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3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目前患有慢性腰腿痛的人越来越多,甚至包括许多年轻人。在门诊经常会有患者问:“怎样才能预防腰腿痛?”下面就介绍6个预防腰腿痛的小窍门。  相似文献   
2.
玻璃酸钠联合曲安奈德治疗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玻璃酸钠联合曲安奈德髋关节腔内注射方法对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42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玻璃酸钠和曲安奈德髋关节腔内注射,每周1次,第1周同时注射2种药物,第2~5周仅注射玻璃酸钠,连续5周为1个疗程.记录观察治疗前后髋关节疼痛程度以及髋关节X线变化.结果 髋关节疼痛的缓解和髋关节功能的改善方面均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玻璃酸钠联合曲安奈德髋关节腔内注射是治疗髋关节疾病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适合早、中期的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持续牵引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治疗中的力学机制。方法:采用复位外固定器治疗3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男4例,女26例;年龄18-85岁,平均61岁。按AO分型,其中A3型12例,B2型3例,C1型8例,C2型4例,C3型3例。分别测量患者术前与术后X线上的桡骨茎突与尺骨关节面之间的距离。结果:30例患者获得6-15个月的随访,平均11.2个月。测量X线结果为术前平均(0.55±0.22)cm,术后平均(1.07±0.23)cm,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位外固定器提供的持续牵引其作用机制可以通过筋束骨理论、韧带整复原理及牵拉成骨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4.
张国忠  唐可  何冀川 《中国医药》2013,8(6):821-823
目的 探讨微创联合针刀松解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 1年10月因下腰痛采用经皮臭氧腰椎间盘髓核化学溶解术32例患者(对照组)和该术结合针刀松解术治疗30例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对照组患者仅采用经皮腰椎间盘髓核化学溶解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透视下对责任椎间盘节段软组织粗条索状改变及不规则结节处行针刀松解术.术后1周、6个月根据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良Macnab法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2组患者均完成随访.2组患者治疗后1周、6个月VAS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对照组:(2.4±1.2)、(2.4±1.6)分比(5.4±1.2)分;观察组:(2.0±1.1)、(1.6±1.2)分比(5.3±1.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1周观察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优良率为65.6% (21/32),观察组优良率为76.7%(23/30),组间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微创治疗腰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安全、可行,结合针刀松解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表现为腰背、臀部疼痛。笔者采用铍针切刺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背、臀部疼痛,并以按摩疗法作为对照,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80例纳入病例均为2012年1月-2013年4月北京市丰盛中医骨伤专科医院就诊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铍针组和按摩组各40例,最终完成74例。铍针组36例,女28例,男8例,平均年龄(50.52±  相似文献   
6.
腰腿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脊神经后外侧支卡压症是由于脊神经后外侧支受机械牵拉刺激而产生的其末梢分布区的放散痛,是常见腰腿痛病因之一。本文拟通过对神经阻滞联合针刀松解术缓解脊神经后外侧支卡压引起的下腰痛的观察,并与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疗效进行对比,丰富了本病的治疗方法,提高了中长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胫骨结节骨骺骨折好发于青春期男性,属运动损伤。我院自2009年-2011年共收治7名胫骨结节骨骺骨折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以中医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历史悠久。通过对古代有关桡骨远端骨折文献的学习,指出古代医家对桡骨远端骨折的认识,为近代尚天裕先生提出的中西医结合分型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近代骨科手法整复以及外固定方法的应用奠定了基础,认为中医学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占有明显优势,古代医家的治疗经验具有很好的临床指导作用,值得现代临床医生深刻领悟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5颈椎神经阻滞及颈肩部针刀松解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引发的颈肩综合征疗效。方法选择80例颈椎病及肩周炎(颈肩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颈神经根阻滞联合颈肩针刀松解术,对照组40例采用颈肩针刀松解术,术后1周、3个月对2组患者疗效进行随访,根据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 murley法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最终治疗组39例、对照组39例完成随访。2组治疗后1周、3个月VAS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1),治疗后1周VAS值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VAS值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神经阻滞联合肩背部注射治疗颈肩综合征疗效显著,作用持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内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复位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配对设计,回顾性分析了2005年8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6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其中男8例,女52例;年龄34-85岁,平均60.27岁;左侧33例,右侧27例。所有骨折为自行摔倒后手撑地所致,均为闭合性骨折。按AO分型:A3型22例,B2型4例,B3型2例,C1型20例,C2型8例,C3型4例。分别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及闭合复位外固定器治疗。观察术前术后掌屈、背伸、桡偏、尺偏、旋前、旋后、握力、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短缩。结果:60例均获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4个月。桡骨高度:外固定组平均(4.85±2.75)mm,内固定组平均(4.29±1.53)mm;掌倾角:外固定组平均(14.66±10.77)。,内固定组平均(14.39±5.01)。;尺偏角:外固定组平均(7.90±4.70)。,内固定组平均(6.19±3.1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与外固定组功能比较,除旋后及桡偏外,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Batra腕关节评分标准测定两组患者术后1年腕关节功能,外固定组Batra解剖评分平均86-27分,其中优15例,良11例,可1例,差3例;功能评分平均94.93分,均为优。内固定组Batra解剖评分平均91.27分,其中优16侧,良12例,可2例;功能评分平均94-23分,均为优。结论:复位外固定器与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相近,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