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肘静脉注入对比剂碘帕醇100ml,速度3.5ml/s,延时27秒左右,扫描范围为气管隆突下15mm至膈下10mm,扫描后进行图像后处理,观察右冠状动脉、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及左回旋支的原始横断位图像及重建图像.结果35例原始横断面图像及重建图像对近段均成功显示,显示率达100%,对中远段显示原始横断面图像要优于重建图像.整体图像评价2级2例(6%),3级10例(29%),4级15例(43%),5级8例(23%).结论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的筛选、普查和对病变血管的评价、粥样斑块的显示,以及冠脉搭桥、内支架术后的复查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常规X线阴性的隐匿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多数外伤性骨折病人,可通过常规X线作出诊断,但也存在着假阴性结果,从而延误诊断,影响疗效。本院1998年1月至2000年6月收治骨折病例2120例,其中64例常规X线假阴性,后经复查X线、CT扫描诊断为骨折。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4例,其中男48例,女16例;年龄8~70岁,平均40岁。临床上有不同程度外伤史,患部疼痛伴功能障碍等体征,急诊行常规X线示假阴性,后复查X线确诊18例,CT确诊46例。确诊时间1~28天,平均2周。X线复查包括改变投照体位、角度、动态观察。CT扫描多采用轴位横断扫描,…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35岁,反复活动后胸闷气促伴心悸3 d入院。干明显增宽达56 mm(正常为28.6 mm),右房、右室扩大,三尖瓣返流速度3.25 m/s,最大压差42 mmHg。超声诊断:右心扩大,三尖瓣中到重度关闭不全,肺动脉扩张伴肺动脉高压。胸部后前位X线片:两肺动脉及右下肺动脉干明显扩张似肿块状,外围分支纤细(图1)。CTA检查: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与纵隔大血管密度相同,呈一致性强化,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明显增粗呈瘤样扩张,最宽处管径达6 cm,轮廓光滑,扩张之肺动脉干及左肺动脉管壁下见不规则形团块状无强化软组织密度充盈缺损影,延迟扫描未见其充填(图2)。MPR…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支气管内膜结核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支气管镜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支气管内膜结核的CT表现,特别是螺旋CT图像后处理表现。结果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均有肺结核的表现。主要征象是支气管阻塞或狭窄、支气管壁增厚,共20处。累及较长段超过3cm有14例,2例合并胸膜增厚,3例合并肺不张,4例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较长段的支气管壁增厚、支气管阻塞或狭窄是支气管内膜结核的特征表现,伴有肺结核、胸膜增厚及纵隔淋巴结肿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R时间分辨对比剂动态增强技术(TRICKS)在诊断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糖尿病足双侧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TRICKS及DSA资料,将研究血管分为腘动脉、胫腓动脉干、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足背动脉6个节段,以DSA作为标准进行分析.结果 在216个动脉节段中,187个节段两种检查显示一致,TRICKS高估21个节段,低估8个节段.TRICKS对于下肢狭窄动脉的判断平均准确率为86.57%,平均敏感度为90.98%,平均特异度为75.79%.TRICKS和DSA对血管狭窄程度分级的总符合率为86.57%.结论 TRICKS是诊断下肢血管病变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6.
探讨阵列空间敏感编码技术(ASSET)在3D-MRC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MRCP检查的患者先进行常规3D-MRCP扫描,然后再行一次加ASSET的3D-MRCP扫描,对两组获得的原始图像分别进行最大强度投影(MIP)重建,并比较两组成像的诊断性能。结果两组图像的胆管及分支数目显示无差异(P0.05),但是胆管及分支的边缘清晰度显示比常规的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ASSET的3D-MRCP图像质量优于常规3D-MRCP。  相似文献   
7.
巨大骨化性肌炎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18岁。发现两髋肿块明显增大8个月。自发病以来,无明显腰背部及全身其他部位疼痛和肿胀。体检:两髋部肿胀,双侧均可及肿块,质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无压痛,表皮皮肤紧张,不红,皮温正常。实验室检查:AKP:110v/L,血沉:5mm/h。临床诊断:骨化性肌炎,滑膜肉瘤待排。CT表现:两侧髋部股骨上段周边见团状致密钙化影呈网状簇状聚集,外型似岩石块状,表面凹凸不平,边缘较致密中间呈稍透亮样低密度,CT值约70~550HU左右,沿臀中肌,及臀大肌走行分布,右侧病灶部分融合,左侧肌间隙尚清。右侧有一个呈15·5cm×10·2cm×8·0cm大小肿块,左侧两个各…  相似文献   
8.
肺动静脉瘘的影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素娟  应琦  赵年家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9):2167-2170
目的:综合文献复习进一步探讨肺动静脉瘘(PAVFS)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例PAVFS患者的各种影像学检查的表现,全部经胸片及肺动静脉造影证实,CT平扫6例(增强4例),MR扫描3例(CE-MRA)。结果:胸片示肺内局限结节样影,且有异常血管与肺门相连;肺动静脉造影发现病灶12个,病灶呈瘤样扩张的血管,有1条供血动脉和数条引流静脉,引流静脉和左房早期显影;CT扫描示病灶有典型的“血管蒂”征,增强扫描示病灶与肺动脉同步强化;MR扫描有助于显示病变全貌,图像质量可与PA-DSA相媲美。结论:胸片可作筛选方法,而肺动脉造影是诊断的“金标准”;CT可以提供与PA-DSA相似的诊断信息;MR不仅可用于诊断,还用于评价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重建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56例患者进行心电门控16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所得数据行三维重建,其中15例与传统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结果相对照。结果56例患者原始横断面图像及重建图像对近端冠状动脉均成功显示,显示率达100%;对中远段的显示,原始横断面图像优于重建图像。6例显示内支架7只;5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显示桥血管14条;15例MSCTA显示冠状动脉狭窄(〉50%)17处。经常规DSA检查发现18处。结论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重建成像技术为有效可靠的冠心病影像学诊断方法,对病变血管腔狭窄、硬化斑块及内支架、桥血管情况的评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利用多层螺旋CT (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冠状动脉重建成像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研究已成为非侵入性冠状动脉成像研究的热点,成为无创性诊断冠心病和随访其治疗效果的有效影像学手段,打破了CT诊断冠心病的禁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