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分析重楼2种基原植物(云南重楼和七叶一枝花)3个部位(根茎、须根、芽)中9个甾体皂苷(重楼皂苷Ⅰ、重楼皂苷Ⅱ、重楼皂苷Ⅲ、重楼皂苷Ⅳ、重楼皂苷Ⅴ、重楼皂苷Ⅵ、重楼皂苷Ⅶ、重楼皂苷H、重楼皂苷D)含量的差异。方法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9个皂苷的含量;通过SPSS 26.0软件对9个成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通过Origin 9.8插件Heat Map Dendrogram对重楼不同基原、不同部位的9个皂苷含量进行聚类分析;应用SIMCA 13.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 重楼中薯蓣皂苷类和偏诺皂苷类成分的含量在不同基原、不同部位间比较均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其中云南重楼根茎中的薯蓣皂苷含量显著高于七叶一枝花根茎,而其偏诺皂苷含量显著低于七叶一枝花根茎,2种基原的3个部位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结论 重楼不同基原植物中9个重楼皂苷含量存在差异,临床上应考虑将其分开使用;须根和芽的存在会影响根茎中皂苷的含量和比例,炮制时应将其去除以保证药物质量;须根和芽也含有较多重楼皂苷,可以将其作为单一皂苷提取原料以加强资源综合利用。研究结果为重楼的合理使用和不同部位的充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分子网络图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HPLC-Q-Exactive Orbitrap MS/MS)鉴定莲子皮中生物碱类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莲子皮中甲基莲心碱含量进行测定。方法:选用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以乙腈(A)-0.1%氨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30 min,75%~40%B;30~40 min,40%~20%B),流速为0.2 mL·min–1,柱温为30℃,进样量为2μL,正离子模式下进行数据采集,将采集得到的MS/MS数据导入全球天然产物社会分子网络(GNPS)构建分子网络图并进行可视化分析。选用Aglient ZORBAX XD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三乙胺(62∶38)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82 nm,柱温为25℃,进样量为20μL,对莲子皮中甲基莲心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从莲子皮中共鉴别出14个生物碱...  相似文献   
3.
紫珠属植物资源丰富,全球约190多种,我国有46种,其中30多种为中国传统药用植物,同时也可作为观花赏果的花卉植物。该属植物富含黄酮、萜类以及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具有止血、抗炎、抑菌、抗肿瘤、神经保护等药理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紫珠属植物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广东紫珠、裸花紫珠,大叶紫珠等几个种,研究内容主要是化学成分、质量标准及多种药理作用。国内外学者对于紫珠属植物的研究成果显著,在化学成分研究方面,不仅分离鉴定出的化学成分数量多,同时得到结构新颖的成分;在药理研究方面,不仅把止血、抗炎等药理活性研究透彻,还探究出该属植物具有抗肿瘤、抗老年痴呆等相关生物活性。整体来说,紫珠属植物的研究还处于发展期,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潜能,本文通过对紫珠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研究者们对该属植物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桔梗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功著于华盖之脏,有"诸药舟楫"之称,既能载诸药上行,又能引苦泄峻下。桔梗的炮制早在晋代就已有记载,具有悠久的炮制历史,除沿用至今的净制、切制和蜜炙,古代还出现了清炒、麸炒、醋炙、酒炙、姜炙、米泔水制、百合制等炮制方法。古人认为桔梗经过炮制加工可增强其宣肺、利咽、止咳之效。就桔梗的化学成分而言,目前已从桔梗的根、茎、叶中分离鉴定得到三萜皂苷类、黄酮类、酚类、甾醇类、多糖类、聚炔类及其他化合物共百余种,其中主要为三萜皂苷类化合物。此外,桔梗具有祛痰、镇咳、抗炎等药理作用。桔梗的药效成分主要是三萜皂苷类和多糖类,其中三萜皂苷类成分生物活性多样,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桔梗具有良好的宣肺祛痰作用,经过炮制后其药效增强;其成分复杂多样,具有丰富的药理活性。在整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该文从桔梗的炮制历史沿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桔梗的特色饮片炮制及现代研究提供参考,并为其炮制机制及质量控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白芍为临床常用的补血调经药,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炮制方法有净制、切制、加辅料制等,目前主流的炮制方法为酒制及炒制,其化学成分主要有单萜类、三萜类、黄酮类等。现代研究表明,白芍具有保护心血管、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对古代本草、医籍,现代药典、地方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等进行了查阅、分析、整理,从白芍的性能、功用及炮制历史沿革等方面进行综述,同时对其现代炮制工艺、化学成分、药理研究等展开论述,以期为白芍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白芍治疗贫血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找出白芍主要化学成分,查阅文献进行补充,筛选出候选药效成分,采用Swiss TargetPrediction和Stitch预测与药效成分相关的生物大分子,收集DrugBank上已有的靶点,并利用GeneCards等数据库获取与贫血相关的靶标,筛选出两者之间的共有靶点,选择关键靶点进行GO富集及KEGG分析,分子对接验证网络分析结果。