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7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益精养血方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微量6-羟多巴胺(6-OHDA)立体定向注射于SD大鼠中脑右侧黑质以建立大鼠帕金森病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实验(中药)组,每组6只;另纳入6只正常大鼠为正常组。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组大鼠益精养血方灌胃,各30天。灌胃结束两周后进行行为学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测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Caspase-3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大鼠的旋转圈数比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实验组损毁侧与健侧黑质TH阳性细胞数量百分比较模型组显著提高(P<0.05),实验组损毁侧黑质Caspase-3表达的OD值比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益精养血方可使帕金森病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Caspase-3的表达降低,明显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坎离汤治疗帕金森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中药复方坎离汤治疗帕金森病 (PD)的疗效。方法 :将PD患者 6 1例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2 0例 ) ,中西药治疗组 (2 1例 ) ,西药组 (2 0例 )即对照组 ,将各组疗效进行观察 ,相关指标进行组间比较 ,做出疗效评价。结果 :中药组总有效率 6 0 % ,Webster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 ,中西药组总有效率80 9% ,Webster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 ,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 4 0 % ,Webster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不明显 (P >0 0 5 )。组间治疗有效率比较示 :中西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 ,中西药组与中药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 ,中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复方坎离汤对PD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与西药美多巴合用可提高疗效 ,减轻或缓解美多巴的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大鼠海马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量、星形胶质细胞及神经元形态的影响,探讨白藜芦醇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区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5只:正常对照组(Control)、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和白藜芦醇治疗组(Res)。Res组大鼠连续7 d腹腔注射白藜芦醇(每日30 mg/kg,由2%DMSO溶解),Sham组和I/R组注射同等量2%DMSO;7 d后Res组和I/R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ACO)模型,缺血90 min,再灌注24 h。Sham组仅分离暴露一侧颈内动脉,不插入线栓;24 h后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学评分;脑组织TTC染色;尼氏染色;免疫组化检测海马区GSK-3β和星型胶质细胞(GFAP)数量及形态变化;Western Blot分别检测Wnt信号通路相关因子GSK-3β、p-GSK-3β、β-catenin蛋白水平表达量。结果:再灌注24 h后,尼氏染色显示与I/R组相比Res组海马区仅有少量的神经元破碎和消失,形态尚完整(P0.05),同时行为学评分和梗死面积也低于I/R组(P0.05)。免疫组化显示,与I/R组相比Res组GSK-3β的表达量明显降低,伴随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状态和数量减少(P0.05)。Western Blot显示,与免疫组化表达趋势结果一致Res组GSK-3β的的表达量明显低于I/R组,而p-GSK-3β、β-catenin的表达量均增高(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能是通过调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进而有效的降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消痈膏外敷治疗慢性阑尾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资料 本组 48例中 ,男 3 2例 ,女 16例 ;年龄 18~46岁 ;病程最短 2个月 ,最长 3年。临床表现为右下腹部间歇性和持续性的隐痛或不适 ;可因运动和饮食不当而发生或加重 ,体检仅右下腹有局限性压痛。组方及治法 消痈膏组成 :黄柏 10 g,大黄 10 g,乳香10 g,延胡索 10 g,甘草 5 g,冰片 6g,凡士林 5 0 g。将中药共为细末 ,用凡士林调成膏剂 ,外敷右下腹麦氏点处 (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 1/3交界处 ) ,直径约 5~ 8cm ,外用纱布敷盖 ,胶布固定 ,每隔 2 4h更换 1次 ,7d为 1个疗程。疗效标准 痊愈 :疼痛消失 ,局部压痛消失 ,无自觉症状。…  相似文献   
