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专利复方的用药规律和作用机制。方法:从专利数据库中筛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专利复方,录入数据库,进行频数、聚类和关联分析,再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筛选排名前十的高频药的活性成分,然后通过DrugBank数据库找到这些成分对应的作用靶点,并通过基因免疫功能和基因通路富集分析找到这些靶点对应的免疫功能和信号通路。结果:总共发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专利复方224个,涉及中药387味;排名前十的高频药依次是黄连、甘草、白术、白芍、黄芪、白及、党参、白头翁、地榆、木香,主要使用的是补益药和清热药;发现中药配伍10对、关联规则16条;在排名前十的高频药中筛选出83个活性成分及其146个作用靶点,这些靶点作用于B细胞增殖、T细胞因子分泌等27个免疫功能,以及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47条信号通路。结论:专利数据库中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复方用药规律符合临床实际,其作用机制和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机制较符合。  相似文献   
2.
高脂血症是常见慢性疾病,进行疾病预警并提前干预是降低发病率的关键手段。本文旨在探索一种新的“治未病”研究范式,通过生物信息与机器学习的结合,系统理解高脂血症“治未病”的现代医学内涵。基于高脂血症“三态四浊”理论的预警体系,重点关注从“欲病态”到“已病态”人体体征、血液、尿液以及粪便的生物信息从“清”到“浊”的动态变化过程。通过高脂血症“欲病态”的多维动态数据,揭示高脂血症从“欲病态”到“已病态”的临界转变规律,通过数学模型量化“欲病态”以进行疾病风险预警,为理解高脂血症发病机制、预判高脂血症发病与进展、实现精准预防以及开发诊疗新技术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二苯基三硝基苯肼(HPLC-DPPH)在线法评价葡萄酒清除自由基的活性,研究其抗氧化活性物质基础。 方法: 葡萄酒样品经HPLC分离,在柱后与DPPH工作液在三通处混合,于PEEK管中充分反应后,流经检测器记录反应信号,以水溶性维生素E类似物(Trolox)为标准计算活性成分的抗氧化当量(TEAC),比较7种不同地区葡萄酒总抗氧化能力及活性成分差异。 结果: 通过定性分析得出葡萄酒样品中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原花青素二聚体B1、龙胆酸、儿茶素、咖啡酸和没食子酸乙酯对DPPH自由基具有清除活性,但原花青素二聚体B2、香草酸、丁香酸和对香豆酸没有清除活性。不同地区葡萄酒总抗氧化能力不同,所含抗氧化活性成分也有较大差异,共有活性成分有7种,其中原花青素二聚体B1与没食子酸活性最强,其次是儿茶素和未知物1,活性较弱的是咖啡酸、原儿茶酸和没食子酸乙酯。 结论: 葡萄酒中含有多种抗氧化活性物质;该法能够实现对天然产物抗氧化活性的分析,具有在线、无损、高通量筛选、快速分析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介绍伍大华教授运用逍遥散治疗围绝期失眠的经验。伍教授认为围绝经期失眠病位在心,与肝脾关系密切,其基本病机是肝气郁结,心神失养。以疏肝健脾、养血安神为基本治法,用逍遥散为基本方辨证施治。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证予丹栀逍遥散;肝气郁结,胆郁痰扰证予逍遥散合温胆汤;肝气郁结,心脾两虚证予逍遥散合归脾汤;肝气郁结,心肝血虚证予逍遥散合酸枣仁汤;配合心理疏导,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通过“单味中药-成分-靶点-机制”单线模式的药理学研究,目前已经获得了较多常用中药的成分、靶点及其作用机制的信息,形成了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药分子机制生物信息学工具(BATMAN-TCM)等中药数据库,基本实现了常用中药的现代化解析。但是,中药功效如宣肺、化湿、解毒等以及中药药性如四气、五味、归经等的现代生物学基础仍然是不明确的,目前仍然未实现系统的中药理论现代化。鉴于目前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难题,文章首次提出“中药共性靶点组”概念,即通过“具有相同共性的多味中药-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富集分析-中药共性靶点组-机制”多线模式系统研究中药功效和药性的生物学基础。这种研究模式关注的重点不再是成分和靶点,而是其对应的GO功能以及KEGG通路。“中药共性靶点组”基于多个中药之间功效或药性的共性,通过生物信息学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找到它们之间GO功能以及KEGG信号通路的共性,再通过实验加以验证,从而揭示中药功效和药性的生物学基础,为系统的中药现代化以及中药的精准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黄疸方剂的用药规律及核心配伍组合的作用机制。方法:从《中医方剂大辞典》中筛选治疗黄疸的方剂,录入数据库,进行频数、聚类和关联分析,探究方剂的配伍组方规律;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药分子机制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EN-TCM)等进行网络药理分析;采用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检索黄疸相关疾病靶点,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获得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与黄疸相关疾病靶点的交集靶点,并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中医方剂大辞典》共收录治疗黄疸的方剂270首,涉及中药224味;排名前10位的高频药物由高到低依次是甘草、白术、茵陈、茯苓、栀子、陈皮、大黄、黄芩、人参、泽泻;主要使用的中药类别是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治疗黄疸的核心配伍组合是白术、茯苓、猪苓、泽泻。采用BATMAN-TCM数据库分析发现,白术、茯苓、猪苓及泽泻有16个共同作用靶点,其中AR、ESR1、ANXA1、FGFR2、MED1、PGR、TNFSF11、TRIM24、TRPM8、VDR等靶点和黄疸相关疾病密...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湖南省名中医陈新宇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溃疡性结肠炎是以腹痛、腹泻和黏液脓血便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的难治性疾病,具有高复发性、高致残率、癌变高风险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溃疡性结肠炎基本病机为湿热蕴肠、气血凝滞、传导失司、肠道脂膜血络受损。病位在肠,与脾胃密切相关,涉及肝、肾。治疗上,应谨守病机、合理兼顾、灵活运用,具体而言活动期宜清肠燥湿,缓解期宜健脾祛湿,用药时注意寒温结合、清补并用,调理时注重药膳结合,适时结合中药灌肠、内外结合之法。临证时陈新宇教授主张分期论治、标本兼治,运用中药汤剂结合自制中医养生膏方、食疗方、中药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8.
中医之湿包括外湿和内湿,关于内湿的报道很多,而专门针对外湿的研究较少。人体有感知温、痛、触、压、光、声等外界刺激的感受器,通过神经传导到中枢而被感知。外感六淫中只有外湿是难以被人体感知的,目前,还没有发现人体专门针对“湿”的感受器。虽不可感知,但机体可以针对外湿出现相应的生理、病理改变,外湿是可以被“感受”的。目前的研究已经证实外湿可以引起肠道菌群的改变,虽然还不清楚外湿是如何作用于肠道菌群,但已经发现外湿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而影响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免疫炎症功能以及消化代谢功能。在外湿的非神经性“传导”过程中,肠道菌群似乎起到了“感受器”的作用,而肠道黏膜上皮起到了“效应器”的作用。外湿与多种慢性病相关,研究外湿的现代医学本质可以帮助了解外湿致病的机制和湿证的本质,从而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10.
正王行宽老师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第二、三、四批指导老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终身荣誉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省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术带头人,湖南省名中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王教授行医五十余载,临床经验丰富,擅长运用治疗慢性胃肠病等疑难杂症,熟悉运用阴阳五行学说于临床,尤其洞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