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总结中枢神经系统肠源性囊肿(EC)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中枢神经系统EC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效果。囊肿位于颈段2例,左侧脑室1例,均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结果C1-C2段囊肿全切除,C6~C7段囊肿次全切除,左侧脑室囊肿大部分切除。随访5-24个月、平均11个月,所有病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中枢神经系统EC是少见的先天性疾病,多发生于颈胸段椎管硬膜下脊髓腹侧,颅内罕见。MRI对E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手术切除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经侧裂入路切除岛叶胶质瘤手术中的切除范围及血管保护的术前评估方法和术中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1月至2014年7月手术治疗的46例病灶主体位于岛叶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分离侧裂后显露大脑中动脉M2,处理M2发出的短穿支后分块切除肿瘤,内囊最外侧动脉不参与岛叶胶质瘤血供,为肿瘤切除内侧界.结果 显微镜下肿瘤近全切除并经术后影像学证实38例,大部切除8例,术后2例偏瘫,1例术后硬膜下出血.3例术后对侧肢体轻偏瘫,肌力Ⅳ级,1例短暂混合性失语.结论 手术前的影像学检查,尤其是肿瘤与血管的关系3D-TOF,对术中血管保护有重要指导作用.内囊最外侧动脉为肿瘤切除内侧界.  相似文献   
4.
在后颅窝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术中,尤其是铣刀铣开骨瓣过程中,颅骨关建钻孔位置的选取对横窦、乙状窦的保护至关重要。以往多采用颅骨表面解剖标记来确定关键孔的颅骨外表面的位置,常用的解剖标记包括星点、上项线、乳突后缘等[1]。应用最广泛的为星点,即枕乳缝、顶乳缝、人字缝的交点,此点被广泛认为是横窦乙状窦移行处的颅骨表面标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D-CT颅骨重建在枕下乙状窦后开颅术中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7年3月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治疗的40例桥小脑角区病变的临床资料,其中左侧开颅22例,右侧18例。术前应用3D-CT颅骨重建技术重建颅后窝骨质,明确横窦、乙状窦静脉窦沟及星点、顶乳缝前角、枕乳缝、二腹肌沟,在颅骨内表面借横窦乙状窦沟交界处设置"关键孔",颅骨外表面测量"关键孔"与顶乳缝前角、星点及二腹肌沟距离及角度。根据术前规划进行开颅。结果术中无静脉窦破裂出血,无明显骨质缺损,开颅快捷。"关键孔"能清晰暴露横窦乙状窦交界处有34例,未能清晰暴露6例。左侧星点与"关键孔"中心距离为6.7~20.6 mm,平均(14.0±3.6)mm;右侧6.9~19.4 mm,平均(13.9±3.7)mm。星点与"关键孔"中心连线及星点与二腹肌沟连线组成的角度左侧(4~45)°,平均(25±12)°;右侧(4~49)°,平均(24±13)°。结论应用3D-CT颅骨重建技术协助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操作简单快捷,骨瓣缺损少,有利于静脉窦保护。  相似文献   
6.
肝毒清对小鼠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药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别用四氯化碳(CCI4)和扑热息能(AAP)复制了2种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观察肝毒清对急性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肝毒清高、低剂量均能明显降低扑息痛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血清ALT、AST(P〈0.05,P〈0.01),减少肝脏指数(P〈0.05),改善病理变化,肝毒清高、低剂量对CCI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ALT、AST、肝脏指数及病理变化等指标有改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