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观察早期综合干预对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营养神经细胞治疗及常规育儿指导,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视听刺激等综合干预,5个疗程后以总有效率、脑智能区评分及发育商评分来评估整体疗效及智能发育状况.结果 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6.27%,对照组为84.90%,总有效率在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x2=3.98,P<0.05);对照组五个智能区(精细动作、大运动、语言、社交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评分分别为(79.35±10.27)、(82.45±9.83)、(84.75±10.52)、(81.17±10.77)、(80.74±10.29)分,发育商评分为(80.63±10.84)分;干预组分别为(94.55±13.73)、(92.63±12.47)、(94.37±13.26)、(92.25±13.36)、(91.27±12.58)分,发育商评分为(91.75±13.67)分,两组各智能区评分及发育商评分的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结论 早期综合干预可促进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儿的智能发育,其临床疗效较常规育儿指导及康复训练更优越,因而早期综合干预对改善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儿的预后及提高其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配合针灸对偏瘫患者下肢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10例患者随机分为I组、II组、III组,I组采用康复训练配合常规治疗,II组采用康复训练配合针灸治疗,III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第1、3、5个月的FCA综合功能、BRU分期、FMA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在第1、3、5个月,I、II组的FCA综合功能、BRU分期、FMA评分均高于III组(P〈0.05)。结论:对于提高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能力,康复训练配合常规治疗与康复训练配合针灸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CT技术改进使发现和诊断肝病理能力明显提高,特别是肿瘤性病变,在腹部CT检查中,肝疾病有较高发病率,为了发现肝疾病通常利用各种对比剂增强技术和扫描技术,理解每种技术原理和这些技术对检查质量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本重要阐述了病变发现的原理和造影技术对病变显示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凌飞  赵权英 《全科护理》2013,(16):1464-1464
[目的]总结高危儿的早期干预与护理。[方法]对68例高危儿实施视听触刺激、前庭功能训练、手功能及肌张力训练及综合康复治疗等早期干预措施及护理配合。[结果]≤6个月患儿痊愈43例,脑瘫1例,7个月~9个月患儿痊愈22例,脑瘫2例。[结论]加强高危儿的早期干预与护理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5.
本文回顾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所致胆囊系统损伤影像诊断的作用以及胆管并发症的介入放射学处理,阐述了胆管损伤各种影像检查的优点和局限以及介入放射学作为胆管并发症初步治疗和为外科修补术前进行拖延性介入治疗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CYP2C19基因与药物代谢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组多态性是导致药物反应多态性的重要因素.人类群体中大约存在1000万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相邻SNPs的等位位点倾向以整体形式遗传给后代.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MRI对主动脉真假性主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00年10月~2002年9月368例临床疑为主动脉瘤患者的MRI影像,其中男202例、女166例。两名经验丰富的放射学医师对所有图像采用双盲法分析。结果 MRI共显示了256例主动脉瘤病变,其中真性动脉瘤44例.、假性动脉瘤28例、主动脉夹层132例(Ⅰ型46例;Ⅱ型19例;Ⅲ型67例)、马凡综合征46例及复合动脉瘤6例。我们把真假性动脉瘤患者(共72例)设为研究组,并与XRA、CT及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研究,MRI的敏感度为97%,精确度为94%。结论 MRI完全能满足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需要,可作为主动脉真假性动脉瘤病变的临床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应用小夹板外固定方式对患有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94例患有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7例。采用常规外科开放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小夹板外固定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桡骨远端骨折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持续住院治疗时间、骨折完全愈合时间、桡骨功能复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骨折治疗方案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小夹板外固定方式对患有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伊布利特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搭桥围术期房颤的预防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安徽省立医院接受治疗的148例施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冠心病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73)和试验组(n=75)。两组患者施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均常规给予阿司匹林、酒石酸美托洛尔等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术前7 d及术后第2天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每次20 mg,每晚1次。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术后第2天加用富马酸伊布利特注射液,1 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10 min内静脉推注给药。静推过程中若患者转为窦性心律,则停止推注。静推后10 min若患者仍未转复为窦性心律,则间隔30 min再次给予富马酸伊布利特注射液1 mg,若仍房颤,则镇静后,给予200 J同步直流电复律。两组术后均常规抗凝,疗程7 d。术后7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房颤发生情况,分别于给药前、第1次给药后30 min及第1次给药后24 h测定患者左心房内径、血清肌钙蛋白I(CTnI)、P波离散度,观察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房颤起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最大心室率、单次房颤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左心房内径、CTn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次给药后30 min,两组左心房内径、CTnI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左心房内径、CTn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次给药后24 h,两组左心房内径、CTnI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波最大值、P波宽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次给药后30 min,两组P波最大值、P波宽度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P波最大值、P波宽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次给药后24 h,两组P波最大值、P波宽度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伊布利特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有效预防冠脉搭桥术后房颤的发生,可有效控制心房内径增大,延缓心肌重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针灸促进康复外科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接受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康复外科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术后每隔2h 听诊患者腹部肠鸣音,记录患者出现肠鸣音的时间、肠鸣恢复正常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恢复时间.结果:经统计,观察组患者在腹部手术后出现肠鸣音的时间、肠鸣恢复正常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治疗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疗效较好,且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