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慢性心衰(CHF)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的变化、与心功能参数的相关性及卡维地洛对其干预的影响.方法将52例CHF患者分为常规抗心衰治疗组(A组,25例)和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组(B组,27例),卡维地洛起始量6.25mg/d,目标量50mg/d,疗程为12周.另设36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用免疫化学发光仪检测所有CHF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和IL-6的水平,用彩色多普勒仪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DVd)与收缩末期内径(LDVs),并由此获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结果CHF患者血清TNF-α[A组(28.2±10.5)ng/L,B组(28.3±11.5)ng/L]、IL-6[A组(216.8±55.6)ng/L,B组(218.9±53.8)ng/L]含量较正常对照组[TNF-α(15.6±4.4)ng/L,IL-6(122.5±39.2)ng/L]明显升高(均P<0.01).A、B两组治疗后心功能较前有所恢复,TNF-α和IL-6水平有所下降,以B组更为显著(P<0.01).结论TNF-α、IL-6与CHF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使用卡维地洛后,CHF患者血清中TNF-α、IL-6水平显著下降,心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浆铁蛋白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心力衰竭患者86例和体检者74例(对照组).收集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测定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浆铁蛋白浓度.结果 两组在年龄、性别、抽烟、高血压及糖尿病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心力衰竭组血红蛋白、LVEF及铁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血肌酐亦高于对照组(P<0.05).年龄、女性、血红蛋白、肌酐、LVEF及NYHA与铁蛋白显著相关(均P< 0.05).结论 在心力衰竭患者中,血浆铁蛋白与心功能有明显相关性,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恶化,血浆铁蛋白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3.
第三部分  不稳定心绞痛 /非ST段抬高心肌死的介入治疗1 ESC把UA/NSTEMI的患者分为两类。被认为发展至心肌梗死或死亡的低危患者在观察 8~ 12小时后可以出院 ,出院前后作负荷试验。高危患者 (表 1)给予血小板糖蛋白 (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和肝素治疗 ,并等待作冠脉造影术 (图1)。对所有的初次住院的高危患者都要作冠脉造影术 ,对伴有“严重心律失常 ,血流动力学障碍 ,心梗后不稳定心绞痛或冠脉旁路术史 (CABG)”患者应立刻行冠脉造影术。表 1 ESC高危患者标准反复发作心肌缺血患者 (既有胸痛又有特征性心电图…  相似文献   
4.
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沿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充血性心力衰竭 (congestiveheartfailure ,CHF)是常见而严重的临床综合征 ,其 5年死亡率达 5 0 %以上 ;在 2 0世纪中期 ,是从病理生理水平来指导抗心衰治疗 ,所以传统的抗心衰治疗 ,是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减轻心脏负荷 ,其初期疗效明显 ,但长期却增加死亡率。 1973年有人首先应用 β 受体阻滞剂治疗扩张型心肌病 ,拉开了 β 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序幕。 2年后首次报道了长期使用 β 受体阻滞剂对扩张型心肌病的益处〔1〕。1979年Lancet上发表了经过 3年的 β 受体阻滞剂治疗降低扩张型心肌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血浆B型利钠肽(BNP)的关系.方法 入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9例,按是否合并有NAFLD分为脂肪肝组和非脂肪肝组,分别观察两组BNP、BMI、血脂等水平.结果 ⑴BNP、BMI、LDL-C、TC、TG脂肪肝组均高于非脂肪肝组(P<0.01或P<0.05),HDL-C脂肪肝组低于非脂肪肝组(P<0.05);⑵血BNP与BMI、TG、LDL-C呈正相关(r=0.254~0.333,P<0.01或P<0.05),与TC、HDL-C无相关(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NAFLD患者中血浆BNP水平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生命网”药物管理的意义。方法应用“生命网”对562例急性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出院时、6个月末、12个月末的主要药物进行调查,观察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末,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他汀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的服药率分别为90.6%(509/562)、86.4%(486/562)、70.2%(395/562)、78.8%(443/562)、75.4%(424/562),均较出院时下降(均P<0.05)。12个月末仍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药物患者与未服药者相比发生终点事件的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或未服用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与发生终点事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后患者必须重视规范化药物治疗,“生命网”有利于患者术后管理。  相似文献   
7.
国产尿激酶治疗91例急性心肌梗塞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国产尿激酶(UK)100万IU静脉溶栓治疗91例首次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观察其临床疗效、并发症及对凝血、纤溶系统的作用。结果发现:1.国产UK的血管再通率为59.3%,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3%.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5%.但无致命性的严重心律失常发生;2.溶栓对AMI左心室功能的改善及病死率的降低.依赖于梗塞相关动脉(IRA)的再通;3.UK静脉注射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明显延长、纤溶酶活性显著升高、纤维蛋白原抗原显著下降。提示,血浆已处于明显的溶解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国产UK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渗非离子对比剂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术前肌酐清除率水平将425例行直接PCI治疗的AMI患者分成肾功能正常组(202例)和肾功能不全组(223例),观察在采用低渗非离子型对比剂行直接PCI术前及术后48h肌酐清除率的变化。结果肾功能正常组术后48h的肌酐清除率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不全组术后48h肌酐清除率较术前低(P〈0.05)。结论术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易发生肾功能的进一步受损,应加强对该类患者的围术期水化治疗以减少对比剂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常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不完全阻塞所致,具有与ST段抬高ACS不同的临床发病特点及冠脉病变。本文通过回顾分析非ST段抬高ACS患者的病史特点和危险因素,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慢性心衰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糖,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入选CHF患者5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抗CHF治疗组(30例)和卡维地洛组(29例),后者在常规抗CHF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疗程为24周,治疗前后均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室射血分数(LVEF)、空腹血糖(FBS)、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结果卡维地洛组改善LVDd、LVDs和LVEF均优于常规抗CHF治疗组(P<0.01),治疗后卡维地络组TC、LDL-C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卡维地洛可有效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对糖、脂代谢有一定的益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