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7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5 毫秒
1.
377例双向分化恶性肿瘤血管生成拟态临床意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向分化恶性肿瘤组织中血管生成拟态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955~2000年间我院病理科石蜡包埋双向分化恶性肿瘤样本887例,其中临床和病理资料完整的377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有血管生成拟态组和无血管生成拟态组,分析具有血管生成拟态肿瘤的临床意义.结果:除滑膜肉瘤外(P=0.759),恶性黑色素瘤(P=0.038 2)、间皮肉瘤(P=0.035 6)、横纹肌肉瘤(P=0.028 2)中具有血管生成拟态的肿瘤患者生存时间明显低于无血管生成拟态肿瘤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具有血管生成拟态的双向分化恶性肿瘤恶性度高、血道转移早、临床预后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测定中药复方制剂龙琥醒脑颗粒中黄芪甲苷的含量的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检测方法(HPLC-ELSD),以控制该制剂的质量。方法:以Inertsil ODS-2为色谱柱,水-甲醇(25:75)为流动相,用ELSD2000检测器检测,流速为0.8 ml/min,柱温为35℃。结果:黄芪甲苷在0.12~2.70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回收率99.5%(n=5),RSD%=1.2%。结论:本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急性炎症对黑色素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C57BL小鼠,构建B16F10小鼠黑色素瘤动物模型,待肿瘤生长至0.8cm×0.8cm×0.8cm时构建伤口模型,分为单纯肿瘤组、同侧伤口+肿瘤组(局部组)和对侧伤口+肿瘤组(全身组),比较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VEGF的表达。结果:局部组和全身组肿瘤微血管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阳性表达率在局部组和全身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炎症可影响肿瘤组织VEGF的表达,明显抑制黑色素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性炎症对黑色素瘤生长及肿瘤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MMP-2的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C57BL小鼠,构建B16小鼠黑色素瘤动物模型,待肿瘤生长至0.5 cm2时构建伤口模型,分为单纯肿瘤组(对照组)和伤口+肿瘤组(实验组),比较肿瘤体积大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MMP-2和MMP-9的表达,明胶酶谱法分析MMP-2和MMP-9活性.结果:(1)实验组肿瘤体积在5 d和7 d时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或P<0.01).(2)在造模后7 d实验组MMP-2的细胞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P<0.01),11 d时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 d和11 d实验组MMP-9阳性表达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MMP-2和MMP-9酶活性在7 d时低于对照组(P<0.01),11 d时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炎症早期可影响肿瘤组织MMPs的表达,明显抑制黑色素瘤生长;而急性炎症晚期则对黑色素瘤生长和MMPs失去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鸡胚尿囊膜黑色素移植瘤模型中微循环模式药物干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内皮抑素和多西环素对鸡胚尿囊膜黑色素移植瘤模型中不同微循环模式的影响,为黑色素瘤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别于瘤细胞接种后3 d(A组)和5 d(B组)给予内皮抑素干预,于瘤细胞接种后3 d(C组)和5 d(D组)给予多西环素干预,给予无菌PBS溶液干预为对照组(E组),用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观察移植瘤中不同微循环模式面积的变化.结果:与E组比较,A组和B组移植瘤内内皮依赖性血管面积减小(P < 0.01),A组血管生成拟态的面积增加(P < 0.05);D组移植瘤内内皮依赖性血管和血管生成拟态的面积减少(P < 0.05).结论:内皮抑素能抑制内皮依赖性血管的生成,但不能抑制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而多西环素能同时抑制内皮依赖性血管和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在小鼠背侧施加外科切口的方法构建黑色素瘤与急性炎症共存的动物模型,评估急性炎症与肿瘤进程的关系,观察肿瘤不同生长阶段干扰素-γ/转化生长因子-β(IFN-γ/TGF-β)的变化,初步探讨二者相互影响的机制。方法:选用6 周龄C57BL雄性小鼠建立黑色素瘤荷瘤动物模型,于左侧鼠蹊部接种B16F10单细胞悬液,分为单纯肿瘤组(对照组)和伤口+ 肿瘤组(实验组),待肿瘤生长至0.5cm3时于实验组小鼠右侧背部构建伤口模型,动态观察肿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利用ELISA 检测血清与肿瘤组织中IFN-γ/TGF-β 的表达水平;根据ELISA检测结果,建立注射外源性IFN-γ 的动物模型(回收实验),观察TGF-β 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急性炎症对肿瘤的影响呈现为早期抑制阶段与晚期失抑制阶段。