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胎肝滤液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胚胎肝组织滤液定向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肝细胞的诱导条件,为肝组织工程提供新的种子细胞来源。 方法 在体外培养体系中加入胎肝滤液,模拟体内肝脏微环境,诱导BMSCs向肝细胞定向分化,以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肝细胞标志物;PAS检测糖原表达;靛青绿染色检测转化细胞的分化程度;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的含量以检测其功能状态。 结果 BMSCs经胎肝滤液诱导14d时细胞呈现多角形、卵圆形或圆形细胞的特征性改变;甲胎蛋白(AFP)和白蛋白(ALB)免疫反应、PAS反应和吲哚靛青绿(ICG)摄入实验及上清液中ALT、AST、ALP等酶均在诱导的第7天开始出现,AFP和ALB免疫反应在21d时达高峰;PAS反应和ICG摄入实验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强;上清液中的各个酶在14d达高峰,之后呈下降趋势。 结论 胎肝滤液可诱导BMSCs形成具有肝细胞形态和功能特点的细胞。  相似文献   
2.
留学生解剖英语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为了适应医学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我校2003年开始接收外国留学生。我校的《人体解剖学》是省级精品课程,我们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无论在教学准备,还是实施过程中都注重  相似文献   
3.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通过贴壁法培养、鉴定大鼠骨髓MSCs,观察其生长规律及光、电镜结构特点。结果 大鼠MSCs 7代以前增殖速度较快,细胞接种后1~2d为滞留期,3d后达对数生长期,第6天进入平台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MSCs表达CD44,不表达CD45;光镜下可见MSCs呈梭形、纺锤形和多角形,核居中,有1~2个核仁;透射电镜下可见MSCs胞质较丰富,有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等细胞器,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有明显核仁。结论 培养的骨髓MSCs有独特的超微结构特点;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细胞生长性状稳定,可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4.
教材内容是教师教学参考的标准,是向学生介绍及展示的主要部分,内容处理上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制有不同程度的要求.教材内容中数据部分有助了解器官的大小、重量、位置及与毗邻结构的距离关系等.如肝形态结构描述的是我国成年人肝的大小及重量数据,男性为1230~1450 g,女性为1100~1300 g,长、宽、厚分别为258 mm、152 mm、58 mm[1-2].数据精确明了,使学生对肝的大体结构有准确把握.再如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点McBurney点,也是描述中国人的阑尾根部体表位点,简单易记,利于学习.但在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部分教材数据在排除种族、年龄及个体差异等因素外,与标本差距过大,致使学生在观察学习标本时怀疑数据的真实性,使临床工作者在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判断和危险的操作,甚至影响患者的生命.因此,对教材采用的数据进行不同解剖学教材比对,并与张朝佑主编的第二版《人体解剖学》及中国解剖学会体质调查委员会编制的《中国人解剖学数值》进行比较,发现的问题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采用电生理的研究方法,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随机将大鼠分成 3组:空白组10只( 只切除椎板,暴露脊髓硬脊膜) ;SCI 组10只;SCI术后细胞移植组10只;从以上三组老鼠随机抽取8只于细胞移植后1d、7d、14d、21d、30d、60d进行SEP(皮层体感诱发电位)、MEP(运动诱发电位)等电生理检测技术,并观察大鼠的运动评分恢复程度。结果 脊髓损伤鼠在细胞移植术后3-4天,饮食、活动稍增加,整个肌张力恢复过程:1-4天迟缓性瘫,损伤侧后肢拖行,5-8天痉挛性瘫;8-12天损伤侧下肢恢复少量活动;12-21天损伤侧后肢活动逐渐恢复,30天损伤侧后肢活动能力及肌张力恢复程度最明显,30天以后恢复程度不会有太大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和行为学观察,表明MSCs细胞移植后能够在脊髓内存活,而且脊髓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有所改善。结论 BDNF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能够有效促进大鼠损伤脊髓神经的再生及部分传导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诱导大鼠间充质干细胞形成的神经元样细胞的形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于细胞(MSCs)形成的神经元样细胞的形态特征.方法 通过贴壁法培养鉴定大鼠骨髓MSCs,体外培养扩增纯化后加入新生鼠脑匀浆上清诱导48 h.倒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诱导前后细胞的形态结构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诱导后细胞的性质.结果 倒置显微镜下可见MSCs呈纺锤形和多角形,核居中,有1或2个核仁,诱导后细胞呈神经元样,细胞伸出较长的轴突样和树突样突起;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NSE、NF阳性,GFAP阴性.透射电镜下可见诱导前MSCs胞质较丰富,有较多的细胞器,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也可见不规则形核,核染色质较疏松,有明显核仁,多为1个.有的MSCs表面可见较多的微绒毛.诱导后细胞胞质丰富,细胞核多为不规则形,染色质疏松,核仁较大,1~3个不等,细胞表面有发达的微绒毛.结论 MSCs是一种多分化潜能的细胞,诱导后分化成为具有成熟细胞器的神经元.  相似文献   
8.
间充质干细胞是骨髓内造血干细胞以外的非造血干细胞,通常又称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s),是一群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通过在体外分离培养可分化为不同的组织和细胞,因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获取简便,对供体损伤小,增殖力强,来源广泛的优点,在组织工程领域及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因此成为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通过贴壁法培养、鉴定大鼠骨髓MSCs,观察其生长规律及光镜结构特点。结果 大鼠MSCs 7代以前增殖速度较快,细胞接种后1~2d为滞留期,3d后达对数生长期,第6天进入平台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MSCs表达CI)44,不表达CD45;光镜下可见MSCs呈梭形、纺锤形和多角形,核居中,有1~2个核仁。结论 培养的细胞为骨髓MSCs;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细胞生长性状稳定,可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腓骨头复合组织瓣重建儿童内踝骨与皮肤缺损的中远期临床效果。方法对采用腓骨头复合组织瓣重建儿童内踝骨与皮肤缺损9例进行随访,随访时间3.5~8年,并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对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进行有效地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在校学习,能参加各项活动,双足发育未见明显差异;移植的腓骨头与内踝重建结合部均骨性愈合,随访期间未发生二次骨折;所有移植的腓骨头未出现骨骺闭合现象,移植腓骨头均出现同步生长现象。3例胫骨下端内侧骨骺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骺早闭,出现轻度的足内翻,对于较为严重的2例,1例行外侧骨骺阻滞术(9岁),1例行内侧植骨矫形术(14岁)。根据AOFAS中足评分标准对患足功能进行评定:优3例,良4例,可2例。结论腓骨头复合组织瓣是重建儿童内踝骨与皮肤缺损的一种较好方法,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要及时治疗,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