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4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古籍记载的闹羊花不同炮制品的毒性和药效的相关性,确定"减毒-存效"的最佳炮制方法。方法采用分光测色仪、高效液相色谱电雾式检测器法(HPLC-CAD)、小鼠急性毒性实验、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分别对闹羊花生品及不同炮制品的性状(颜色)、指标性成分含量、毒性、药效进行评价。结果相较于生品,闹羊花经炮制后饮片颜色由灰黄色变为棕褐色,指标性成分闹羊花毒素II、III、V含量大幅度降低,3种毒性成分总量的顺序为生品(0.340%)>清蒸(0.181%)>酒蒸(0.178%)>醋蒸(0.154%)。小鼠急性毒性实验表明,闹羊花不同炮制品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的大小顺序为醋蒸(3.538 g/kg)>酒蒸(3.467 g/kg)>清蒸(2.725 g/kg)>生品(2.172 g/kg),表明炮制达到了"减毒"的目的。抗炎药效实验表明,闹羊花炮制前后均能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抑制率大小顺序为生品高剂量组(73.25%)>生品中剂量组(58.39%)>酒蒸高剂量组(49.63%)>醋蒸高剂量组(42.48%)>清蒸高剂量组(40.56%),相较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达到了"存效"的目的。结论闹羊花的多种炮制方法均有"减毒存效"作用,"减毒"以醋制为优,"存效"以酒制为优,为临床用药提供了依据,同时建立了毒性中药"外观性状-化学成分-毒性-药效"多元评价模式,为闹羊花炮制工艺、质量标准、减毒存效机制等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探讨微量硫(S)对铁锰(Fe-30Mn)合金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能的影响。锻造成分为Fe-30Mn-0.05S (wt.%)和Fe-30Mn的铁基合金。三电极体系中测量样品的开路电位。利用电化学测试、体外浸泡、凝血实验检测2种合金的降解速度、溶血率及血小板黏附及情况。结果显示,与Fe-30Mn合金(0.10 mm/年)比较,Fe-30Mn-0.05S合金在0.9%NaCl溶液中降解速率增快,约0.14 mm/年。Fe-30Mn-0.05S合金的溶血率(2.11%)稍高于Fe-30Mn合金(2.04%)。与血小板接触30 min、180 min后2种合金均未出现血小板黏附。因此认为Fe-30Mn-0.05S合金显示出良好的降解性能和血液相容性,在可降解心血管支架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白及以粉末形式入药历史悠久,古籍中用于肺伤咯血、衄血、金创出血、痈疽肿毒、汤火灼伤、手足皲裂等;宋代以后多与其他中药混合,以散剂形式应用,并发挥君药的治疗作用;现代临床上用于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炎、应激性溃疡等症状。本文通过查阅从汉代至清代的古书籍共29部、现今的书籍共5部、《中国药典》共9部,以及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共15部,对白及粉末入药及主治功效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以期为其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中国18~64岁成年居民营养健康知识水平的地域分布特点。方法 2021年利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全国302个调查点共102 398名18~64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最终纳入98 567人。均值和率的计算都经过复杂抽样加权处理。结果 营养健康知识得分东部(65.5±12.0)高于中部(62.4±11.9)和西部(61.4±12.9),北方(63.9±11.8)高于南方(63.1±12.8);七大地理分区中,得分最高的为华北地区(65.8±11.4),最低为西南地区(61.0±13.3)。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东部(22.4%)高于中部(14.7%)和西部(14.9%);七大地理分区中知晓率最高为华东地区(23.2%),其次为华北地区(22.5%),最低为西北地区(13.2%)。不同地域居民在膳食推荐、食物特点、营养与疾病、食物选择、食品安全等维度的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也存在差异,西北地区在食物特点及营养与疾病维度知晓率最低,华南地区在膳食推荐和食物选择维度知晓率最低,西南地区在食品安全维度知晓率最低,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2021年中国成年居民营...  相似文献   
5.
