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血小板活化与中医证型分布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于本院住院确诊的DPN患者188例。中医证型采用指标聚类分析,绘制聚类图。采用简单对应分析中医证型与病变程度的对应性,比较不同中医证型的一般临床资料、血小板参数及血小板活化物,从而探讨血小板活化与中医证型分布的关系。[结果] 截取聚类图的不同位置,证型分型不同,其中D点截取分为5个证型:阳虚证、气虚证、阴虚证、瘀血痹阻证及痰湿阻络证。188例DPN患者中,痰湿阻络证18例(9.57%)、瘀血痹阻证53例(28.19%)、阳虚证28例(14.89%)、阴虚证39例(20.74%)、气虚证50例(26.60%)。DPN病变程度分级为Ⅰ级56例(29.79%)、Ⅱ级76例(40.43%)、Ⅲ级56例(29.79%)。痰湿阻络证和瘀血痹阻证在二维投影图中间,并未偏向DPN病变程度某一分级;阳虚证偏向Ⅲ级,阴虚证偏向Ⅱ级,气虚证偏向Ⅰ级。与气虚证比较,阴虚证、阳虚证患者的血小板(blood platelet ,PLT)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E26转录因子-1(E26 transformation specific-1,ETS-1)、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及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ranular membrane protein-140,GMP-140)均明显升高(P<0.05);与阴虚证比较,阳虚证患者的PLT、MPV、PDW、GMP-140、PAF、ETS-1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临床可常规将DPN分为阳虚、气虚、瘀血痹阻、阴虚和痰湿阻络5个证型。随着DPN进展,中医证型也发生从气虚到阴虚到阳虚的转化,而瘀血痹阻和痰湿阻络伴随DPN患者各阶段。在DPN进展中,血小板活化可能参与中医证型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健脾消脂汤对2型糖尿病血脂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1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健脾消脂汤,对照组加用辛伐他汀。疗程均为12周,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检测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h血糖(P2hB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2.1%,对照组为55.2%,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P<0.01),治疗组积分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2组FPG、P2hBG、HbA1c、IRI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P<0.01),治疗组IRI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2组TG、HDL-C、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P<0.01);治疗组HDL-C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SOD、GSH-PX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健脾消脂汤能改善糖尿病脂代谢紊乱,并并显著改善整体证候。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耳穴埋豆联合饮食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饮食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耳穴埋豆。1月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6%,对照组为63.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耳穴埋豆配合饮食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饮食治疗,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显著疗效,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5.
正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指病理学上和酒精性肝炎类似,但无过量饮酒史的病理状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和脂肪性肝硬化。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改变,运动的减少及营养过剩问题突出,造成NAFLD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并有低龄化趋势。在过去的7~10年,中国发达地区成年人脂肪肝患病率增加了近1  相似文献   
6.
脂代谢紊乱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中医调脂在近年来已经做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改善血脂代谢的具体机制方面及循证医学研究还应作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二至柴芍散治疗甲亢性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183例甲亢患者中筛选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甲巯咪唑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治疗组予以二至柴芍散联合甲巯咪唑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碱性磷酸酶(alkline phosphatase,ALP)、谷氨酰转移酶(gama glutamyl transferase,γ- GT)],甲状腺功能[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T、AST、TBIL、ALP、γ- GT含量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ALT、AST、TBIL、ALP、γ- GT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FT3、FT4均低于治疗前(P<0.05),TSH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血清FT3、FT4、TSH变化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至柴芍散治疗甲亢性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