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专方脑脉解痉汤防治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围术期DCI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的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术前予基础治疗+尼莫地平+脑脉解痉汤1号方;术后予基础治疗+尼莫地平+脑脉解痉汤2号方。对照组:基础治疗+尼莫地平。比较各组入院3d、7d、14d时DCI发生率及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微血栓数目、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二磷酸腺苷(ADP)水平;出院时、90d后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以及总体死亡率。结果 14d时评价56例,死亡4例,其中治疗组2例,对照组2例90d随访终点评价病例数为54例(治疗组28例,对照组26例),失访1例,死亡1例,均为对照组患者。治疗组DCI发生率、NIHSS评分、微血栓数目在7d、14d时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7d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PAF水平在7d、14d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ADP水平在7d、14d时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计死亡5例,其中治疗组2例,对照组3例,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脑脉解痉汤结合常规西医治疗能够抑制PAF及ADP活性,减少微血栓的形成,降低aSAH患者DCI发生率,减少神经功能缺损,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条口穴用于肩关节周围炎治疗的起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条口穴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确切,但此种治法的起源一直未明。自从《针灸甲乙经》首载条口穴以来,直至明清时期,针灸医籍(包括综合性医籍中的针灸专卷)中未曾记载用条口穴治疗肩部疾患。查阅近十年文献报道,临床用条口穴治疗肩周炎的验案众多,遗憾的是,均未曾注明出自何时何人之法。据本人所搜集到的资料,焦国瑞编著的《针灸临床经验辑要》是最早将这一治法收录到正规出版物中的,并作为肩周炎和肩痛症的主要治疗手段;胡学曾在1966年报道的“针刺条口透承山穴治疗45例肩凝症”,是本人所能查阅的文献中,最早应用此法的。虽然不能仅据此下定论,但胡氏和焦氏理所当然是早期将此治法推广和发扬的医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条口穴基础主治。方法:根据多中心、随机对照、单盲(研究者、操作者、统计者三分离)的临床试验原则,将257例肩周炎病例分为两组。试验组124例,口服消炎止痛药联合针刺条口穴;对照组133例,单纯口服消炎止痛药。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镇痛疗效方面,试验纽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为91.7%,两组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肩部功能活动改善方面,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3%,对照组为59.4%,两组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加口服消炎止痛药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取效迅速,安全舒适,其疗效优于单纯服用消炎止痛药。  相似文献   
4.
阐释群体辨证论治的含义及群体辨证论治与个体辨证论治的区别.群体辨证论治是指通过收集群体对象的病史资料,进而分析、归纳该群体在病因、病性、病位和病势等方面的共性与个性,判断该群体所共有的主要证候,以群体证候的共性为主,适当兼顾个性,制定群体治疗原則和方法."群体辨证论治"和"个体辨证论治"体现了证候的"群体"共性与"个体...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缺血中风后1年内各证候要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的方式,使用统一的《中风病证候要素诊断量表》,采集全国范围内受试者的中医四诊信息。结果:内火证、内风证、痰湿证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血瘀证、内火证、气虚证之间存在明显负相关;阴虚证与其余证候要素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证候要素相互间存在明显正相关的主要集中于风、火、痰等实证上,“标实”之证易于相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AH)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8例PNSAH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特点、中西结合治疗方法,平均随访18月。结果:18例患者发病时均以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无意识丧失,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经中西结合治疗后,再出血、脑积水、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少,预后较好。结论:PNSAH临床表现平稳,放射学检查独特,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少见。  相似文献   
8.
太极拳是我国宝贵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阴阳理论、经络学说等丰富的中医理论和学说.文章从经络学说的角度,阐述了太极拳在疏通经络和畅通气血方面的作用,从而达到改善人体生理功能、促进疾病康复的效果;进一步探讨了太极拳在中风病康复中发挥的作用,提倡在中风病的康复计划中,应当大力推广太极拳运动.希望通过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是非中医院系类医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西医院校中医学课程改革多年来一直是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热点.将有效教学理论引入非中医院系中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中,以期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后行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术六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Solitaire AB型支架用于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后动脉取内栓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11月广东省中医院脑病中心采用Solitaire AB型支架进行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后动脉取栓术6例,若治疗后残余狭窄率≥50%则同时行支架成形术.分析其即时取栓效果,术后出血情况,比较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预后情况.结果 ①6例患者经1~3次取栓后,基底动脉均获得冉通;对其中5例有残余狭窄者联合使用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②1例患者支架释放后.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经处理后复查造影显示基底动脉通畅.③5例患者术后3~7d复查头部MRI,均未见脑梗死灶扩大,基底动脉通畅.1例患者术后1 d脑出血,7d后死亡.④5例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较入院时降低2~15分;5例患者出院时改良Ptaglkin评分0分1例,1分2例,2分2例.结论 在急性基底动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中,使用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术是相对安全、有效的,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