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基于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分析现有过敏性紫癜的动物模型,探讨现有模型与临床病症的吻合情况。方法 通过整理分析过敏性紫癜动物模型的中、西医诊断标准、优缺点、临床症状吻合情况,提出建立复合性病症结合的过敏性紫癜动物模型的设想。结果 卵清蛋白法复合血热症动物模型、麦胶蛋白联合印度墨水复合血热法动物模型、BSA+LPS+CCl4复合瘀热法动物模型为与过敏性紫癜吻合度较高的动物模型。目前现有的过敏性紫癜动物模型制备技术尚未完全成熟,且多以西医发病机制为主,中医学证候体现较差。结论 提议利用现有的过敏性紫癜动物模型与临床病证相结合,建立复合动物模型,并建立合理的模型评价体系,为研究过敏性紫癜不同目的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浅议军队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全面推动着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持续快速发展,也给军队建设、发展带来变革。信息技术的产生,以非常快的速度渗透到社会中的各个领域,对军队医院财务工作的影响更是如此。现在财务行业面临的真正问题在于:逐渐增大的信息需求多样化已经完全超出了传统财务的界定范围,也大量超出了传统财务系统的容量。因此必须寻求新的方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改造现有的信息系统,以更经济有效的方法来完成财务工作。而在现代高科技条件下,财务作为后勤保障的前提和基础,对加快军队财务网络管理系统的建立和财务信息人才的培养具有关键意义,这关系到经费效能充分发挥,关系到科技强军和质量建军,更关系到能否打赢未来战争。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免疫应激大鼠模型,研究补骨脂特异质肝损伤属性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补骨脂3.6 g/kg组、脂多糖模型对照组、补骨脂3.6 g/kg+脂多糖模型组。药物组灌胃相应药物,造模大鼠在灌胃2 h后尾静脉注射2 mg/kg的脂多糖,在尾静脉注射脂多糖10 h时麻醉取血,取大鼠肝脏。通过生化法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活力,采用HE染色法检测肝脏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1α(IL-1α)、IL-1β、IL-4、IL-5、IL-6、IL-10、IL-18、表皮生长因子(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干扰素γ(INF-γ)等多项指标含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IgM及补体C3、C4等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全血免疫细胞亚群比例;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中免疫细胞数量及能量代谢相关指标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LKB1)、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CREB分子调节转录共激活剂1(TORC1)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可明显升高血清IL-1α、IL-1β、IL-6、IL-18含量(P<0.05或P<0.01),升高全血CD4^(+)/CD3^(+)比例、CD4^(+)CD25+/CD3^(+)比例、CD4^(+)/CD8^(+)比值(P<0.05或P<0.01),升高肝脏CD3^(+)、CD8^(+)、AMPK、TORC1蛋白阳性表达(P<0.05或P<0.01);降低血清C4含量、全血淋巴细胞总数、全血CD8^(+)/CD3^(+)比例,肝脏CD4^(+)/CD8^(+)比值(P<0.01),肝脏LKB1的蛋白阳性表达(P<0.01);与脂多糖致免疫应激大鼠模型比较,补骨脂3.6 g/kg+脂多糖模型组血清ALT、AST活力明显升高(P<0.05或P<0.01),肝脏切片可见明显的病理损伤;血清IL-1α、IL-1β、IL-18和TNF-α含量明显升高,补体C4含量明显降低(P<0.05);全血CD8^(+)/CD3^(+)比例明显降低,CD4^(+)/CD8^(+)比值明显升高(P<0.05);肝脏组织中CD3^(+)、CD8^(+)、TORC1蛋白阳性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研究结果证实了补骨脂特异质肝损伤的属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免疫应激与能量代谢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五味子素B(Schisandrin B,Sch B)诱导高脂血症小鼠模型的基因(肝脏)表达谱的变化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ICR小鼠,雄性,分为7组,每组10只:正常饮食(normal diet,ND)组(2组)、ND/Sch B(0.5,2 g·kg-1)组、高脂/糖饮食(high fat/fructose diet,HFFD)组、HFFD/Sch B(0.5,2 g·kg-1)组。小鼠用Sch B(橄榄油配制)灌胃,48 h后用生化法检测血清和肝脏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载脂蛋白A1(Apo A1)、Apo E、Apo B48、Apo B100、Apo CⅡ和Apo CⅢ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脂质沉积;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分析各组小鼠肝脏中全基因表达谱的变化及所涉及的通路。