结果白芍主要化学成分有85种,筛选后获得核心靶点14个,TNF、MAKP8、IL?6等可能为关键靶点;生物功能43个,涉及生物合成与代谢、细胞增殖与凋亡、信号通路正/负调节等;通路10个,糖尿病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可能为关键通路,百日咳、乙型肝炎等疾病也可能间接影响贫血的过程;分子对接表明白芍多数成分与核心靶点具有较好的对接能力,说明预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结论本研究初步探讨白芍治疗贫血的潜在活性成分和可能的作用机制,可为深入考察其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产地何首乌经江西建昌帮炆法和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蒸法炮制前后饮片挥发性成分的差异,考察炮制方法对何首乌气味形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HS-GC-MS)检测3个产地不同炮制方法共30批何首乌样品的挥发性成分,气相色谱条件为程序升温(起始温度40 ℃,以5 ℃·min-1升至150 ℃,再以10 ℃·min-1升至195 ℃),载气高纯度氦气,分流比10∶1;质谱条件为电子轰击离子源(EI),检测范围m/z 50~650,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质量分数;运用精密色差仪测定不同炮制品的色度值,采用OriginPro 2021探讨色度值与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的相关性;运用SIMCA 14.1对各样品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根据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1.5的原则筛选得到不同炮制品之间的差异性成分,探究何首乌及其炮制品不同气味形成的物质基础。结果 共鉴定出59种挥发性成分,其中何首乌34种、炆何首乌33种、制何首乌27种;参数红绿色值(a*)、黄蓝色值(b*)、总色度值(E*ab)与各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均无显著相关性;而明度值(L*)与2-甲基-2-丁烯醛、2-甲基四氢呋喃-3-酮和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吡喃-4-酮的相对含量存在明显负相关(P<0.05)。PCA及OPLS-DA结果表明,何首乌及其不同炮制品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但同一炮制方法不同产地的样品之间差异不明显。己酸、壬酸、合成樟脑等刺激性臭味成分在炮制后含量降低;而2-甲基-2-丁烯醛、糠醛、5-羟甲基糠醛、甲基麦芽酚、糠醇等成分具有甜香味,在炮制后含量升高。糠醛、5-甲基-2-呋喃甲醇、5-羟甲基糠醛等香味成分的含量在炆何首乌中显著高于制何首乌。结论 不同炮制方法对何首乌气味的影响大于产地;颜色参数L*与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存在显著相关性;何首乌的“生”味可能与己酸、壬酸、合成樟脑等挥发性成分有关,炮制后的“香味”与2-甲基-2-丁烯醛、糠醛、5-羟甲基糠醛、甲基麦芽酚、糠醇等的含量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乌梅炒炭前后化学成分及药效变化进行研究,阐明乌梅炒炭的炮制原理。方法 采用液质联用技术鉴定乌梅炒炭前后的化学成分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以小鼠肠推进和断尾实验比较乌梅炒炭前后药效的变化。结果 乌梅炒炭前后化学成分具有明显差异,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将乌梅与乌梅炭化学成分聚为2组并标示出6个主要差异性成分,其中柠檬酸-葡萄糖溶液(acid citrate dextrose,ACD)具有抗凝作用。药理实验结果表明,乌梅水煎液和乌梅炭水煎液均具有涩肠作用,乌梅炒炭后产生了止血作用,止血作用的活性部位为透析袋内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成分。结论 乌梅与乌梅炭均具有涩肠作用,乌梅炭的止血作用可能与其炒炭后ACD等成分含量降低及产生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的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苦参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SymMap平台获取苦参的化学成分,基于TCMSP平台以OB>30%、DL>0.18为标准筛选候选活性成分,搜索TCMSP活性成分对应的靶标蛋白,通过Uniprot平台检索靶标蛋白对应的基因;通过String及Cytoscape平...  相似文献   
10.
茶芎是江西特色品种药材,药用历史悠久,传统功效为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现代研究结果表明茶芎主要含有苯酞类、有机酚酸类、生物碱类、黄酮类、香豆素类、多糖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抗炎、镇痛、抗血栓形成、促进血管扩张等活性。现对历代本草、医书中茶芎的资料进行考证,从茶芎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几方面对茶芎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根据质量标志物的概念,从亲缘性及其成分特有性、传统功效、药性、化学成分可测性、入血成分等方面,对茶芎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以期为茶芎的深入研究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