冯靖雯  郭小红  李丹  胡媛  刘友平  陈鸿平 《中草药》2021,52(24):7624-7629
目的 建立闹羊花中闹羊花毒素II、III、V的定量分析方法,并测定不同产地、花期闹羊花毒素含量,用于闹羊花药材的质量评价及产地、采收期的选择。方法 采用Waters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色谱柱,甲醇(A)-水(B)流动相,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联合电雾式检测器(HPLC-CAD)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对17批不同产地、5批不同花期药材中3种闹羊花毒素进行含量测定,并聚类分析。结果 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简便,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能作为闹羊花药材常规定量评价方法;不同产地闹羊花药材可聚为3类,第1类(湖南永州、郴州、岳阳,湖北黄石及山东日照)闹羊花毒素V含量明显低于其他地区,第2类(江西上饶、抚州与2批购自湖北荷花池中药材市场,1批湖北随州)3种闹羊花毒素总含量低于其他2类,第3类(湖北随州和安徽岳西、霍山)3种成分含量均较高。不同花期闹羊花中闹羊花毒素II、III盛开末期达最高,闹羊花毒素V以半开期最高,3种闹羊花毒素总含量在花蕾期最低,盛开末期最高。结论 闹羊花毒素II、III、V含量与产地、花期有相关性,可为药材质量标准的完善提供依据和为产地、采收期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牙科用钴铬钼合金对L929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制备医用纯钛、钴铬钼合金、钴铬合金、镍铬合金的浸提液,在浸提液与L929细胞作用24 、48 、72 h后,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并通过CCK-8实验评定4种材料的细胞毒性;采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 V-FITC/PI 双染法评价材料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应用吖啶橙染色法检测L929细胞在材料表面的黏附情况;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各时间点除镍铬合金组可见少量细胞核固缩,呈现轻微中毒状态外,其余3组细胞生长情况良好;钴铬钼合金组在各时间点的OD值、细胞凋亡率、细胞黏附数量均显著低于医用纯钛组(P<0.05),而高于钴铬合金组 (P<0.05)和镍铬合金组(P<0.05);观察期内,医用纯钛组、钴铬钼合金组、钴铬合金组细胞毒性均为1级,镍铬合金组为2级,表现为轻微毒性。结论:钴铬钼合金对L929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无明显不良影响,符合口腔生物材料的临床应用要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7.
笔者拟通过收集与整理历代本草、医籍、方书,结合现代文献资料,对闹羊花的名称、基原、产地、采收时间、入药部位、毒性、功能主治进行系统考证,并对其古今炮制方法进行梳理与分析,以期为闹羊花的临床应用、炮制规范及基础研究提供参考。经考证可知,闹羊花基原为杜鹃花科植物羊踯躅Rhododendron molle的干燥花,在各历史时期出现的别名、俗称较多,存在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现象。该药材多野生,少量种植,采收时间多为三、四月,采收花期有初开、盛开、开泛等不同描述。闹羊花在《神农本草经》中未言其入药部位,后有花、果、根入药,其中花是其主要入药部位。闹羊花炮制历史悠久,古代有炒、醋炒、酒炒、蒸等炮制方法,现今临床仅用其生品,极少量现代著作保留了炒、酒蒸炮制方法,认为炮制可降低毒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317L-Cu抗菌不锈钢(317L-Cu SS)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增殖、黏附、凋亡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评价抗菌不锈钢材料的细胞毒性;同时观察不同浓度Cu2+对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 检测L-929细胞在普通医用不锈钢(317L SS)、317L-Cu SS、医用纯钛(Ti)及纯铜(Cu)材料浸提...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中国成年居民营养健康知识水平的年龄分布特点。方法 于2021年利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全国302个调查点共102 398名18~64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最终纳入98 567人,均值和率的计算都经过复杂抽样加权处理。结果 中国18~24岁、25~34岁、35~44岁、45~54岁、55~64岁居民营养健康知识得分分别为(65.1±11.4)分、(64.6±11.7)分、(64.7±12.0)分、(62.2±12.8)分和(59.5±13.3)分,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别为20.3%、19.1%、20.3%、16.9%和12.1%,不同年龄组间营养健康知识得分及知晓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性别、城乡居民的营养健康知识水平随着年龄升高均呈下降趋势(β<0,Ptrend<0.001),而不同文化程度下,营养健康知识水平随年龄变化的趋势不同。不同年龄段正确率<30%的知识点存在差异。结论 2021年中国各年龄段成年居民营养健康知识水平均较低,但知识短板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明确闹羊花的挥发性成分并比较不同花期样品的挥发性成分差异。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GC-IMS)对5个不同花期(花蕾期、初开期、半开期、盛开期、盛开末期)闹羊花样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利用GC-IMS谱图结合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比较不同花期样品的挥发性成分异同。结果 GC-IMS检测出了不同花期闹羊花中的7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67种为共有成分,定性确定了47种,以醇类、酯类、醛类为主。香芹醇是盛开末期样品特有成分;α-松油醇在初开期样品中的含量最高,盛开期、盛开末期样品中则未检出。活性成分(甲基庚烯酮,壬醛,α-松油醇,桉叶油醇,氧化芳樟醇,1-辛烯-3-醇,反式-3-己烯-1-醇)相对质量分数之和在花期中呈下降趋势。GC-IMS图谱显示不同花期样品有各自的特征峰区域,也有共同区域。聚类分析,PCA及OPLS-DA结果均显示,不同花期样品区分明显;通过OPLS-DA筛选获得19种区分不同花期样品的差异成分,包括γ-丁内酯、桉叶油醇、乙酸乙酯等。结论 不同花期闹羊花样品可明显区分且其挥发性成分中的活性物质随花开放的程度逐步散失,可为闹羊花的物质基础完善及不同花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