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针灸》2012,(3):214
澄江针灸学派指的是以近代针灸大师承淡安为代表的精英及其传人几十年努力形成的学术体系,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中西医碰撞、交流与汇通的背景下,由著名针灸学家、中医教育家承淡安先生所倡引,以苏南地区为中心、辐射全国乃至欧美而形成的个性鲜明的现代中医学派。澄江针灸学派与近现代针灸学科的发展密不可分,具有科学学派特质。1989年,承淡安诞辰90周年学术研讨会首先提出"澄江针灸学派",得到海内外针灸界的重视和认可。2011年"澄江针  相似文献   

2.
正通过梳理我国几千年来的针灸学术成就,笔者提炼综述了现代几大针灸流派的学术思想和特色技术,供大家了解。澄江针灸学派澄江针灸学派是上世纪30年代以来,在中西医冲突、汇通与交流的社会背景下,由著名中医学家、针灸教育家、南京中医药大学首任校长承淡安先生所倡引,以苏南地区为中心,辐射全国乃至欧美的中医流派。澄江针灸学派是现代针灸学科体系、针灸高等教育体系与现代针灸科研体系的奠基力量。澄江  相似文献   

3.
承淡安游学日本经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搜集并研究承淡安先生游学日本的一手文献资料,研究承淡安先生20世纪30年代游学日本的经过与收获,为探寻承淡安及澄江针灸学派学术思想的源流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游学日本的经历对承淡安先生学术思想的丰富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增强了他对灸法疗效以及复兴中国针灸的信心,并为回国后进行针具改革、开阔中国针灸学研究和发展思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澄江针灸学派是以原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华医学会副会长承淡安先生以及邱茂良、杨甲三教授等传人,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共同形成的针灸学术流派。澄江针灸学派的形成和发展,与现代针灸学科的建立、现  相似文献   

5.
《中国针灸》2012,(8):677
澄江针灸学派指的是以近代针灸大师承淡安为代表的精英及其传人几十年努力形成的学术体系,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中西医碰撞、交流与汇通的背景下,由著名针灸学家、中医教育家承淡安先生所倡引,以苏南地区为中心、辐射全国乃至欧美而形成的个性鲜明的现代中医学派。澄江针灸学派与近现代针灸学科  相似文献   

6.
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针灸危机中的澄江针灸学派,以中国针灸学研究社的成立为标志,在学派创始人承淡安先生和学派传承人的不懈努力下,以临床疗效为起点,以学术提高为导向,历经艰辛,承古纳新,构建了现代针灸学术体系和现代针灸高等教育体系,开枝散叶,学派传人遍布海内外。澄江针灸学派的精神和学术范式,也正激励学派传人继续努力,重构针灸学术体系和框架。  相似文献   

7.
承淡安针灸学术思想特点简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Zhang SJ 《中国针灸》2011,31(11):1027-1030
梳理了承淡安先生的针灸学术思想,认为承淡安先生的针灸学术思想有着明显的承故纳新、求真求实的特点.对于针灸学术理论与针灸用具,先生从临床出发重新阐释,加以改进,务求简明实用.同时,先生积极吸收解剖学与神经生理学的最新成果,将之引入到针灸学术的教学与研究中,为针灸现代化作了重要奠基.  相似文献   

8.
《中国针灸》2012,(10):905
澄江针灸学派指的是以近代针灸大师承淡安为代表的精英及其传人几十年努力形成的学术体系,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中西医碰撞、交流与汇通的背景下,由著名针灸学家、中医教育家承淡安先生所倡引,以苏南地区为中心、辐射全国乃至欧美而形成的个性鲜明的现代中医学派。澄江针灸学派与近现代针灸学科的发展密不可分,具有科学学派特质。  相似文献   

9.
承淡安先生是"澄江针灸学派"的创始人,该学派对当代的针灸教育影响深远,其针灸教育思想以及教学特点等在其著作中有大量体现。本文围绕其《中国针灸学》的成书基础、体例以及内容,分析历史因素的影响作用。主要从四个方面,即针灸教育的作用、针灸教育的过程、针灸教育活动中的师生关系、针灸教材编写,探讨承淡安先生的针灸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0.
9月13日—15日,在承淡安先生的故乡江苏省江阴市召开了“纪念承淡安先生诞辰90周年暨国际针灸学术研讨会”,香港中医协会会长谢永光先生,台湾中国医药学院教授陈太羲先生、美国针灸医学会会长洪伯  相似文献   

