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中国医学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艾灸对力竭运动小鼠心肌细胞的抗氧化作用。方法:60只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运动对照组及运动艾灸组,每组20只,运动对照组和运动艾灸组小鼠进行适应性游泳训练2周,每次游泳后,运动支灸组小鼠艾灸足三里、关元、肾俞,最后一次游泳后次日,运动对照组和运动艾灸组小鼠做力竭运动,观察小鼠力竭运动时间,力竭后检测血乳酸、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运动对照纽相比,运动艾灸纽小鼠的力竭运动时间显著延长,SOD活性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减少。结论:艾灸能有效地提高小鼠的运动能力,提高力竭运动小鼠心肌细胞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2.
金宏柱教授的疏经通督推拿防治脊柱相关疾病学术思想,强调脊柱平衡和经络平衡并重,提出经络整脊概念;强调整体观念,注重整体治疗,在脊柱整体观念指导下,治疗时注重整个督脉诊治;在传统推拿手法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脊柱矫正疗法的科学定位施术技术,加强手法规范及创新;将现代医学、经络诊断和经筋诊断有机结合,辨证施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逆灸对不同运动强度小鼠心肌细胞凋亡损伤的影响。方法:将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空白逆灸组、中等运动对照组、中等运动逆灸组、力竭运动对照组、力竭运动逆灸组,每组10只。采用不同运动强度对小鼠进行训练。各逆灸组取"足三里""关元"穴进行艾灸治疗,每穴每日灸5壮,每日1次,每周休息1d,共治疗3周。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凋亡率,电镜观察各组心肌亚细胞结构破坏程度。结果:中等运动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心肌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中等运动逆灸组与中等运动对照组相比心肌细胞凋亡率下降(P0.05);力竭运动对照组与中等运动对照组相比,心肌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力竭运动逆灸组与力竭运动对照组相比,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P0.05)。电镜观察显示,中等运动逆灸组比中等运动对照组心肌细胞亚细胞结构破坏程度轻,力竭运动逆灸组比力竭运动对照组心肌细胞亚细胞结构破坏程度轻。结论:不同运动强度的运动训练均可引起心肌细胞发生凋亡损伤,且伴有心肌组织损伤,随着运动强度加大,心肌细胞发生凋亡更加明显;艾灸可减轻高强度运动对小鼠心肌细胞造成的损伤,减少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针刺内关和足三里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血管重塑作用。方法 将SPF级雄性SD大鼠分为空白组(10只)、MIRI组(10只)、内关组(10只)、足三里组(10只)以及内关+足三里组(10只)。对大鼠进行心肌缺血再灌注(MIRI)处理从而构建MIRI动物模型。穴取双侧内关、足三里以及内关+足三里,疏密波,频率2 Hz。关胸后第2天进行电针治疗,每日1次,共14 d。超声心动图(ECG)检查各组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内径缩短率(LVFS)。TTC染色检测各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免疫荧光法(IF)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α-SMA和CD31蛋白共表达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VEGFA、α-SMA,CD31和p-eNOS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MIRI模型组大鼠LVEF和LVFS参数显著降低(P<0.000 1)。针刺内关或足三里穴位的大鼠LVEF和LVFS参数较未进行针刺的MIRI大鼠显著升高(P<0.000 1)。针刺内关和足三里双穴位的大鼠LVEF和LVFS参数相比MIRI模型组(P<...  相似文献   
5.
