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廖登辉  王婷  甘霖  闵杰  王亚东  曾真  吕钢 《西部医学》2024,36(5):713-718
目的 探讨Ⅰ型胶原蛋白α1链(COL1A1)、核转运蛋白α2(KPNA2)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6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87例TNBC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手术留取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OL1A1、KPNA2在各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表达情况与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绘制生存曲线分析二者表达情况与患者5年预后的关系,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生存的因素。结果 COL1A1、KPNA2在TNBC患者癌组织中高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在TNBC癌组织中,COL1A1、KPNA2高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0.05),COL1A1高表达还与临床分期有关(P<0.05)。随访5年,87例患者总生存率78.16%(68/87),COL1A1高表达者生存期较低表达者更短(P<0.05),KPNA2高表达者较低表达者生存期更短(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Ⅲ期、有淋巴结转移、COL1A1高表达、KPNA2高表达是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COL1A1、KPNA2在TNBC患者癌组织中表达均增加,两者高表达与患者组织学分级、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情况均有关,且影响患者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理疗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效果。方法: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及对照组18例,两组均行抬高患肢、肢体锻炼、加压等理疗,治疗组另用中药治疗,两组均7天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统计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治疗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中药可明显消除淋巴水肿,近期疗效明显,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覆膜支架治疗假性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11年6月收治假性动脉瘤患者86例,其中12例采用覆膜支架腔内治疗。发病部位在胸主动脉4例,腹主动脉3例(1例肾上型,2例肾下型),颈总动脉3例,颈内动脉1例,右锁骨下动脉1例。术后对12例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并随访5~43个月。结果支架释放技术成功率为100%,所有12例假性动脉瘤植入覆膜支架后被立即隔绝,无内漏,载瘤动脉远端血流通畅。除1例失访外,其余11例平均随访23.5个月。1例合并白塞病患者术后4个月因腹主动脉破裂大出血死亡,其余10例随访结果良好,支架无狭窄、无移位、无内漏等相关并发症。结论应用覆膜支架治疗假性动脉瘤近期疗效良好,但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王婷  廖登辉  王亚冬  甘霖  闵捷  曾真  吕钢 《重庆医学》2015,(28):3959-3961
目的:采用 Meta 分析方法综合比较中国的年轻女性乳腺癌(≤35岁)与中老年乳腺癌(>35岁)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系统地收集中国年轻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研究文献,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 Stata1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得到合并 OR 值及其95% CI 。结果纳入合格研究文献31篇,文献质量评价多在6~7分,纳入文献质量较高;年轻乳腺癌和中老年乳腺癌患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的临床病理特征为误诊率、临床0~Ⅱ期或Ⅰ~Ⅱ期,病理类型为浸润性癌、组织学Ⅲ级和淋巴结转移阳性,OR 值分别为6.42(95% CI :4.22~9.79)、0.61(95% CI :0.50~0.74)、2.25(95% CI :1.69~2.99)、1.73(95% CI :1.23~2.43)、1.80(95% CI :1.23~2.43)。结论与中老年乳腺癌患者相比,年轻乳腺癌具有误诊率高、临床分期晚、浸润性癌比例高、组织学分化差及易发生淋巴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提示对年轻乳腺癌的筛查和治疗可能应采用不同的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浏阳市位于湖南省东部,全市总面积5007平方公里,辖4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全市总人口133万。农民年人均收入4200元。全市共有市属医疗卫生单位6个,乡、镇、街道卫生院(医院)39个,乡、镇卫生管理所14个,村卫生室789个,乡镇以上卫生机构共有在职干部职工3062人,离退休人员722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脉管性疾病严重程度与疾病类型,治疗方式以及预后情况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92例脉管性疾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3级。结果轻、中、重度组的比例依次为46.8%、41.5%、11.7%,脉管畸形患者的总体病情较脉管肿瘤患者严重。3组在治疗方式的选择上差异较大。中度组的总体疗效较重度组好,较轻度组差。结论利用疾病严重程度对脉管性疾病患者进行分类,可能有助于今后治疗方式的选择,手术的实施以及疗效的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微波消融术后口服自拟消瘿方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行甲状腺结节微波消融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彩超引导下行微波消融术,试验组:微波消融术后口服自拟消瘿方,收集2组治疗前后临床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试验组甲状腺结节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 0. 01)。结论甲状腺结节微波消融术后口服自拟消瘿方有利于结节的吸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通过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 BRAFV600E突变与促凋亡基因 BIM 表达的情况,探讨两者的关系以及它们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用突变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MASA-PCR)和直接测序法,qPCR 技术分别检测61例 PTC 组织及与其配对正常甲状腺组织中 BRAFV600E突变和 BIM 基因表达情况,分析 BRAFV600E突变与 BIM 基因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提示 PTC 中 BRAFV600E突变率为54.1%,首次报道含有 BRAFV600E突变的 PTC 组织中 BIM 基因的表达水平比野生型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低,且 BRAFV600E突变与更高的临床 TNM(Ⅲ/Ⅳ)分期有关(P<0.05),而BIM 基因的低表达与肿瘤大小及更高的 TNM 临床分期相关(P<0.05)。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 PTC 的发病机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 PTC 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