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改善类风湿关节炎(RA) 模型大鼠关节肿胀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 法:从75 只雌性SPF 级Wistar 大鼠中随机选取60 只,建立RA 大鼠模型,剩余15 只纳入空白组。将造模成 功的60 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及桃红四物汤低、中、高(6.53、13.06、26.13 g/kg) 剂量组,每组15 只。连 续给药4 周。采用关节炎指数(AI) 评分法评定各组大鼠右肢的肿胀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 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 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3(TIMP-3) 含量;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各 组大鼠滑膜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关节滑膜中Toll 样受体4(TLR4)、核转录 因子-κB(NF-κB) 蛋白含量。结果:干预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I 评分、血清MMP-8 含量及关节 滑膜TLR4、NF-κB 蛋白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TIMP-3 含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桃 红四物汤低、中、高剂量组大鼠AI 评分、血清MMP-8 含量及关节滑膜TLR4、NF-κB 蛋白含量降低(P< 0.05),血清TIMP-3 含量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关节滑膜组织出现炎性细胞浸润,滑膜 细胞增生;干预后,桃红四物汤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变化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桃红四物 汤能有效缓解RA 大鼠关节肿胀症状,减轻炎症反应,其机制与下调TLR4/NF-κB 信号通路蛋白表达,降低 MMP-8 含量和提高TIMP-3 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影像学角度探讨颈椎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西医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0例颈椎病患者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对所有患者行CT、MRI扫描并记录影像数据,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患者,多见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多有增生样变,见椎间孔及椎动脉狭窄;风寒湿痹型多见骨质增生样变,尤以前缘为主,本证型多见颈椎曲度的变化及项韧带钙化现象;肝肾亏虚型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多见椎动脉狭窄,并伴有椎间盘突出及横突孔狭窄;痰湿阻络型颈椎病患者,骨质增生以后缘为主,并伴椎间盘突出和前后径狭窄;气血两虚型患者各种病理类型不典型,分布比较分散。结论:从影像学角度角度来看颈椎病的中医证型与西医病理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芍药甘草汤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模型大鼠血清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氧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的调控作用,分析芍药甘草汤对CSR大鼠Bax及Bcl-2的影响。方法:随机将90只SPF级Wistar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芍药甘草汤治疗低、中、高剂量组六组,每组15只。除空白组外,其他组以颈部神经根腋下鱼线卡压法构建建立CSR模型大鼠,采用大鼠步态障碍行为学评分进行模型评价。造模后7 d进行干预治疗,空白组和模型组采用生理盐水灌胃,对照组采用3MA干预,芍药甘草汤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分别按8、12、16 g/kg剂量进行灌胃,分别干预治疗7 d。末次给药24 h后处死大鼠,取脊髓及神经根组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大鼠丝氨酸残基的底物Bax和Bcl-2的表达水平; 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病理表现; 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中PI3K/AKT通路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造模后14 d,除空白组外,各组大鼠步态积分增高,提示造模成功; 给药14 d后,模型组大鼠血清中Bax表达明显增高,Bcl-2表达下降,神经根组织中PI3K、p-AKT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和芍药甘草汤各治疗组CSR大鼠在治疗后神经根积分明显降低,而且组织中Bax表达降低,Bcl-2表达升高(P<0.05); 神经根组织中PI3K、p-AK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芍药甘草汤治疗组大鼠具有剂量依赖性(P<0.01)。结论:芍药甘草汤可有效调控CSR模型大鼠PI3K、p-AKT蛋白表达,其机制可能与芍药甘草汤能够激活CSR大鼠组织中Bax和Bcl-2等生物因子抗细胞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益肾蠲痹丸对晚期踝关节炎关节镜下植骨融合术后患者骨代谢标志物水平及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120例经过关节镜辅助下植骨融合术治疗后的晚期踝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从入院前第1天起,对照组患者采用功能锻炼物理治疗,同时口服塞来昔布与盐酸氨基葡萄糖片,并在术前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益肾蠲痹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骨代谢标志物[骨钙素(osteocalcin,OC)、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 Ⅰ N-terminal propeptide,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aps,β-CTX)]、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8. 33%)高于对照组(51. 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两组患者治疗前的骨代谢标志物、IL-1、TNF-α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TH、β-CTX、IL-1、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1),OC、PIN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患者的创口感染、畸形愈合及神经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晚期踝关节炎患者关节镜下植骨融合术后经过益肾蠲痹丸的治疗,可以显著提高融合术的疗效,减轻患者疼痛,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很好地调节了骨的代谢,显著降低IL-1、TNF-α水平。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康复更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出跟骨骨折并后距跟关节脱位损伤的一个具体分型,探讨该型骨折钢针撬拔复位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 用3mm骨园针闭合撬拔复位固定跟骨骨折并后距跟关节脱位.结果 对32例此类型的跟骨骨折后距跟关节脱位患者采用本方法治疗,复位优良率达93.75%,治疗优良率达87.50%.结论 闭合钢针撬拔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并后距跟关节脱位型损伤具有复位好、疗效佳、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统计我国人口超过13亿,60岁以上老人达1.3亿,根据推算,60岁以上老年人中有症状的膝关节骨关节炎人数已达1500万[1]。目前公认髌股关节炎是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组成部分之一,Sarda等[2]报道患有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患者中,67%患者表现为单纯性髌股关节炎。目前在发达国家用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费用已高达国民生产总值的1.0%2.5%[3]。低位髌骨是引起髌骨运动轨迹异常而导致髌股关节炎的常见原因,探索低位髌骨引起髌股关节炎的病理机制,对预防和治疗髌股关节炎及减轻医疗费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对病因病机的认识、辨证分期治疗和治未病3方面介绍了谢兴文主任医师辨治痛风性关节炎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忍冬藤痛风颗粒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热板法、醋酸扭体法镇痛实验模型和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等炎症模型研究忍冬藤痛风颗粒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忍冬藤痛风颗粒对二甲苯所致急性炎症有明显抑制作用,能提高小鼠痛阈值,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结论:忍冬藤痛风颗粒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9.
谢兴文主任医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许多骨科疾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认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痛风性关节炎多采用分期治疗,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分期治疗和痛风治未病3个方面就其学术思想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忍冬藤痛风颗粒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腺嘌呤和乙胺丁醇灌胃诱导动物高尿酸血症,并在此基础上用尿酸钠制作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观察忍冬藤痛风颗粒对各组大鼠血尿酸水平和肝脏XOD(黄腺呤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并检测大鼠关节软组织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3)及LP-PLA2(腊蛋白磷醋酶A2)含量。结果:忍冬藤痛风颗粒能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尿酸、肝脏XOD和关节软组织MMP-3及LP-PLA2的表达。结论:忍冬藤痛风颗粒能降低高尿酸血症大鼠血尿酸水平,其机理可能与降低肝脏XOD活性有关;忍冬藤痛风颗粒能减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尿酸、减少关节软组织MMP-3及LP-PLA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