模1 d后大鼠脑血流速度下降明显;中药组在3 d时即见明显血流增加,7 d时血流速度明显加快;数据显示,中药组脑血流在1 d亦明显降低,但在3 d时明显增高,且明显高于模型组;7 d时中药组脑血流速度继续升高,明显高于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结论:化痰通络法复方可明显提升脑梗死大鼠脑血流速度,这可能有助于改善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相似文献   
5.
麻黄新悟     
以麻黄剂的临床验案报道为依据,从麻黄应用机制的中医基础理论和现代药理学研究角度出发,并以中医理论为主,论证麻黄对人体汗腺等诸水液代谢通道和腺体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益肾化浊方对AD模型大鼠海马区Ca~(2+)浓度及钙相关记忆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益肾化浊方治疗AD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益肾化浊方组。采用右侧侧脑室注射Aβ25-35建立AD模型,造模成功后益肾化浊方组大鼠按照4.32g·kg~(-1)·d~(-1)剂量给予药液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持续4周。采用Rhod 2-AM荧光探针法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突触Ca~(2+)浓度及Ca MKⅡ、NR2B、CREB、BDNF和Trk B蛋白的表达。结果 (1)Rhod 2-AM荧光探针法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钙离子浓度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益肾化浊方组钙离子浓度显著减低(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区NR2B、Ca MKⅡ、CREB、BDNF和Trk B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肾化浊方组NR2B、Ca MKⅡ、CREB、BDNF和Trk B蛋白显著升高(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肾化浊方治疗AD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海马突触体内Ca~(2+)浓度,减轻Aβ诱发的神经毒性;同时增加钙相关记忆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针刺禁忌是针灸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针灸学的发展,历代经验的积累,临床实践的应用,理论水平的提高,技术手法的改善,针刺禁忌也随之发生了历史演变.本研究试图从历代文献中分别对针刺禁忌的论述进行整理,包括穴位、时间、适应症的禁忌,以期探究针刺禁忌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方对脑梗死大鼠半暗带脑血管内皮细胞(BVECs)和血脑屏障(BBB)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1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中药组,每组27只,模型组和中药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并分离颈总动脉。造模成功后均采用灌胃给药,中药组予9 mL/kg化痰通络方浓煎剂,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予同体积蒸馏水。各组大鼠分别于实验后1 d、3 d、7 d采用光镜、透射电镜技术观察BVECs微观形态及超微结构变化,伊文思蓝(EB)染色检测BBB通透性变化。结果:假手术组大鼠BVECs形态完整;模型组BVECs肿胀,从血管壁脱落,形态变异,基膜不连续,细胞核肿胀,细胞器严重损害和丢失;实验后3 d和7 d,中药组BVECs形态基本恢复,基膜大致完整,细胞核、细胞器均得到一定修复。假手术组仅有微量EB溶液渗出,BBB完整;模型组BBB破环严重,各时间点EB溶液含量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各时间点EB溶液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通络方可改善急...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了解目前天津市交通警察足部甲真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的调查方法,对在天津市公安医院体检的1 270 名交通警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进行真菌学检查,统计足部甲真菌病患病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 逐步回归方法对有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天津市交通警察足部甲真菌病的患病率为32%,甲真菌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年龄大(OR=1.455)、经常穿警用皮靴(OR=1.047)、足癣史(OR=7.521)、糖尿病史(OR=1.820)。结论 天津市交通警察甲真菌病患病率较高,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火针对神经细胞凋亡及其相关靶点关键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火针改善脊髓损伤(SCI)后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火针组,每组分为1 d、3 d、7 d和14 d共4个时点。采用电动颅脑脊髓损伤撞击仪制备SCI模型,对火针组采用相应的干预方法,相应时点进行神经功能评分(BBB)、TUNEL检测和Western-blot检测。结果:BBB行为学评分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火针组在1 d、3 d、7 d及14 d神经运动功能情况均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火针组在1 d、3 d、7 d及14 d神经运动功能情况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细胞凋亡结果显示,SCI后,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凋亡细胞明显增多,凋亡指数明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火针组大鼠脊髓损伤部位凋亡细胞减少,凋亡指数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火针组凋亡指数14 d时最低。DAP12、p-PI3K及TGF-β蛋白表达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DAP12蛋白相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