结果 ND/Sch B组小鼠血清/肝脏TG(升高266%/352.57%)和TC水平显著升高(升高36.54%/25.70%),血清HDL和LDL水平显著升高(分别升高29.96%和30.68%),但VLDL、Apo E、Apo B100、Apo CⅡ和Apo CⅢ显著降低(分别降低15.98%、28.90%、20.76%、20.53%和17.82%);肝脏脂质沉积并出现病理学损伤;与HFFD组比,HFFD/Sch B组血清TG水平、肝脏TG和TC水平升高,血清HDL、LDL、VLDL、Apo E、Apo B100和Apo CⅡ水平显著降低;ND/Sch B组与ND组比肝脏有1016个基因差异表达,其中上调基因722个,下调基因294个,HFFD/Sch B组与HFFD组比肝脏有1162个基因差异表达,其中上调基因671个,下调基因491个。而HFFD组与ND组比肝脏有2070个基因差异表达,其中上调基因1289个,下调基因781个。Pathway分析结果显示Sch B诱导的高脂血症与11条通路的改变有关。结论 Sch B诱导高脂血症的机制与肝脏调节脂代谢多条通路、载脂蛋白及脂蛋白代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考察三七总皂苷联用阿司匹林对抗血栓作用的影响,浅析两药协同抗血小板的优势疗效,为临床合理联合用药提供科学数据。方法: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初步预测三七总皂苷对环氧化酶-1(COX-1)和COX-2活性的影响,并以健康大鼠和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联合冰水浴诱导急性血瘀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分别以三七总皂苷(31.25 mg·kg-1)、阿司匹林(15.62 mg·kg-1)及这两种药物组合(三七总皂苷31.25 mg·kg-1+阿司匹林15.62 mg·kg-1)连续灌胃10 d,ELISA法检测血清中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环素F1α(6-keto-PGF1α)水平。结果: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三七总皂苷对COX-1和COX-2潜在调控能力较弱;体内试验结果显示,健康大鼠预防给药,阿司匹林可显著性下调TXB2、6-keto-PGF1α水平和TXB2/6-ketoPGF1α比值(P<0.05),联用三七总皂苷可进一步下调TXB2水平和TXB2/6-keto-PGF1α比值(P<0.05);急性血瘀大鼠治疗用药,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模型组中异常升高的TXB2水平和TXB2/6-keto-PGF1α比值(P<0.05),联用三七总皂苷呈进一步下调趋势(P<0.05),但是对6-keto-PGF1α水平影响并不显著(P>0.05)。结论:三七总皂苷对COX-1和COX-2潜在调控作用较小,两药联用协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能与三七总皂苷抑制酯酶所介导的阿司匹林水解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回顾性分析1例丙戊酸镁中毒患者的临床处置过程,通过临床药师监测丙戊酸血药浓度指导医生诊断病情,从中西医结合角度辨证施治,初期采用"清"法促药物排出并通过活性炭吸附残余药物,醒脑静联合针刺醒神开窍,后期以益气养阴为主。活性炭吸附3 h后丙戊酸血药浓度下降,连续2 d中西医结合治疗后,血药浓度降至正常低值,效果显著,病情改善明显予以出院,病程7 d。提示临床药师参与监测丙戊酸血药浓度可指导医生诊断病情,有助于药物过量中毒患者的抢救,且中西医联合辨证施治有助于丙戊酸中毒患者症状好转。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痰热清干预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所致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作用机制,为其进一步深入研究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依前期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选取痰热清为研究药物,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SwissADME数据库及文献检索筛选获取痰热清各味中药的活性成分;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活性成分作用靶点;通过OMIM数据库挖掘PA相关呼吸系统疾病靶点,参考用药指南选取PA临床用药并预测其作用靶点;通过STRING平台构建药物-疾病共有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Metascape平台分析共有靶点涉及的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采用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痰热清干预耐药PA感染的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及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筛选主要作用靶点和活性成分,采用分子对接初步验证结合作用。结果 筛选得到痰热清中所含5味中药潜在活性成分共107个,预测作用靶点共746个,PA相关呼吸系统疾病及临床用药靶点共959个,韦恩图分析获取成分和疾病共有靶点213个;最终预测核心靶点主要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原癌基因酪氨酸受体激酶(SRC)、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3-激酶亚基(PIK3CA)、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等,主要涉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性、MAPK、趋化因子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表明预测结果的可靠性。结论 痰热清组方配伍合理,具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主要通过抑制PI3K-Akt和EGFR-MAPK信号通路,抑制耐药PA在呼吸道过度黏附、产生黏液并分泌炎性因子和内毒素,从而缓解呼吸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8.
