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经皮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EVGE)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行EVGE治疗的Stanford B型AD患者30例,其中15例于DSA下经皮穿刺联合放置血管缝合器行EVGE治疗,为观察组;15例行传统(切开股动脉)行EVGE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和局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术后随访3个月的手术部位血管直径、生活质量评分及支架移位情况。 结果: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3% vs. 100.0%,χ2=1.03,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43.57±14.30)ml vs.(69.82±25.1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P<0.05)。观察组术后引流时间[(2.63±1.07)d vs.(3.87±1.25)d]和住院时间[(5.47±1.85)d vs.(7.65±2.24)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2.90,P均<0.05)。局部血管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67% vs. 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P<0.05)。经过3个月随访,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92.54±13.52)vs.(83.25±1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4,P<0.05)。两组术后血管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支架未出现移位情况。 结论:在DSA下进行EVGE带膜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AD患者,可有效保证患者的成功率和预后,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局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并加速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
病例资料 患者,女,63岁,因"咳嗽、咳痰5年,再发并加重1个月余"入院。患者于5年前始出现咳嗽、咳痰,为阵发性连声咳,咳白色黏液痰,量少,较易咳出,症状多于受凉和秋冬季发作,与闻及刺激性气味无明显关系,无发热、寒战、气促、胸痛等不适。曾多次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慢性肺炎",予抗感染、解痉、平喘、祛痰等治疗,症状有轻度好转。2年前因受凉后咳嗽、咳痰加重10余天在住院治疗,曾行左下肺楔形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介入治疗糖尿病足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就诊的糖尿病足患者85例,通过计算机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45例)加用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与7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各生化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足背动脉内径与血流变化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足部血流明显改善,足背动脉内径相比对照组明显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糖尿病足患者给予介入治疗的效果显著,利于患者临床症状与足部血流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干预在携带PTCD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某三甲医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携带PTCD管出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延续护理组,对照组实施出院后电话随访指导,延续护理组实施出院后延续护理干预。观察病比较2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 结果干预后,延续护理组SAS得分为(45.87±5.52),显著低于对照组(50.87±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P<0.01),且延续护理组并发导管滑脱、导管堵塞、周围皮肤感染及腹腔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延续护理可以缓解患者出院后的焦虑情绪,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比较泡沫硬化术后联合口服草木犀流浸液片与单纯行泡沫硬化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行下肢静脉曲张泡沫硬化术的患者共120例,根据是否使用草木犀流浸液片分为用药组(研究组)72例和非用药组(对照组)48例。对2组患者进行术后3个月随访,记录患者术后疼痛、酸胀等下肢症状和水肿、色素沉着等体征的改善情况,根据慢性静脉病变临床、病因学、解剖学、病理生理学分级法(CEAP)进行分级,并于术前术后对患者行静脉严重程度评分(VCSS)和生活质量调查表评分(CIVIQ)。【结果】(1)术后3个月,2组患者病情均有一定程度缓解,2组CEAP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3个月,2组患者VCSS和CIVIQ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且研究组在改善CIVIQ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3)疗效方面:研究组的总成功率为88.89%,对照组为81.25%,研究组的疗效有优于对照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下肢不适症状明显缓解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而色素沉着、溃疡消失时间等体征变化及医疗费用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草木犀流浸液片联合泡沫硬化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行泡沫硬化术,草木犀流浸液片有效、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肾脏替代治疗机联合血液回收机在下肢静脉介入去栓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本院就诊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介入溶栓组(A组,30例)及腘静脉置管介入去栓治疗组(B组,30例).比较治疗后2组患肢周径、临床症状缓解程度、血管再通情况以及手术并发症等.结果 (1)2组患者治疗5d后患肢周径比较:B组患肢大腿、小腿周径均明显较A组患肢缩小,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2)2组患肢术后5d肿胀缓解程度比较:A组,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25例,无缓解3例;B组,完全缓解27例,部分缓解3例,无缓解0例.A、B2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2组患肢治疗48 h后血管再通情况比较:A组,完全再通0例,部分再通5例,无再通25例;B组,完全再通25例,部分再通5例,无再通0例.A、B2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手术并发症:A组患者溶栓过程中有6例术口渗血,1例出现皮下淤癍.B组患者无1例出现术口渗血及皮下淤癍.结论 肾脏替代治疗机联合血液回收机治疗是一项创伤性小、并发症少、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聚多卡醇泡沫硬化术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联合血管腔内激光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6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共66条腿),随机分为DSA引导下聚多卡醇泡沫硬化术组(A组,30例共33条腿)及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联合血管腔内激光术组(B组,30例共33条腿)。分别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评价。 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B组(均P<0.01);A组患者术后皮下瘀血、感觉麻木、皮下脂肪液化感染、皮肤灼伤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B组(均P<0.01);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及术后3个月、6个月、1年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DSA引导下聚多卡醇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是一项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大鼠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模型,观察实验大鼠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D-二聚体含量及血栓长度的变化情况。 方法将30只SD大鼠用结扎阻断下腔静脉及其分支,并用微血管夹钳夹损伤静脉壁的方法诱导深静脉血栓形成。于术前第1天及术后第1、4、7、10、14、21天采静脉血检测纤维蛋白原含量、D-二聚体含量及凝血酶原时间,并行血管造影观察血栓及血管再通情况。 结果共23只大鼠深静脉血栓模型制作成功,功率76.67%(23/30)。纤维蛋白原含量、凝血酶原时间及D-二聚体含量在术前与术后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术后不同时间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血栓长度在不同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可作为是否有血栓形成的重要参考指标,但在评价病情进展及严重程度方面价值有限;血栓长度随时间先增长,后又溶解,直至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