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
颈部淋巴结细针穿刺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成因可分为炎症性肿大及肿瘤性肿大。文中分析颈部淋巴结细针穿刺病理诊断中的难点及避免误诊及漏诊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病理科2010至2013年颈部淋巴结细针穿刺病例435例,并与对应淋巴结组织学活检结果比较。结果7例患者淋巴结细针穿刺与组织活检诊断结果不相符合,均因颈部淋巴结肿大而就诊。其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41~71岁,平均年龄(58.4±8.9)岁;临床局部淋巴结肿大6例,全身淋巴结肿大1例;7例均可触及肿大淋巴结,直径1~4 cm。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 FNAC)将淋巴瘤误诊为差分化转移癌1例、低分化腺癌误诊为恶性淋巴瘤1例、淋巴瘤诊断为淋巴组织增生建议活检2例、提示恶性肿瘤未进一步分类1例、描述镜下特点建议淋巴结活检2例。与活检结果对比,FNAC的定性诊断符合率为99.3%(432/435)、误诊率1.6%(7/435)。结论 FNAC对初筛淋巴结疾患的良恶性及肿瘤类型有重要意义,而对于淋巴造血系统疾病的形态特征、诊断鉴别以及穿刺技术的熟悉与掌握,是降低FNAC诊断漏诊及误诊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川芎嗪微乳递药系统的制备工艺,对其物理药剂学性质进行评价;以不同油相制备不同粒径大小的微乳,考察粒径因素对制剂释药行为的影响。方法以川芎嗪溶解度为指标,筛选油相、乳化剂、助乳化剂;采用伪三元相图法对微乳处方进行优化;采用超滤离心法对载药量、包封率进行研究;采用马尔文粒径仪对粒径、电位进行检测;采用透析袋法对不同粒径微乳的释药行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成功制备了川芎嗪微乳,外观澄清透明,pH均值约为5.46;成功建立了微乳包封率的检测方法;川芎嗪载药量为1.2 mg/mL时,包封率为(87.43±0.20)%。通过改变油相(油酸乙酯、油酸、IPM)制备不同粒径的微乳,当载药量为1.2 mg/mL时3者的粒径分别为(16.80±0.91)、(129.50±1.21)、(18.51±0.24)nm。释放实验显示,在4 h内3者释放率均能达到90%以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成功制备了均一、稳定的川芎嗪微乳;不同粒径川芎嗪微乳的释药行为不受粒径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我院口腔科门诊就诊患者89例。男43例,女46例。年龄3-10岁。共137颗牙。诊断为急性根尖周炎57颗,慢性根尖周炎80颗,其中有窦道的为53颗。乳切牙36颗,乳尖牙 9颗,乳磨牙92颗。将137颗患牙采取随机方式进行分组, 氢氧化钙糊剂封药组74颗,甲醛甲酚封药组63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颈动脉粥样斑块与冠心痛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进一步探讨颈动脉斑块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拟诊为冠心病在我院行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73例,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最大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发生情况,同时检测患者血超敏C反应蛋白(超敏CRP)、血糖(B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  相似文献   
6.
根面龋是老年口腔常见病,它的特点为浅而广泛的牙体缺损,洞型固位力差,充填治疗操作较困难,而且龋坏发展迅速,就诊时往往已累及牙髓。因此,及时治疗和高质量的充填对恢复咀嚼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8.
固位钉的问世,使牙齿残根、残冠修复变得简便和现实。近年来,作者从临床上收集一组自攻自断罗纹钉修复严重牙缺损失败的病例,加以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9.
临床上常见乳磨牙慢性根尖周炎并发窦道及慢性根尖周炎急性发作伴发脓肿 ,通过单纯根管治疗 ,窦道口始终不闭合 ,脓肿则反复出现。近两年来作者对 187个乳磨牙根分叉进行搔刮治疗 ,临床效果满意。1 一般资料1 1 病例两年来共治疗 14 5例患儿的 187颗患牙。男78例 ,女 6 7例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原发及肠道转移性肝脏肿瘤中绒毛蛋白(villin)、细胞角蛋白7及20(CK7、CK20)的表达情况,评测联合标记甲胎蛋白(AFP)、Hep-1、CK19、癌胚抗原(CEA)对肝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原发性肝癌40例,胆管癌35例,肠道转移性肝癌40例,正常肝组织20例中villin、CK7和CK20的表达。3组肿瘤联合标志AFP、Hep-1、CK19、CEA。结果:原发性肝癌及肠道转移性肝癌组织学存在相对特异的结构和形态,在组织学基础上联合检测CK7、CK20、villin、AFP、Hep-1、CEA对原发性肝癌与肠道转移性肝癌间的鉴别诊断价值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7、CK19对胆管癌与肠道转移性肝癌间的鉴别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HE光镜组织学为基础,参考联合免疫标志结果,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可以对原发性肝癌和肠道转移性肝癌进行较好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