11.
承淡安著述钩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承淡安是近现代著名针灸教育家、临床家。他创立了我国最早的针灸函授机构——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创办了中医历史上最早的针灸专业杂志——《针灸杂志》,为推动针灸复兴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承淡安一生著作颇丰,对承淡安学术思想及其著作的研究将有助于了解近现代针灸学的发展与演变。本文选择《中国针灸治疗学》等7本著作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物理刺激疗法,针灸刺激量与疗效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我国传统针灸理论对针灸刺激量方法的把握,多局限于定性认识,定量阐述不足。承淡安先生承前启后,对如何有效量化针灸刺激量进行了探索。本文从疏简针刺取穴数量、规范毫针规格材质、明确把握针刺强度、关注针刺间隔时间,以及强调灸疗需有适宜刺激量并因人而异、规范灸疗刺激量化标准等方面,阐述了承淡安的针灸量学观点。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利用这些技术进一步保护、传播和发展传统中医药针灸文化,是当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在阐述现代信息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些技术在针灸资源的数字化及展示与共享方面所具有的优越性,并通过"针灸数字博物馆"实例的介绍,为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针灸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促进针灸学传播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针灸是中医学不可分割的具有鲜明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基于其特色,针灸能否标准化的问题在业内业外不断被一些关注其发展的人士提出。本文从针灸特色、针灸标准化后其特色是否还具备、针灸标准化作用、针灸标准化的实质、针灸标准化的可行性、针灸标准化的实践与效果、针灸标准化的方略几方面展开分析,对这一疑问进行探讨并给出回答。  相似文献   

15.
张建斌  夏有兵 《中国针灸》2012,32(2):167-170
收集和整理承淡安先生不同时期对经络理论的阐释,分析承淡安先生对经络理论认识的角度、价值和内涵等。受西学影响,承淡安先生对经络理论的认识一度从血管、神经等角度阐述,最终回归传统,并认为经络理论是针灸学基础之重点,临床是认识和研究经络理论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6.
针灸与中医内科辨证论治思维模式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灸临床辨证论治问题已成为制约针灸临床发展的关键问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针灸临床上辨证论治体系僵化地套用了中医内科辨证论治体系,以脏腑辨证代替经络辨证,难以体现针灸学科的特色与优势.虽然针灸与中药的治疗目标相同,但是治疗方法与治疗途径不同,故辨证论治体系不同.针灸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理、法、方、穴、术为一体的独特辨证论治思维模式,不同于中医内科的理、法、方、药.  相似文献   

17.
近现代"针灸科学化"的学术考察中,对于建国初期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段相对较为缺失。然而这一时段上承民国时期,下连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末期的中医院校成立、初版教材编撰,且这一时期在全面学习苏联科技运动中,巴甫洛夫学说影响较大,另外中医进修活动全面开展。在这种特定的历史和学术背景之下,"针灸科学化"有其自身特色。马继兴先生的相关论著是这一时期"针灸科学化"的典型代表,较早地、全面而系统地引入巴甫洛夫学说对针灸治疗的生理学机制进行科学解释,对针灸学科的一些重要学术问题,如经穴与经脉关系、刺激点、针刺补泻等进行了科学、理性的分析,加之其所编《简要针灸学》系全国中医进修的示范讲义教材,因而马继兴先生在"针灸科学化"中所进行的若干工作,即便是属于开拓性的学术尝试,也在学术和实践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以进一步丰富对于这个历史时段中"针灸科学化"的认识,为当下针灸学术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Gao J  Liu XG  Yan XZ  Yu SG  Wu QF  Du HB  Liang FR 《针刺研究》2011,36(4):296-301
代谢组学是后基因时代出现的一门新兴"组学",近年来代谢组学技术被日益广泛地运用于中医药研究领域,但针对针灸作用规律与机制的代谢组学实验研究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鲜有文献报道。本文阐述了代谢组学在系统生物学中的独特优势,及其在现代中医药领域的广泛研究基础,探讨将代谢组学与中医、针灸契合的整体性、动态性等研究特点应用到现代针灸研究之中,对应用代谢组学解决临床研究中假针刺、时间针灸、针灸重大疾病及优势病种的机制研究、针灸处方配伍规律等现代针灸研究关键难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策略分析。  相似文献   

19.
承淡安生平事迹、著作及学术成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u X  Cai Y 《中国针灸》2011,31(5):467-472
承淡安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近现代针灸学事业的复兴,兴办针灸学校与函授教育,培养针灸人才;创办针灸杂志,以利针灸学术交流与知识普及;著书立说,撰写论文数十篇,编著和译著达20余种;积极探讨经络腧穴针灸原理,临床上提倡针灸神与气的运用,增补<伤寒论>脉舌诊断内容及针灸治疗方法;秉承坚持科学、注重实用的指导思想.其对针灸学发展所体现出的敬业与奉献精神值得当今医务工作者学习,所创立的针灸学术思想与成就对当今仍然具有启发借鉴作用,也是现代针灸学创新与发展的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20.
"历代针灸学成就多媒体展示系统"系北京市中医药科技发展基金科研项目。它以历史为主线,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及动画等多种方式,直观生动地展示针灸学发展各时期所取得的成就及丰富的文博信息;另外,它还是一个集针灸科普知识、刺灸技法、医疗实景展示于一体的系统,具有显著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本文介绍其建设的目标和定位、展示的主要内容、系统制作特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