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0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囊结石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几丁糖预防腹膜粘连抑制胶原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几丁糖在胶原基因表达及预防大鼠腹膜粘连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制作大鼠回肠浆膜均一缺损的腹膜粘连模型 ,关腹前注入乳酸Ringer液或几丁糖 ,术后 14天进行粘连评分。采用半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测定各粘连组织标本Ⅰ型胶原基因mRNA的表达 ;采用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 -偏振光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来观察和分析Ⅰ型和Ⅲ型胶原纤维在粘连组织中的分布及染色表达面积。结果 :与正常腹膜和乳酸Ringer’s液组相比 ,几丁糖组大鼠的粘连显著减轻 ,Ⅰ型胶原基因mRNA的表达减弱 ,Ⅰ型胶原形成减少 (P <0 .0 1) ,Ⅲ型胶原在各组间无差别 (P >0 .0 5 )。结论 :胶原基因的过度表达可能在粘连形成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 ,几丁糖能抑制Ⅰ型胶原基因的表达 ,减少Ⅰ型胶原的合成 ,从而减轻粘连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 对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6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9例PD术后有并发症22例(28例次),占31.9%。4例患者发生两种或以上的并发症。主要包括胰瘘5例次,胆瘘3例次,出血3例次,切口感染6例次,腹腔感染4例次,肺部感染2例次,皮下血肿1例次,肝衰、肾衰、心衰、乳糜腹各1例次。死亡9例,病死率13%。结论 预防是关键,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处理均要周到,术前尽早应用营养支持,纠正贫血,防止水电解质紊乱,改善重要器官功能和凝血功能,术中仔细解剖和精细操作,防治低血压,术后妥善处理才能降低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经皮穿刺置管注入酒精治疗肝囊肿1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本组共11例,男4例,女7例,年龄39岁~71岁,平均55.5岁囊肿单发9例,多发2例,共13个囊肿囊肿位于肝右叶8个,左叶3个,中央型2个;囊肿直径10cm~15cm8个,23cm1个,15cm~20cm4个.11例中2例合并感染,8例肝功能正常,3例肝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其中1例A/G倒置,且间接胆红素升高,此例为71岁老人,肝肿大下界达脐水平,囊肿直径23cm,占据肝右叶及左内叶,且合并有感染,腹水少量,HBsAg(+).所有患者均行B型超声波及CT检查,CT可帮助准确定位和测定其直径CF值在土10Hll,轮廓清楚,囊壁光滑规则,水样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肠癌致十二指肠结肠瘘的手术处理方法。方法:11例结肠癌致十二指肠结脾性瘘患者切除肠切除同时行瘘口切除,十二指肠成形术2例,十二指肠壁部分切除十二指脘空肠侧侧吻合术3例,十二指肠段部分切除十二指肠空肠端侧吻合术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结果: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和肠瘘,11例均获随方,其中8例存活2年以上。结论:对结肠癌致十二指肠结肠瘘采取积极合理的扩大切除,同时依据分型正确处理十二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由胆总管下段良性狭窄所导致的急性胆管炎22例的治疗。其中Oddi括约肌狭窄12例,慢性胰腺炎10例。对Oddi括约肌狭窄的病例,可采用Oddi括约肌切开术,Roux-Y胆肠吻合术及EST方法治疗。而对合并慢性胰腺炎者,除通畅引流胆汁外,还要同时处理胰腺本身的病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移植对肝硬化大鼠脾功能及脾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制备四氯化碳中毒性肝硬化大鼠模型,采用“二袖套法”进行肝移植。观测肝移植前后大鼠门静脉压力(portal vein pressure,PVP)以及脾脏组织形态学的变化;检测肝移植前后大鼠血清中促吞噬肽(tuftsin)含量的变化。结果肝移植前,肝硬化大鼠PVP从6.28mmHg(1mmHg=0.133kPa)升至14.03mmHg(P<0.01);脾脏病理切片示白髓面积从23.47%缩小至7.70%(P<0.01);脾小梁面积从1.75%扩大至4.46%(P<0.01)。血清tuftsin含量自466.7ng/mL减少至321.8ng/mL(P<0.01)。肝移植后,随着时间的延长,PVP从14.03mmHg明显降至6.33mmHg(P<0.01)。脾脏病理切片示白髓面积从7.70%扩大至15.07%(P<0.01);脾小梁面积从4.46%缩小至3.11%(P<0.05)。血清tuftsin含量从321.8ng/mL升至432.5ng/mL(P<0.01)。结论肝硬化大鼠肝移植后门静脉高压症可明显缓解,异常的脾功能逐渐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Fas系统与肝移植免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Fas系统介导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在肝移植免疫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参与了肝移植过程中免疫耐受的形成、免疫排斥的发生等诸多免疫过程.本文就Fas系统与T淋巴细胞凋亡、肝脏移植排斥和移植耐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野罂粟作为"咳欣康"与"咳喘宁"等中成药的主要成分被大量开发,野生资源数量急剧减少。本研究探讨不同地区野罂粟个体形态学差异及访花昆虫的类别与行为。方法:在野罂粟盛花期,选择不同生境的10个野生居群,采用经典的样方法与样带法结合定位观测研究花期野罂粟的株高、分埠数、莛数和叶片性状等7个生物学指标和访花昆虫的类别与行为特征的差异。结果:(1)在个体水平上,野罂粟生物学指标在居群内和居群间均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株高、分埠数、莛数和叶面积在不同居群间呈现极显著差异(P0.01);(2)访花昆虫有7目18科23种,其中鞘翅目(4科6种,占26.1%)、半翅目(4科5种,占21.7%)、双翅目(3科4种,占17.4%)、鳞翅目(3科4种,占17.4%)。结论:为了更科学的阐明药用植物的繁育机制、遗传背景、活性物质等关键问题,建议下一步开展野外定位观测结合环境控制试验,系统研究中草药的繁殖生物学过程和规律,预期成果将为优良中药品种繁育与栽培及其资源的科学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脾脏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中对炎症介质释放的作用。方法: 大鼠胆胰管内注入3%牛磺胆酸钠(0.7ml/kg)及胰蛋白酶(3000u/kg)制成急性胰腺炎模型以引起SIRS。实验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脾切除组,脾切除+急性胰腺炎组,急性胰腺炎组。分别观察各组血清淀粉酶、TNF-α、IL-1β、IL-6及IL-10水平,取末段回肠行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肠黏膜受损情况。结果: 脾切除+急性胰腺炎组TNF-α、IL-1β及IL-10均低于急性胰腺炎组(P<0.01);病理学检查显示,脾切除+急性胰腺炎组肠黏膜上皮仅轻微水肿,肠黏膜屏障基本完整,而急性胰腺炎组肠黏膜上皮水肿明显,绒毛坏死,上皮细胞变性,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脾脏在急性炎症反应早期,可以明显促进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加重炎症反应。脾脏切除后可减少促炎因子的产生和释放,肠黏膜屏障受损减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