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诊断及疗效监测的价值。方法选取28例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术后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超声监控探头垂直加压压迫假性动脉瘤通道或破口直至内无血流通过。压迫失败后在超声引导下瘤腔内注射凝血酶,24 h、1个月后复查超声。结果 28例中21例一次性压迫2h后瘤腔闭合,7例压迫2次失败后于超声引导下瘤腔内注射凝血酶,取得较满意效果。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准确率高,超声引导下治疗假性动脉瘤疗效可靠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小鼠血管通透性的变化,探讨地塞米松等药物缓解双硫仑样反应的作用机理。方法建立双硫仑样反应动物模型,每组16只昆明种小鼠分别给予地塞米松、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干预处理,干预后以伊文思蓝(Evans blue,EB)法测微血管漏出率,同时取小鼠肌肉电镜观察不同干预组小鼠细胞结构变化。结果空白对照组细胞结构完整;双硫仑组细胞结构破坏明显;地塞米松组细胞质中小泡比双硫仑组少,但比对照组多;维生素C组细胞质中运输小泡减少;葡萄糖酸钙组胞质中运输小泡最多,胞质中线粒体肿胀。微血管通透性结果表明:双硫仑组EB漏出率最高,药物干预后漏出率降低。结论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和地塞米松,通过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双硫仑样反应。  相似文献   
3.
心肌致密化不全(NVM)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室肌发育不良性心脏病,有家族发病倾向,可孤立存在,或与其他先天性心脏畸形并存。我们对NVM18例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特点总结分析如下,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尹慧娟  赵国强  金仁波  宁伟  王莹 《临床荟萃》2012,27(10):905-906,F0002
心脏黏液瘤是最常见的心脏原发良性肿瘤,但因其发病率低,症状、体征等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多样复杂,易造成误诊、漏诊。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心脏黏液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明确诊断,为外科治疗提供准确的影像资料。现将我院经彩色超  相似文献   
5.
伽玛刀治疗颅脑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慧娟 《淮海医药》2009,27(2):177-177
伽玛刀治疗是一种通过伽玛刀射线聚焦照射对肿瘤组织的破坏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方法,有着不开刀,痛苦小的优点,在放射治疗领域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有调查资料显示,有95%的颅内肿瘤患者在接受伽玛刀治疗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困惑不安等负性情绪反应。我中心在对525例肿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针对患者出现的心理反应,着重做好心理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引导封堵伞封堵Ⅱ孔型房间隔缺损(ASD)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80例ASD患者,术前用TTE观察ASD位置,形态,大小及周缘情况,术中采用TTE进行封堵术中引导和监测CX,术后即刻观察封堵器的位置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有无残余分流。结果:880例ASD患者,873例均在TTE引导和监测下成功地完成ASD封堵,8例有(2~3)mm残余分流,术后3个月复查分流消失。21例多发孔ASD,其中16例2处缺损,5例3处缺损,16例置入一个封堵伞,2例术后少量残余分流;6例置入2个封堵伞,1例置入3个封堵伞。12例合并其他畸形,其中6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3例合并室间隔缺损,3例合并肺动脉瓣狭窄。分别先用封堵动脉导管、室间隔缺损和球囊扩张肺动脉狭窄,然后再封堵ASD成功。3例封堵伞脱落,2例开胸取出伞修补ASD,1例通过抓捕器取出伞,二次封堵成功。5例ASD患者封堵失败转入外科手术,TTE测量ASD直径(3~38)mm,选用封堵伞大小为(6~42)mm。结论:TTE在术前选择合适病例,术中引导封堵器的放置及术后判定疗效是一种可行,安全有效,操作简便的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7.
随着临床上先心病工作的开展,TTE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我院自开展VSD在TTE的监测下经导管封堵术以来。已经成功的完成了12例膜部VSD的封堵,现进一步探讨TTE在VSD封堵术的作用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住院期间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及洋地黄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的223例CHF患者,将其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SHF)、舒张性心力衰竭(DHF)及混合性心力衰竭三类,并对三类患者住院期间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以接受利尿剂治疗居多,静脉制剂以呋塞米及托拉塞米为主,约占70%,螺内酯为主要的口服制剂。SHF、DHF及混合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药物使用情况分别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占70.6%、71.0%、71.2%;β受体阻滞剂占56.3%、58.1%、49.3%;洋地黄占68.9%、19.4%、61.6%;β受体阻滞剂以美托洛尔为主,占74%,平均剂量平片(10.9±5.4)mg,缓释片(18.1±6.8)mg。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ACEI、ARB、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四类药物使用广泛,总有效率达92.4%,需进一步加强β受体阻滞剂及ACEI/ARB的应用,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他汀类药物是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药,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减少肝脏胆固醇的合成发挥作用,具有显著的调脂作用.此外,他汀类药物还具有稳定斑块、改善内皮功能、减少炎症、抑制血栓形成等多种非调脂作用[1].目前临床上他汀类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肝功异常和横纹肌溶解症.后者虽然罕见,但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值得关注.本文报告1例与他汀类药物相关的急性横纹肌溶解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肌酐(Scr)水平变化及血清脑钠肽(BNP)、血尿酸(UA)浓度与心力衰竭分级及肾功能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CHF的患者120例,年龄(65.8±14.2)岁,按照心、肾功能不全分别将其分为三组、四组,测定其Scr、BNP及UA浓度,并经MDRD公式计算出eGFR。健康对照组115例,年龄(64.5±12.9)岁。对比分析各组间相关参数的水平变化及与心、肾功能级别的相关关系。结果采用eGFR评估肾功能,CHF患者合并慢性肾脏病(CKD)的发生率高达36.67%,明显高于Scr值计算结果(26.67%)(P<0.05)。不同心肾级别组血清BNP、U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且随心功能及肾功能级别的增高二者呈明显上升趋势(P=0.000),而与病因无关。结论 CKD是CHF患者较常见的并发症,CHF患者血清BNP、UA浓度变化不仅与NYHA分级密切相关,而且与肾功能分级有紧密联系,监测二者水平变化有利于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