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发病中的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试验(RC3bR)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试验(RIcR)测定44例内异症患者(内异症组)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采用4-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并与正常妇女(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内异症组RC3bR及NK细胞活性低于对照组(P<0.05),其值随内异症病情加重有逐渐下降趋势;内异症组Ⅲ,Ⅳ期患者RIcR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44 例内异症患者RC3bR值与NK细胞活性的降低程度呈直线正相关(r=0.6659,P<0.01)。结论:内异症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NK细胞活性的降低可能与该病的发生与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
宫颈癌早期筛查方法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四种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方法的诊断效果和意义.方法 选取就诊于我院的1000例进行妇科检查的患者,分别采用这四种方法来进行检验与病理学结果来进行比对,比较各种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 四种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5%醋酸染色后肉眼观察(52.2%,65.6%,70.5%);阴道镜检查(76.2%,56.8%,59.3%);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85.7%,90.2%,89.9%);HPV-DNA检查(91.3%,82.8%,86.4%).结论 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治宫颈癌的有效手段,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情况和人群特点合理选择筛查方案是合理分配资源和提高效率的一个重要办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HPVL1衣壳蛋白和P16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疾病的诊断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1年9月我院妇科门诊就诊治疗的112例宫颈上皮内病变患者,其中CINⅠ级28例,CINⅡ级36例,CINⅢ级32例,宫颈鳞状细胞癌16例,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患者病理组织学切片中HPVL1衣壳蛋白和P16的表达。并随访6~24个月。结果:各病理分级患者HPVL1衣壳蛋白、P16蛋白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HPVL1衣壳蛋白的阳性率与病理分级呈负相关,P16蛋白的阳性率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随访6~24个月,CINⅠ级HPVL1(+)P16(-)的患者疾病可自然消退,CINⅡ、Ⅲ级HPVL1(-)P16(+)的患者疾病具有进展为SCC的倾向,部分CINⅡ级HPVL1(-)P16(-)患者可进展为CINⅢ级,而HPVL1(+)P16(+)疾病均持续无进展。结论:HPVL1衣壳蛋白和P16可用于辅助诊断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联合检测这2个指标的阳性率可用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白细胞介素 8(IL 8)、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水平及中药内异方对其调节作用。方法 :根据CummingsAM方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 ,随机分成非治疗组、内异方组、三苯氧胺组 ,另设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IL 8、IL 10含量。结果 :非治疗组外周血及腹腔液IL 8水平、腹腔巨噬细胞数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内异方组异位种植内膜组织重量、腹腔巨噬细胞数量均显著低于非治疗组 ;非治疗组腹腔巨噬细胞在脂多糖刺激下产生的IL 10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和内异方组。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因子IL 8、IL 10等的异常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内异方通过促进IL 10的分泌 ,从而抑制一系列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的合成 ,阻止了异位内膜组织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采用PCR方法测定红细胞CR1(ECR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采用^3H-TdR 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测定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共测卵巢癌51例,良性肿瘤43例,正常妇女40例。结果表明,卵巢癌患者ECR1基因高表达(HH)型比例明显低于正常人和良性肿瘤患者,红细胞CR1基因HH型T淋巴细胞转化率明显高于红细胞CR1基因中表达HL和低表达LL型患者T淋巴细胞转化率。提示ECR1参与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调控能力高低与其基因型别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斑釉86例脱色治疗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釉(mottleenamel)又称氟斑牙。自1916年Black等首次报道以来,国内外学者在班轴的病因、病理、诊断上不断地有所进展和趋向统一认识,认为斑伯是一种以饮水中含氟量过高为其主要致病因素的地区性疾病。我科自1988年以来采用氟斑牙擦刘进行对氛。斑牙以及烟认茶演、咖啡演的脱色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本组男性47例,女性39例,年龄为19~46岁。患者多于儿童期至青少年期曾居住在我国河南、陕西、河北、内蒙、山东、山西、东北一带水源含氟量过高的地区。病程达十数年至数十年之久。二、林祥氛班牙擦剂是江苏…  相似文献   
7.
林玉平  彭新萍 《北方药学》2016,13(12):62-63
目的:分析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采用克霉唑与氟康唑联合方案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本科接收的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参照组50例,给予克霉唑单药治疗;联合组50例,在参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氟康唑.治疗完毕后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联合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较参照组明显更高(P<0.05),联合组的相关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均显著较短(P<0.05),联合组治疗后的复发率显著较低(P<0.05).结论: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采用克霉唑与氟康唑联合方案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复发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红细胞与白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性及在内异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试验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环试验以及红细胞C3b受体花环促进试验和抑制试验测44例内异症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结论内异症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NK细胞活性的降低柯能与该病的发生与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内异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IL-6、IL-10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药内异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因子IL-6、IL-10的调节作用。方法:根据Cummings AM方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IL-6、IL-10含量。结果:非治疗组的腹腔巨噬细胞数量及巨噬细胞在脂多糖(LPS)刺激下产生的IL-6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内异方治疗组异位种植内膜组织质量、腹腔巨噬细胞数量及巨噬细胞在LPS刺激下产生的IL-6水平显著低于非治疗组;非治疗组腹腔巨噬细胞在LPS刺激下产生的IL-10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和内异方组。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因子IL-6、IL-10的失衡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内异方通过抑制IL-6的合成、促进IL-10的分泌,从而阻止了异位内膜组织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残角子宫妊娠致多次引产失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 病例资料 24岁。未婚,有性生活史,既往无孕产史。因停经4月余,外院行引产后3天未排出胎儿,即人我院。患者平时月经规律,末次月经于4个半月前,停经后无早孕反应。3天前在私人诊所检查尿hCG阳性,诊断为中期妊娠。行依沙吖啶(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24小时后出现下腹阵发性胀痛,逐渐加重伴少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