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2004年4月~2005年12月,我科采用AF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脊髓损伤14例,取得满意疗效。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4例,男11例,女3例,年龄20~69岁。骨折部位:T122例,L18例,L24例。神经损伤按Frankel标准分级:B级5例,C级7例,D级2例。1例在伤后6d手术,其余13例均于伤后48h内手术。X线摄片示:椎体前缘压缩1/3者4例,1/2者9例,2/3者1例。CT扫描示:椎管内骨折块占位达1/3者5例,1/3~1/2者8例,1/2以上者1例。1.2治疗方法气管插管全麻,患者俯卧位,后正中线切口。在C臂X线机监视下拧入4枚椎弓根钉,再组装AF系统,予骨折复位。1例行椎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Y"形钢板内固定伴自体骨植骨治疗Ⅱ~Ⅳ型跟骨骨折51例63足,按Sanders分型:Ⅱ型13足,Ⅲ型35足,Ⅳ型15足。术中常规C型臂X光机监测关节面复位情况。术后切口皮瓣下放置皮片引流防止血肿形成。围手术期常规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术后所有病例随访时间5~24个月,平均14.5月。结果:术中无重要血管及肌腱损伤,1足腓肠神经损伤。术后无切口感染和深部感染,3例发生切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愈合;无骨不愈合和内固定松动发生;3足久走及负重时轻疼痛,能忍受,4足遗留慢性疼痛。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手术优良率88.9%。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技术成熟,直视及X线监视下能有效恢复Brhler's角和G is-sane角,有效植骨及可塑性钢板固定可靠,可早期关节功能康复锻炼,是目前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比较动力髋螺钉(DHS)与股骨上端解剖钢板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手术治疗31例股骨粗隆部骨折患者,骨折按Evans分型分为DHS组15例;股骨近端解剖钢板组16例,2组均无开放性骨折。所有患者均获得10~24个月随访,平均17个月。结果:按Sander疗效评定标准,DHS组,优10例,良3例,可1例,差1例,发生螺钉切出股骨头1例,优良率86.7%,无钉板折断;股骨近端解剖钢板组,优9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87.5%,无钉板切出折断。结论:DHS与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均能有效地治疗老龄股骨粗隆部骨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的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技巧及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统计2008年8月至2009年7月行人工半髋或全髋关节置换的2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随访周期1.5-2年,分析其手术方式、围手术期处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Harris评分进行术后功能评价。结果术后1个月之内死亡2例,余24例病人均获得随访,术后Harris评分平均87分。结论围手术期的正确评估和处理、术中的正确操作、术后早期的功能锻练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消除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疼痛症状的方法。方法:采用中医推拿,成角牵引,手术减压,康复等综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132例。结果:随访了132例,优良率达95.5%。结论:推拿、牵引部分纠正了神经根的压迫症状,手术保留脊柱后韧带复合结构,既解除了神经根的压迫因素,又维持了腰椎稳定性和活动度。康复治疗改善了局部的血供和微循环,促进了受压迫的马尾和神经根的复苏。随访后表明联合方法优于单一的康复理疗,也优于传统的单一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减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消除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疼痛症状。方法采用中医推拿,成角牵引,手术减压,康复综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132例。结果随访了132例,优良率达95%。结论推拿、牵引部分纠正了神经根的压迫症状,手术保留脊椎后韧带复合结构,既解除了神经根的压迫因素,又维持了腰椎稳定性和活动度。康复治疗改善了局部的血供和微循环,促进了受压迫的马尾和神经根的复苏。随访后表明联合方法优于单一的康复理疗,也优于传统的单一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减压术。  相似文献   
7.
间隙牵引法为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在外力作用下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而产生无菌炎症,导致腰腿痛的疾病。绝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以通过非手术疗法取得很好疗效。自2003年2月-2004年月11月,我科采用间隙牵引为主配合中西药物等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3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Y"形钢板内固定伴自体骨植骨治疗Ⅱ~Ⅳ型跟骨骨折51例63足,按Sanders分型:Ⅱ型13足,Ⅲ型35足,Ⅳ型15足。术中常规C型臂X光机监测关节面复位情况。术后切口皮瓣下放置皮片引流防止血肿形成。围手术期常规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术后所有病例随访时间5~24个月,平均14.5月。结果:术中无重要血管及肌腱损伤,1足腓肠神经损伤。术后无切口感染和深部感染,3例发生切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愈合;无骨不愈合和内固定松动发生;3足久走及负重时轻疼痛,能忍受,4足遗留慢性疼痛。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手术优良率88.9%。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技术成熟,直视及X线监视下能有效恢复Brhler’s角和G is-sane角,有效植骨及可塑性钢板固定可靠,可早期关节功能康复锻炼,是目前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手术途径、手术顺序和方法,提高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踝关节解剖学测量,了解三踝骨折的最佳手术入路;根据踝关节损伤生物力学机制分析的结果,对25例三踝骨折伴踝关节半脱位的患者进行了治疗。结果:三踝骨折手术入路,通过后内侧切口暴露后踝,视野宽,视野深度较浅,视角大,易于暴露,与后外侧切口相比有明显的优势。手术顺序应为外踝→后踝→内踝,术中强调外踝的解剖复位,可靠内固定。应用上述手术途径及方法我科共治疗25例患者,其中23例疗效评定为优良,优良率为92%。结论:先采用外侧切口复位固定外踝,然后行后内侧切口复位固定后踝及内踝,是三踝骨折比较好的手术途径和顺序,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比较动力髋螺钉(DHS)与股骨上端解剖钢板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手术治疗31例股骨粗隆部骨折患者,骨折按Evans分型分为DHS组15例;股骨近端解剖钢板组16例,2组均无开放性骨折。所有患者均获得10~24个月随访,平均17个月。结果:按Sander疗效评定标准,DHS组,优10例,良3例,可1例,差1例,发生螺钉切出股骨头1例,优良率86.7%,无钉板折断;股骨近端解剖钢板组,优9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87.5%,无钉板切出折断。结论:DHS与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均能有效地治疗老龄股骨粗隆部骨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