杨冰  张紫薇  赵博  吴娅丽  谭丽  李鹏跃  杜守颖 《中草药》2018,49(12):2890-2896
目的探讨微乳制剂对葛根素在血脑屏障(BBB)细胞模型MDCK-MDR1的转运影响以及机制。方法采用MTT法评价葛根素微乳与溶液的细胞毒性浓度范围,确定适宜给药质量浓度,考察葛根素溶液及微乳在MDCK-MDR1单层的双侧转运特性,通过免疫组化染色研究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荧光光漂白恢复法测定细胞膜流动性的变化以及阴离子探针结合流式细胞技术研究细胞膜电位的改变,进而阐明微乳对葛根素转运影响的作用机制。结果葛根素溶液质量浓度50~300μg/m L,微乳稀释500倍以上对MDCK-MDR1无显著毒性。溶液中葛根素在MDCK-MDR1单层的吸收方向转运表观渗透系数(Papp)为1.04×10-6 cm/s,外排方向转运Papp值为1.05×10-6 cm/s,微乳中葛根素双侧转运Papp值均较溶液中葛根素显著增加(P0.05)。微乳作用可以减少MDCK-MDR1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Occludin、ZO-1、F-actin的表达,促进细胞膜流动,降低细胞膜电位。结论微乳制剂可以促进葛根素在BBB细胞模型MDCK-MDR1的双侧转运,其作用机制与打开细胞间紧密连接,增加细胞膜流动性,使细胞去极化,降低膜电位进而增大葛根素细胞旁路渗透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中药七情配伍理论归纳补骨脂药对配伍规律,为补骨脂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古籍与现代文献检索与分析,从相须相使、协同增效、相畏相杀、减毒降副,配伍禁忌三方面总结补骨脂配伍规律。结果 基于七情配伍理论探析补骨脂药对的配伍规律,补骨脂常用相须相使药对为肉豆蔻、蛇床子、小茴香、益智仁、肉桂、吴茱萸、巴戟天、杜仲、骨碎补、仙茅,常用相畏相杀药对为胡桃仁、生地黄、五味子、赤芍,相恶、相反禁忌药对有甘草、淫羊藿。结论 总结了常与补骨脂配伍的药对,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地龙平喘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百链数据库、PubMed数据库文献检索和SwissADME平台筛选获得地龙活性化合物;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预测活性成分的潜在靶点,并与OMIM、DrugBank数据库中哮喘的疾病靶点数据进行比对,获得地龙平喘的作用靶点;通过STRING 11.0平台分析靶点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通过Matascape数据库对地龙平喘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通过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诱导收缩实验验证地龙提取物对胆碱能受体兴奋引起的气管平滑肌收缩的抑制作用。结果 共收集地龙平喘活性成分56个,包括氨基酸、脂肪酸、核苷酸等,预测其作用靶点包括前列腺素G/H合酶2、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家族、β2-肾上腺素受体等67个,潜在调控花生四烯酸代谢、胆碱能神经突触信号、色氨酸代谢等通路和生物过程。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地龙提取物对胆碱能受体兴奋引起的离体气管平滑肌收缩有明显的舒张作用。结论 地龙的平喘作用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作用的特点,为地龙平喘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