5.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通过贴壁法培养、鉴定大鼠骨髓MSCs,观察其生长规律及光、电镜结构特点。结果 大鼠MSCs 7代以前增殖速度较快,细胞接种后1~2d为滞留期,3d后达对数生长期,第6天进入平台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MSCs表达CD44,不表达CD45;光镜下可见MSCs呈梭形、纺锤形和多角形,核居中,有1~2个核仁;透射电镜下可见MSCs胞质较丰富,有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等细胞器,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有明显核仁。结论 培养的骨髓MSCs有独特的超微结构特点;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细胞生长性状稳定,可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6.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配制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国误诊学杂志社编辑部: 为预防破伤风的发生,对外伤、烧伤、动物咬伤等常规应用破伤风抗毒素(TAT),按照教科书上规定配制的皮试液浓度均高,因此,临床出现假阳性率很高占85%以上,频繁地为患者做脱敏注射增加了痛苦,很易产生急躁情绪,甚至拒绝注射,特别是小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Toll样受体4(TLR4)在血管性痴呆(VD) 模型大鼠海马的表达及其动态变化,探讨TLR4介导的炎症反应在V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反复夹闭再灌注,同时腹腔注射硝普钠建立VD大鼠模型,在15d、1个月、2个月和4个月等时间点,采用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免疫荧光技术观察两组大鼠海马TLR4形态、数量及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EL均明显延长(P<0.01),且模型组各时间点EL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延长.模型组大鼠海马TLR4表达比假手术组明显增多;组间比较,随造模手术后时间的延长,15d和1个月时间点间TLR4阳性细胞在海马CA1区逐渐增加,2个月和4个月时间点间则在海马CA1区和DG区均明显增多趋势.结论 TLR4介导的炎症反应对VD大鼠长时间海马损伤发挥重要作用,对其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也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脑内移植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帕金森病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脑内移植治疗帕金森病(PD)大鼠的可行性。方法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MSCs。将BrdU标记的第3代MSCs移植到PD大鼠纹状体内,移植后1、2和4周检测PD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应用BrdU免疫荧光观察移植细胞在脑内的存活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H)在移植细胞及黑质的表达。结果移植细胞后1周、2周和4周PD大鼠与移植前相比行为学有改善,旋转圈数明显减少(P<0.05);PD大鼠损毁侧和健侧黑质内TH阳性细胞数之比随移植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未发现移植细胞呈现TH阳性表达。细胞移植后1周、2周和4周检测均可见纹状体内BrdU阳性细胞散在分布。结论植入脑内的MSCs能够生存和迁移,MSCs脑内移植对PD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由于肌腱来源受限及人工代用品力学性能差等缺点限制了临床肌腱损伤的修复,为此探索组织工程化肌腱修复兔跟腱缺损的可行性,以期为肌腱修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0-08/2001-12在第一军医大学中心实验室完成。30只新西兰白兔分为2组:人发角蛋白(HHK)组:用HHK材料修复兔跟腱缺损;组织工程化肌腱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HHK在模拟微重力条件下形成细胞-材料复合体,修复兔跟腱缺损。采用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术后3,6和12周损伤肌腱的修复情况。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检测新生肌腱Ⅰ型胶原mRNA表达。结果:扫描电镜下可见MSCs-HHK组织工程化肌腱上有大量梭形的MSCs贴附生长,细胞平行排列,细胞间有突起相连。与HHK组相比,组织工程化肌腱组新生肌腱组织Ⅰ型胶原mRNA呈较高表达,腱细胞增生活跃,胶原纤维更为成熟。结论:在模拟微重力条件下以MSCs为种子细胞,HHK为支架材料构建的组织工程化肌腱能够有效地修复兔跟腱缺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核受体相关因子1(Nurrl)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至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纹状体后对PD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神经毒素6-羟多巴胺(6-OHDA)纹状体注射成功制备PD大鼠模型18只,将携带绿色荧光的慢病毒GV287-Nurr1感染大鼠BMSCs,然后随机移植入6只PD模型大鼠的纹状体内(实验组),设生理盐水组(假移植组)6只及感染空慢病毒GV287的BMSCs组(对照组)6只;术后第1、2、4周观察大鼠的行为改善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纹状体及黑质中Nurrl和酪氨酸羟化酶(TH)蛋白的表达变化;RT-PCR法检测黑质Nurrl mRNA和TH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慢病毒感染后的BMSCs及上清中均检测到Nurr1蛋白;对照组与实验组大鼠在移植后第1、2、4周的旋转行为较假移植组均有所改善,且实验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实验组纹状体Nurr1阳性细胞有效存活并沿胼胝体向皮质及对侧脑组织迁移;实验组纹状体及黑质损毁侧Nurrl和TH蛋白及mRNA的表达较假移植组和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病毒介导Nurr1基因修饰大鼠BMSCs移植治疗PD大鼠,能有效地改善PD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症状,增加大鼠脑内纹状体和黑质区Nurr1和TH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