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9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致命的间质性肺疾病。最近的研究已经确定IPF中失调的上皮细胞、间充质、免疫和内皮细胞之间与非编码RNA存在着某种联系。文章总结lncRNA、miRNA和mRNA之间的相互影响,通过“ceRNA”机制,形成了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并在肺纤维化中作用显著。近年来,随着络病理论的不断发展,作者基于肺络构效理论,探析在IPF进程中“肺虚络瘀”与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的相关性,并为IPF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新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在常见的痴呆类型中,血管性痴呆(VD)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症.VD的发病特征是认知障碍和记忆丧失,并伴有脑梗死或脑出血.VD作为唯一可以早期预防的痴呆类型,对于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价值,但目前对于VD的研究繁杂且未统一.文章概括总结了VD的发病机制及中西医诊治手段,以期为中西医结合防治VD提供了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药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肺系疾病的取穴规律。方法: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为检索库,检索各个数据库自建库以来关于慢性肺系疾病的穴位注射相关文献,建立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肺系疾病的文献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软件对取穴规律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分析等。结果:共纳入文献64篇,其中针刺穴位24个,以肺俞使用频率最高(22.66%);涉及经脉10条,主要归足太阳膀胱经和足阳明胃经;主要中药注射液25种,使用频率最多的是黄芪注射液(21.43%)。聚类分析结果并不理想,但由关联分析可见,腧穴配伍多以肺俞为主穴,配以定喘、肾俞、足三里、天突、丰隆等穴。结论: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肺系疾病在经脉循行上主要选取足太阳膀胱经和足阳明胃经,一般多选用肺俞、定喘、足三里、肾俞等穴位,采用多穴配伍治疗。  相似文献   
4.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是临床复杂、疑难性疾病,是多种发病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化应激是其重要发病机制之一。研究团队以肺络构效失衡发病观,指导IPF发病规律、基本病机、基本证候及基础治法方药与临床疗效评价研究,总结IPF基本病机为"肺虚络瘀"。因此,该文从肺络生理、病理及诊疗原则3个方面诠释IPF"肺虚络瘀"病机,并从肺络生理功能与氧化应激机制关键信号传导通路、肺虚络瘀病机理论演变与氧化应激病理进程、益气养阴活血通络防治IPF关键作用靶点与氧化应激作用机制存在相似性3个方面深入探究IPF肺虚络瘀病机理论与氧化应激病理机制的相关性,进一步全面诠释肺虚络瘀科学内涵,为IPF的治疗提供有效的研究方案。  相似文献   
5.
阿尔兹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之一,发病特征以认知障碍和神经精神症状为主。开心散作为益智健脑代表方剂,契合AD的中医病机。开心散中包含人参、茯苓、远志、石菖蒲四味中药,各中药单体的作用机制是复方深入研究的基础,因此将其归纳总结对此方治疗AD的机制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从组成开心散的四味药及全方入手,归类综述开心散与AD机制相交集的有效单体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抗Aβ沉积、抑制Tau蛋白磷酸化、抗氧化应激、改善胆碱能活性、抑制细胞凋亡等多种机制,涉及若干信号通路,同时将中医理论与分子机制相互结合,为今后关于此方向研究的学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中药联合伊班膦酸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CBM、PubMed和Embase数据库从建库至2019年7月1日有关中药联合伊班膦酸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58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联合伊班膦酸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在缓解疼痛症状(RR=1.29,95%CI=1.18~1.42,P<0.00001)、改善生命质量(RR=1.44,95%CI=1.19~1.74,P=0.0001)方面与单纯伊班膦酸钠治疗比较,具有独特的作用和优势;不良反应发生方面,与单纯伊班膦酸钠治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结论:中药联合伊班膦酸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具有缓解疼痛症状和改善生命质量的作用和优势,其安全性与单纯伊班膦酸钠治疗相当。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38文献用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探究中医从络论治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通过计算实验干预靶标的构成比,并探究其相关性,意在揭示特发性肺纤维化中医治法的主要作用靶点,以明确中医络病理论的作用环节和机理,为临床开展多途径,多靶点的高质量临床研究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发病率逐年上升,致病因素复杂、致死率极高,已然成为严重影响我国人口健康的慢性复杂性疾病。大量循证依据表明中医药在改善IPF症状、提高IPF生存质量和减少急性加重次数方面发挥独特优势,IPF辨证论治逐渐在临床应用中得到高度认可,IPF中医辨证客观化不仅有利于提高中医诊治水平,而且为中医药标准化、规范化研究提供基础。目前IPF中医辨证客观化仍存在辨证分型方法不统一,有迹可循的中医证候相关研究严重不足,将现代医学指标、组学技术与IPF中医证候相结合在整体水平上探讨其特异性微观特征,对于推动中医证候学和微观辨证学发展意义重大。该研究综述近年来IPF辨证分型方法以及寻找IPF不同中医证型间的现代化指标差异,将胸部高分辨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血液学检查、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测、基因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指标引入IPF中医辨证客观化研究,运用现代化技术探索IPF患者不同证型之间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旨在深入探讨IPF不同中医证型的致病机制,以期为中医药辨证治疗IPF提供客观量化指标和循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血清代谢组学研究分析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脾虚痰浊证的差异代谢物和相关代谢通路。方法 招募6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脾虚痰浊证患者和60例同期健康志愿者,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两组受试者的血清代谢组学,通过原始谱图和原始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鉴定差异代谢物,进行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脾虚痰浊组总计60例患者参与研究,对照组总计60例健康志愿者参与研究,两组受试者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共鉴定得到18个差异代谢物,其中苯乙醛、正磷酸盐、鸟嘌呤核苷、磷酸二乙酯、2-脱氧-D-葡萄糖酸盐、鸟嘌呤、5-(2-羟乙基)-4-甲基噻唑表达下调,牛黄胆酸、2-丙基戊二酸、8-氨基-7-氧代壬酸、L-酪氨酸、S-磺基-L-半胱氨酸、环己甲酸、紫质胆素原、(R)-3-羟基-2-丁酮、辛酰基葡糖苷酸、褪黑素、A-茄碱表达上调;涉及苯丙氨酸代谢、硫胺素代谢以及嘌呤代谢等代谢通路。结论 差异代谢物在一定程度上从微观层面揭示了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脾虚痰浊证的代谢本质以及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脾虚痰浊证患者临床早期预警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取穴用药规律。方法以中国知网、维普资讯为检索库,检索数据库中全部运用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文献,建立相关数据库进行探究。采用数据挖掘方法(频数频率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进行取穴用药规律探究。结果共检索出142篇文献,收集穴位组合142组,40个穴位,方药组合124组,中药109味。在穴位贴敷中常用穴位有肺俞、定喘、肾俞、天突、脾俞,最常涉及的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贴敷用药以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生姜为核心药物。高频药物聚类分析结果有三个小的聚类方,关联规则分析用药种类以白芥子、细辛、延胡索三种药为主。结论临床上运用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用辛温之性的药物,配合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从肺脾肾三个方面进行论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