在早期抑制阶段,肿瘤生长减缓,IFN-γ 高表达,TGF-β 低表达;在晚期失抑制阶段,肿瘤生长恢复至正常速度,TGF-β 表达升高。外源注射IFN-γ 后,肿瘤生长曲线也表现为早期抑制时相和晚期失抑制时相。早期抑制时相中,TGF-β 在实验组与对照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晚期失抑制时相中,TGF-β 在血清及肿瘤中表达明显升高(P<0.05)。 结论:急性炎症初期由于IFN-γ 的作用,肿瘤的生长暂时受到抑制,随着时间推移TGF-β表达升高拮抗IFN-γ的抑制作用,使肿瘤获得再生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ultrasound 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US-FNAB)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行US-FNAB检查的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细胞病理诊断结果,对细胞诊断结果和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在1 241例病例中,甲状腺结节男女比1 :3.83(257/984),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从20岁开始逐年增加,60岁以后发病率开始下降。肿瘤最大径≤1.0 cm的结节640例(51.57%),TI-RADS 4级的结节1 072例(86.38%)。细胞学诊断结果中无法诊断的病例273例(22.00%),良性121例(9.75%),意义不明确的细胞非典型病变380例(30.62%),可疑恶性399例(32.15%),恶性68例(5.48%)。其中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行手术的302例患者中,US-FNAB细胞病理有明确诊断203例,无法诊断21例,意义不明确的细胞非典型病变78例。203例明确诊断的病例中,US-FNAB诊断的灵敏度为100.00%(201/201),特异度为50.00%(1/2),阳性预测值99.50%(201/202),阴性预测值100.00%(1/1),诊断的准确率99.51%(202/ 203),误诊率0.49%(1/203)。在细胞学诊断为意义不明确的细胞非典型病变的78例中,恶性率70.51%。意义不明确细胞非典型病变是否为恶性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部位均无关(均P>0.05),与甲状腺超声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TI-RADS)分级有关(P<0.05)。  结论  US-FNAB对甲状腺结节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可以考虑部分代替术中冰冻,减少术中等候时间和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通过生物、数学、信息学等多学科合作初步提出的GRP基因、BPAG1基因、SFRP2基因间的乳腺癌转移相关调控通路存在的假设, 应用相关生物学方法加以验证。  方法  以石蜡包埋组织切片, 免疫组化二步法染色分别检测70例浸润性导管癌的原发灶及其相应淋巴结转移灶中GRP、BPAG1、SFRP2的表达情况; 体外培养乳腺癌MCF-7细胞系并转染GRP增强质粒和GRPshRNA质粒, 通过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blotting检测细胞中BPAG1和SFRP2的变化。  结果  在人体乳腺癌组织与相应的淋巴结转移灶中, GRP基因、BPAC1基因、SFRP2基因间存在相同的变化趋势; 转染GRP增强质粒和GRPshRNA质粒后, BPAG1和SFRP2基因的相对含量也同时分别增高和下降, 转染GRP增强质粒后BPAG1在蛋白水平的表达量增高。  结论  GRP基因、BPAG1基因、SFRP2基因间可能存在与乳腺癌转移相关的调控通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以疏肝活血法为治则的中药“狼疮2号”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模型小鼠皮肤雌激素受体(ER)的影响.方法:给正常昆明小鼠和SLE模型鼠以不同剂量中药“狼疮2号”灌胃,观察其对小鼠皮肤和脾脏淋巴细胞ER的影响.结果:SLE模型鼠皮肤和脾脏淋巴细胞ER含量与正常鼠比较出现异常,用药后这种异常有所改变.结论:中药“狼疮2号”可能是通过调整机体内雌激素的代谢改变ER结构与抗原性,恢复机体内雌激素与ER间的动态平衡而产生治疗作用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与HCC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按是否复发将93例肝癌患者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标本中VEGF及MMP-2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VEGF与MMP-2在93例HC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69%与67.74%,复发组(44例)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18%(30/44)、88.64%(39/44);未复发组(49例)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78%(19/49)、48.98%(24/49),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显示术后两年生存率MMP-2(+)与(-)组分别为41.42%、63.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与(-)两年生存率分别为48.50%、52.21%,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P-2表达高的肝癌,转移复发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