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验证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KOA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21例,脱落1例)和假针刺组(21例,脱落1例)。针刺组从本课题组制定的半标准化针刺方案穴位库中选取5~6个局部穴位(犊鼻、内膝眼、鹤顶、阴陵泉、血海、足三里等)、3~4个远端穴位(风市、外丘、悬钟、足临泣等)进行常规针刺;假针刺组选取非经非穴浅刺,两组均留针30 min,每周治疗3次,共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及治疗后18周随访时记录两组患者膝关节损伤与骨关节炎评分(KOOS)。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及随访时两组患者KOOS 5个维度[疼痛、症状(除疼痛)、日常活动、体育与娱乐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P<0.05),且针刺组治疗后及随访时疼痛及日常活动评分均高于假针刺组(P<0.05)。结论:针刺可减轻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症状,提高其日常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针灸临床实践能力是针灸治疗学课程乃至针灸专业教学效果的直观体现。课程目前存在临床场景还原难、实践教学资源与课堂教学契合度不足等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微课是以短视频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具有情景化、时长短、针对性强的特点。它适用于知识点有内部逻辑完整性、在知识体系中分布较分散的操作技能类教学活动。因此,此文讨论采用微课实现针灸治疗学教学模式重塑的策略,以期实现针灸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针刺治疗慢性疼痛随机对照试验(RCT)英文文献中阳性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针刺临床研究设计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针刺治疗慢性疼痛的RCT,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0年3月26日.对21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评价电针天枢或足三里治疗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肠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4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肠麻痹患者按区组随机法分为天枢组(15例)、足三里组(15例)和常规治疗组(14例)。3组均接受常规术后快速康复外科方案治疗;而两个电针组分别于双侧天枢、足三里行电针治疗。比较3组患者在主要结局指标(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及次要结局指标(下床运动时间、耐受饮食时间、出院时间、恶心人数、呕吐人数、腹胀人数、服用止痛药人数及疼痛评分)间的差异。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两个电针组能缩短患者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亦能缩短患者下床运动时间、耐受流/半流食时间及住院时间,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术后常规治疗基础上,电针可促进术后肠麻痹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但需进一步大样本试验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PDS)脾胃气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08例PDS脾胃气虚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刺组55例,假针组53例.针刺组采用传统针刺干预,穴取百会、膻中、中脘、气海、天枢、内关、足三里、公孙和太白穴;假针组采用非穴浅刺干预.2组均留针20 min,每周针刺3次,连续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随访12周.比较2组在治疗结束和随访结束后消化不良症状指数(SID)、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DI)、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较治疗前的变化,进行疗效评价和安全性评价.结果 4周治疗结束后,针刺组有效率为72.7%,高于假针组45.3%(P<0.05).治疗4周后,针刺组的SID总分、NDI评分的下降幅度均高于假针组(P<0.05),且在治疗结束后持续12周(P<0.05).治疗4周后,针刺组HADS评分的下降幅度高于假针组(P<0.05),但随访期间组间比较无差异.研究期间未报告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针刺能够改善PDS脾胃气虚证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生活质量,并能持续到治疗结束后12周;针刺能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但这一效应在针刺结束后并不能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6.
7.
预试验是大型研究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针灸属复杂干预措施,影响针灸临床疗效的因素和作用机制繁复,未经科学验证而冒然开展大规模临床研究易造成科研浪费。当前仍欠缺高质量针灸临床研究证据,影响了针灸疗效的推广与应用。开展针灸预试验可以评价研究实施的可行性和流程协调性,优化研究方案与流程,并为正式试验提供样本量计算依据,从而提高针灸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增加结果可靠性。本文从预试验的定义、设计和报告等层面进行论述,以期对针灸临床研究预试验的设计与实施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一项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干预措施必须是有效且安全的,因此评价干预措施时,需综合权衡其益害比,只有益处大于危害的干预措施才有应用价值。评价某种干预措施的益害关系,应在临床试验中同时报告益处和危害的证据。为了提高临床试验中危害的报告质量,CONSORT工作组曾在2001版的CONSORT声明中增加了1项有关危害的条目,之后又于2004年发布了针对危害报告的扩展版,但该扩展版并未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危害的报告仍不充分。为了改善这一情况,CONSORT工作组对《更好地报告随机试验中的危害:CONSORT声明扩展版》进行了更新,发布了《CONSORT危害2022声明、解释与说明:随机试验危害报告指南的更新版》(Harms 2022)。本文对Harms 2022更新情况进行介绍和解读,旨在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与应用该声明,以期为提高临床研究中危害的报告质量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和分析针刺治疗术后肠麻痹的选穴规律,以期为针刺治疗术后肠麻痹提供选穴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 Med英文数据库中自建库以来针刺治疗术后肠麻痹临床研究的文献,筛选符合要求的文献,分析针刺治疗术后肠麻痹的选穴规律。结果在纳入的62篇文献中,共使用腧穴34个,其中最常用的腧穴包括足三里、天枢、上巨虚等;选穴分布于11条经脉,腧穴使用频次最多的经脉是足阳明胃经(147次),占总频次的52.13%;涉及特定穴10种,最常用的2类特定穴是下合穴和募穴。结论针刺治疗术后肠麻痹临床选穴以循经取穴为主,腧穴类型以下合穴、募穴等特定穴为主。  相似文献   
10.
期望是人们对某种事物的未来提前勾画出的理想值,有积极期望和消极期望之别。研究发现期望对针灸疗效有一定的影响,合理积极的期望有较好的安慰剂效应,消极的期望则有明显的反安慰剂效应。通过对近年来关于期望对于针灸疗效影响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为针刺疗法的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