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从中、西医角度探讨慢性唇炎的病因病机和治法。李元文教授认为慢性唇炎以脾胃湿热为主,兼有心脾积热,提出了"湿热化燥"病机思想;在治疗方面以"湿热化燥"为病机思想基础,兼顾"辨人、辨病、辨证、对症"的"三辨一症"的治疗思想,通过横向纵向交叉治疗,取得满意疗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方法 选择2022年11月1日—2023年6月20日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就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120例,其中观察组60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3周内出现过敏性皮肤病,对照组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既往过敏性皮肤病未加重或复发的患者60例。收集一般资料,判定患者中医体质,分析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复发及新发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的发病特点。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中医体质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过敏性皮肤病新发18例,中医体质分型为阳虚质、气虚质、平和质;复发患者26例,中医体质分型为阳虚质、平和质、痰湿质、气虚质;加重16例,中医体质分型为阳虚质、平和质,3种类型患者中医体质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同时出现多种客观皮损的患者11例,其中最多有红斑、丘疹和炎性肿胀3种皮损并见;新发、复发、加重者客观皮损特点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同时出现多种主观症状的患者17例,其中最多有瘙痒、疼痛、灼热和麻木4种症状并见;新发、复发、加重者首...  相似文献   
3.
血证之于皮肤病常从血热、血虚、血瘀论述,且多应用于银屑病的辨证论治之中,对于毒热内盛、寒邪客表等病机少有阐述。但临床辨证施治之时,诸多皮肤病症皆与“血”关系密切。本文通过简要介绍血证导致的常见皮肤病,并运用当归类方(当归芍药散、当归四逆汤、当归饮子、当归拈痛汤及四妙勇安汤)治疗皮肤病具有确切疗效予以佐证,以求加深从血论治在皮肤病辨证体系中的地位,为皮肤病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网络药理学分析外用应急软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作用机制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依托中药药理学平台(TCMSP)筛选外用应急软膏主要药物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检查人类基因信息数据库(GeneCards)和人类孟德尔遗传研究平台(OMIM)选取疾病作用靶点。以R语言绘制韦恩图;运用STRING平台搭建蛋白互作网络(PPI);构建药物-化合物-靶点-疾病互作网络,使用Bioconductor生物信息软件包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通路分析。结果 获得365个化合物和2 201个靶点,并得到99个靶点与寻常型银屑病密切相关,富集分析得到133个GO功能条目和149条KEGG信号通路。结论 外用应急软膏药物活性成分可通过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蛋白激酶B1(AKT1)等多个靶点调节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肿瘤坏死因子(TN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等多条信号通路发挥抑制炎症反应,修复皮肤屏障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痤疮是临床常见皮肤病,李元文教授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的研究,临床灵活运用方证辨证、病因辨证、皮损辨证、证素辨证等辨证方法,借鉴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痤疮辨证论治思路,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化毒散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网络药理学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小儿化毒散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并收集潜在作用靶点;从Gene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及TTD数据库筛选人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靶点;利用在线程序绘制韦恩图并获得小儿化毒散与上呼吸道感染的共同靶点,应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重要活性成分-疾病靶点”作用网络图;运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使用DAVID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应用分子对接将化合物-靶点可视化处理。结果:小儿化毒散共筛选出131个有效化合物和相应靶点107个,上呼吸道感染筛选出7 339个相关疾病靶点,并得到92个共同作用靶点,富集分析筛选后得到30个GO条目和46条KEGG信号通路,分子对接得到3个关键化合物和1个靶点。结论:小儿化毒散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可能通过其关键成分槲皮素、黄芩素和异鼠李素作用于IL6、HIF1A等13个关键靶点蛋白,调节炎症反应、控制缺氧机制进而发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复方紫草油外治慢性剥脱性唇炎客观皮损症状及自觉疼痛/瘙痒症状程度的治疗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慢性剥脱性唇炎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按照2:2:1的比例分组,经病例脱落后,最终纳入观察组(n=52)、对照组(n=48)和安慰剂组(n=24),共计124例。观察组给予外涂复方紫草油,对照组给予外涂康复新液,安慰剂组给予外涂普通麻油,观察受试者的客观皮损症状(面积、灼热、糜烂、鳞屑、结痂、皲裂)和主观疼痛/瘙痒症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记录受试者的不良反应。结果:对于客观皮损症状,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0%,高于对照组的58.40%和安慰剂组的37.50%(P<0.05)。对于主观疼痛/瘙痒症状,观察组有效率为80.80%,高于对照组的60.40%和安慰剂组的66.6%(P>0.05)。结论:复方紫草油可以有效改善慢性剥脱性唇炎患者的客观皮损症状和主观疼痛/瘙痒症状,且不良反应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的技术探索复方紫草油治疗唇炎的机制,为后续实验研究及扩大复方紫草油的适应证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依托中药系统药理学平台(TCMSP)、中药综合数据库(TCMID)筛选复方紫草油的有效化合物和作用靶点;通过检索人类基因信息数据库(GeneCards)及人类孟德尔遗传研究平台(OMIM)选取唇炎的疾病靶点,并利用R语言取疾病与药物靶点交集;应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化合物-靶点-疾病互作网络;运用STRING平台搭建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网络(PPI);使用Bioconductor生物信息软件包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筛选得103个化合物和相应115个靶点,其中有21个与疾病相关。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22个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得到91条信号通路。结论:复方紫草油治疗唇炎具有生物学支撑。不同的蛋白存在协同作用,其中IL-6、STAT3和TNF等靶点起着关键作用。生物过程主要涉及细胞因子受体结合、金属内肽酶活性等,并主要富集在AGE-RAGE、FssAs和TNF等多条信号通路上,发挥抗炎及调控细胞增殖和凋亡等作用。  相似文献   
9.
皮肤病是发生在皮肤及皮肤附属器官疾病的总称。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环境及饮食习惯等改变,使得皮肤病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笔者团队认为皮肤病发病为外邪、体质、情志等多种因素下共同作用,导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临证多寒热虚实并见,尤其以复发性难治性皮肤病为甚。治疗以辨证论治为基础,病证症体结合,多寒热并用,温清并举,攻补兼施,往往达到驱邪不伤正、补虚不滋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李元文教授从医30余年,对慢性、难治性皮肤病的中医药治疗具有独到见解,辨证论治过程中往往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李元文教授应用中药紫草治疗多种疾病,疗效殊甚,本文载录医案三则,以期与各位同道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