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薛奇英  吴君燕 《医疗装备》2014,(10):109-110
目的:护理人文关怀在3例临终白血病患儿家属中的应用。方法:将护理人文关怀的具体内容方法实施到临终患儿家属身上,用贴心的关怀服务温暖家属。结果:3例死亡患儿家属对科室护理工作无投诉意见。结论:护理人文关怀不仅可以应用在病人身上,同时也应该应用到家属身上。  相似文献   
2.
吴君燕  薛奇英 《医疗装备》2014,(10):110-110
床边心电监护在儿科应用广泛,它再现了心脏电活动,对患儿心电活动进行连续的监测,以准确地评估患儿当时的生理现象。由于小儿自身监管和对疾病的描述能力有限,所以,如何做好患儿监护时的行为指导尤为重要。笔者多年从事儿科护理,对患儿床边心电监护的行为指导有着丰富经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综合护理措施.方法 针对儿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症状、并发症等,认真观察病情,制定落实护理措施,促进康复.结果 14例患儿基本痊愈8例,好转5例,转院1例.结论 通过医护合作,制定实施综合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提高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儿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对宫内窘迫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大鼠的行为学、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海马组织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相关蛋白及小胶质细胞激活状态的影响,探讨针刺通过调控海马炎性反应干预HIBD的机制。方法:夹闭孕鼠子宫动脉10 min延迟剖宫产法建立HIBD大鼠模型。将HIB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针刺组,每组12只,以正常分娩的12只大鼠为正常组。针刺大鼠"本神",每次10 min,每日1次,连续14 d。采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变化,三箱社交实验观察大鼠的社交能力,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18含量,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蛋白相对表达量,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海马组织小胶质细胞阳性标记物离子钙接头蛋白(IBA-1)的阳性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排列松散,出现细胞固化萎缩和整个细胞深染的现象,模型组大鼠探索陌生鼠时间明显减少(P<0.01),血清IL-1β、IL-18含量升高(P<0.01,P<0.05),海马NLRP3、ASC、Caspase-1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P<0.01),海马CA1、CA3区IBA-1阳性表达增多(P<0.001,P<0.01);针刺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结构较模型组有所改善,出现细胞固化、萎缩、深染的情况较少,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探索陌生鼠时间增加(P<0.01),血清IL-1β、IL-18含量降低(P<0.01,P<0.05),海马NLRP3、ASC、Caspase-1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1),海马CA1、CA3区IBA-1阳性表达减少(P<0.01)。结论:针刺可有效改善宫内窘迫HIBD大鼠社交行为障碍,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海马炎性反应蛋白NLRP3、ASC、Caspase-1的表达,减少海马小胶质细胞激活,降低血清IL-1β、IL-18含量,从而减轻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
陈志芳  吴君燕  唐雪芬 《护理研究》2006,20(26):2394-2395
我科自2001年4月—2005年6月共收治7例延髓髓内血管母细胞瘤病人,均给予手术切除,经围手术期护理,病人康复。现将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例,男4例,女3例,年龄12岁~54岁。病人自出现症状至住院时间为1个月~13个月,平均3.4个月。7例中4例有家族史,伴有多囊肾/多囊胰3例,伴有眼底血管瘤1例。本组病例均行CT及MRI检查确诊。术前伴严重后组脑神经麻痹2例,术后并发呼吸抑制1例,消化道出血2例,肺炎及呼吸道感染1例,伴吞咽困难1例,均有发热。7例肿瘤均行显微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为血管母细胞瘤。住院14d~40d,平均20d。术后1例出现呼吸…  相似文献   
6.
静脉输液是临床各科中重要的治疗措施,而静脉穿刺技术亦是护士应掌握的基本护理技能.进行静脉穿刺时,首先需选好血管,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进行穿刺,如肥胖者皮下脂肪厚,静脉较深,难以掌握进针深度及角度,消瘦者及老年患者静脉易滑动,水肿患者静脉不明显等.  相似文献   
7.
白血病在治疗过程中,难度较大的是静脉穿刺.尽管目前临床上多采用PICC(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和静脉输液港,最大限度地保护患儿的静脉,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但是有些患儿由于自身条件原因,无法留置PICC管和静脉输液港,在巩固治疗阶段,我们选择了深静脉置管术,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