头痛的针灸治疗记载可追溯到《内经》时代.从可检索到的文献来看,针灸对于本病疗效显著,有明显优点,是一种理想的非药物治疗手段,且其疗效多在90%以上[1].主要的治疗手段有毫针、耳针、皮肤针、三棱针、手针、电针、浮针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MIRI后心室重塑的潜在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LCZ696(阳性药对照)组,每组10只。通过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建立MIRI模型。电针组取双侧“内关”进行电针治疗,每次20 min,隔日1次;LCZ696组每日按60 mg·kg-1·d-1的剂量予LCZ696灌胃。以上干预连续21 d。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EF)和短轴缩短指数(FS);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含量;HE染色法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变化;Masson染色法观察大鼠心肌组织胶原沉积情况及心肌纤维化程度;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心肌纤维化标志物CollagenⅠ、CollagenⅢ、CTGF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炎性因子IL-1β、IL-18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电针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保护的效应差异及其心肌组织中ULK1和Beclin-1蛋白表达变化,探究该差异与自噬的相关性。方法:将63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预处理电针1 d组(EA-1d组)、预处理电针2 d组(EA-2d组)、预处理电针3 d组(EA-3d组)、预处理电针4 d组(EA-4d组)、预处理电针5 d组(EA-5d组),每组9只。各干预组分别于MIRI手术前1~5 d干预,选择大鼠双侧"内关"穴进行电针(2 Hz/100 Hz,2 m A)干预20 min。S组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下穿线但不结扎,其余组心脏LAD结扎30 min,再灌注4 h,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期间进行心电图监测。再灌注4 h后,Evans blue-TTC双染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ELISA法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 TnⅠ)的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ULK1和Beclin-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S组相比,M组血清中c TnⅠ含量升高,ULK1和Beclin-1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升高(均P0.05);与M组相比,EA-1d组、EA-2d组、EA-3d组、EA-4d组和EA-5d组心肌梗死面积值均减小(均P0.05),EA-3d组、EA-4d组和EA-5d组心肌风险面积值明显减少(均P0.05),EA-4d组和EA-5d组血清中c TnⅠ含量降低(均P0.05),EA-1d组、EA-2d组、EA-3d组、EA-4d组、EA-5d组ULK1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均P0.05),EA-2d组、EA-3d组、EA-4d组、EA-5d组Beclin-1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均P0.05);与EA-1d组相比,EA-4d组和EA-5d组心肌梗死面积值减少(均P0.05),EA-4d组c TnⅠ含量减少(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1~5 d均能降低MIRI的梗死面积,其中以4 d和5 d为佳;该心肌保护效应与降低自噬相关,但相应的效应差异与ULK1和Beclin-1蛋白表达非依赖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麦粒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降压作用及主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SHRs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麦粒灸组,WKY大鼠设为空白组。模型组、空白组不施灸,麦粒灸组实行麦粒灸治疗。观测各组大鼠血压、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主动脉形态学改变。采用Western blot法和qPCR法测定各组大鼠主动脉组织中RhoA、ROCK1和RhoA、ROCK1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麦粒灸组血压下降,主动脉内膜增生不明显,仅部分内膜脱落,血清NO含量明显上升,主动脉RhoA、ROCK1和RhoA、ROCK1 mRNA含量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麦粒灸能有效降低SHR血压,保护主动脉血管内皮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Rho/ROCK信号通路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9.
慢性咽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程长且无特效药,缠绵难愈.笔者于2012年3月至6月采用浮针治疗慢性咽炎31例,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31例患者均为经其他治疗手段无效而来我校门诊部就诊的患者,均经耳鼻喉科确诊为慢性咽炎,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21~69岁,平均(38±9)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2年,平均(7.2±3.5)年.所有患者均有咽部不适感或异物感,其中21例患者有刺激性咳嗽,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咽部黏膜弥漫充血,咽后壁附着黏性痰液,咽喉部淋巴滤泡增生,病理涂片有炎性细胞.  相似文献   
10.
承淡安先生是近现代针灸学界最主要代表性人物之一,剖析其著作对针灸学术内涵的界定及其逻辑关系,按时序系统呈现不同时期对针灸学科体系构建的过程。以针灸临床疗效为起点,参考西方医学模式,吸收日本近代针灸研究成果,回归传统针灸经典理论,承淡安先生构建了现代针灸学科体系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