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孙莺 《浙江中医杂志》2011,46(3):178-178
视网膜挫伤患者存在眼部循环和视网膜微循环的双重损害,是导致视网膜病变的原因之一,因此改善微循环药物在该病的治疗中受到重视。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视网膜挫伤3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高歇病是一种由β-葡萄糖脑苷脂酶基因转变所致的最常见的糖脂类存储紊乱的代谢遗传病。对高歇病采用酶替代治疗后妊娠结果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视网膜挫伤患者存在眼部循环和视网膜微循环的双重损害,是导致视网膜病变的原因之一[1],因此改善微循环药物在该病的治疗中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的原因与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95例共计95只眼眼外伤继发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结果 眼外伤继发青光眼是由多种原因引起,主要原因包括眼内积血42只眼、晶状体源性29只眼、前房角挫伤16只眼、炎症8只眼等,根据眼外伤原因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86只眼眼压被控制,成功率为90.5%.79只眼(83.2%)的视力与术前相同或提高,16只眼(16.8%)视力下降.术后后遗症为5例白内障,2例视神经萎缩,1例视网膜脱离,1例脉络膜脱离.结论 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过程中眼压增高是危险因素之一,并且机制复杂,对治疗后视力的恢复有一定的影响;治疗应根据个体差异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香连丸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自然杀伤T细胞(NKT)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收集坚持随访行电子结肠镜的56例活动期U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分别使用香连丸及柳氮磺吡啶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外周血及肠黏膜内NKT及其胞内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百分含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KT、IFN-γ及TNF-α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均好转,且上述三项指标均呈不同程度回升,但上升幅度以观察组明显,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三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NKT降低是活动期UC的一个重要特征,香连丸可有效上调NKT、IFN-γ及TNF-α的含量,可能是香连丸治疗活动期UC的免疫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再生障碍性贫血(AA)免疫抑制治疗(IST)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克隆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2008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86例AA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55例重型AA(SAA)予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联合环孢素A(CsA)治疗,131例非重型AA(NSAA)予CsA治疗.治疗前所有患者进行PNH克隆筛查,治疗后进行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2(18 ~76)个月.结果 SAA组10例(18.9%)患者出现PNH克隆,NSAA组9例(7.4%)出现PNH克隆,前者出现PNH克隆比例高于后者(t=5.041,P=0.025),治疗后SAA组在6、12、18、>24个月时PNH克隆规模大于NSAA组(13.38%比5.67%、14.88%比5.31%、20.00%比5.47%、18.85%比9.08%,P值均<0.05).PNH克隆对2种IST方案疗效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A患者予ATG联合CsA或CsA治疗后,均可出现PNH克隆,SAA患者ATG治疗后更明显.IST前后伴PNH克隆不影响IST疗效.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非手术治疗白内障的方法容易被患者接受。自2009年以来,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早期老年性白内障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祛风凉血法在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作用。【方法】将确诊为慢性血热妄行型ITP患者13例给予祛风凉血中药(主要由苍耳子、蝉蜕、防风、荆芥、水牛角、丹皮、仙鹤草、生地、侧柏叶、赤芍、三七末、甘草等组成)治疗,观察治疗前后ITP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比值(PCD4/PCD8)和NK细胞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而CD8含量明显增多(P〈0.001);经祛风凉血法治疗后,T淋巴细胞CD3、CD4、PCD4/PCD8和NK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而CD8含量则有所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01)。【结论】祛风凉血法治疗慢性血热妄行型ITP的机理之一可能与其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理气化瘀汤对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临床对照研究方法,将14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74例,治疗组74例。对照组予常规隔下逐瘀汤,治疗组予理气化瘀汤,通过比较VAS疼痛评分、COX痛经症状积分及用药安全性来评价理气化瘀汤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3个月经周期的治疗,治疗组(理气化瘀汤)能明显降低患者VAS疼痛评分(3.83±1.52 vs 5.37±1.73),COX痛经症状积分(0.87±0.39 vs1.32±0.47;6.43±1.56 vs 8.87±1.7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对肝功能、肾功能无明显不良影响(P0.05)。结论理气化瘀汤能有效安全缓解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