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8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多数伴有构音障碍和摄食困难,严重影响预后,及时准确的评估是成功治疗的关键.本文通过回顾文献了解目前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发病机制及诊断评估的方法,以此指导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尽早干预以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本文就目前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发病机制、功能检查及诊断评估进行综述,旨在科学的指导康复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3.
<正>淋巴瘤是指发生于淋巴组织的恶性增生性肿瘤,扁桃体淋巴瘤属结外型恶性淋巴瘤,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ndgkin's lymphoma,NHL)常见,霍奇金淋巴瘤(Hondgkin's lymphoma,HL)罕见。扁桃体恶性淋巴瘤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平均发病年龄为42岁[1],国外研究发现扁桃体是恶性淋巴瘤的常见发病部位,约占73%[2]。我院近期收治老年扁桃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K19、Galectin– 3、BRAFV600E基因、P53、TopoII、Ki-67、CyclinD1和HBME-1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病理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CR和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上述8种标志物在100例PTC和4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TC组织中CK19、BRAFV600E基因、Galectin– 3、和HBME-1阳性表达率(97%、75%、98%、66%)显著高于甲状腺良性组织(45%、13%、25%、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种标志物单独用于PTC的诊断时CK19、Galectin– 3的灵敏度最高(分别为97%、98%),Galectin– 3的准确度最高(92.2%),P53特异性最高(95%),多种标志物联合应用时,CK19、Galectin– 3、HBME-1三项标志物联合应用作为PTC的诊断标准时准确度最高,高达到97%。结论:CK19、BRAFV600E基因、Galectin– 3、和HBME-1是诊断PTC的重要标志物,这些标志物联合应用有助于对形态不典型PTC与甲状腺良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上海市杨浦区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血清过敏原分布情况.方法 运用敏筛过敏原检测仪专用试剂盒(免疫印迹法)对2018年1-12月就诊于我科门诊的1504例临床诊断变应性鼻炎的上海市杨浦区常驻居民患者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和总IgE进行半定量检测.比较不同性别(男性和女性)、不同过敏原来源(单纯食入性、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患者染色体上有无变应性鼻炎相关基因单体型模块SDAD1、CXCL10、CXCL11、EoBL的存在,有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存在及遗传因素对这些SNP有无影响。 方法 提取有遗传背景组和散发组的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血液样本DNA,通过PCR引物设计、合成、扩增后进行基因测序。 结果 实验在2组中一共检测出46个位点,其中发生突变的位点有34个,总的突变率为78.3%。变应性鼻炎的基因突变在有遗传背景组(66.67%)和散发组(78.57%)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 结论 变应性鼻炎患者染色体上单体型模块SDAD1, CXCL9, CSCL10及CXCL11基因连续表达,变应性鼻炎相关基因SDAD1、CXCL10、CXCL11、EoBL上有SNP的广泛存在,但遗传因素对这些突变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臭氧暴露后人鼻黏膜上皮细胞中氧化应激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初步探索臭氧暴露引发慢性鼻窦炎的机制。方法:建立人鼻黏膜上皮细胞臭氧暴露体外培养模型,用高通量PCR芯片技术首次对臭氧暴露前后鼻黏膜氧化应激相关基因进行检测并用定量PCR(Q-PCR)进行验证。Q-PCR、蛋白印迹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臭氧暴露前后培养细胞中环氧化酶2(cox2)和活性氧化物(ROS)的表达。结果:用PCR芯片对鼻黏膜上皮细胞中84个氧化应激相关基因进行筛查,发现高强度臭氧暴露后人鼻黏膜上皮细胞中SOD2、GPX2、NOX5、AKR1C2、PTGS2、GSR、GCLM,HMOX1及 SPINK1等9个基因表达上调,而GSTZ1、EPHX2、LHPP、TRAPPC6A、SEPP1、CYGB、MPV17、MB、CCL5及KRT1等10个基因表达下调。同时,臭氧暴露导致ROS大量生成(暴露组及对照组荧光强度:184.33 ±6.8vs 12.97±1.4),cox2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暴露组与对照组mRNA相对表达量:6.4±1.2 VS 1.00;暴露组与对照组蛋白相对表达量11.7±2.6 VS 13.8±1.5)。结论:臭氧暴露后GSTZ1、NOX5、SOD2等相关基因参与鼻黏膜氧化应激调控,臭氧暴露引发鼻黏膜炎症反应可能与这些基因调控cox2表达的相关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sinonasal inverted papilloma,SNIP)是鼻腔及鼻窦较常见的良性肿瘤,但具有侵袭破坏性、易复发性以及恶变倾向,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感染在SNIP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逐步认识到某些亚型HPV感染可能与SNIP恶变存在相关性。因此对HPV生物学特性及临床特性的深入研究认识有助于提高对SNIP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水平。本文就HPV与SNIP恶变的相关性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雷公藤红素在鼻咽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上皮间质转化中的作用。方法 使用终浓度为1.8 μmol/L的雷公藤红素处理人鼻咽癌HNE1、CNE2细胞,并设二甲基亚砜(DMSO)对照组。用CCK-8法检测HNE1、CNE2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克隆形成数,细胞黏附与分离实验检测细胞的黏附、分离能力,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蛋白(E-钙黏蛋白、β-连环蛋白、N-钙黏蛋白、波形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DMSO对照组比较,采用1.8 μmol/L雷公藤红素处理24、48、72 h后,HNE1细胞的增殖能力均降低(P均<0.05),处理48、72 h后,CNE2细胞的增殖能力均降低(P均<0.05);处理48 h后,HNE1、CNE2细胞的迁移能力均下降(P均<0.05);处理2周后,HNE1、CNE2细胞的克隆形成数均减少(P均<0.05);处理1 h后,HNE1、CNE2细胞的黏附率降低(P<0.05);处理24 h后,HNE1、CNE2细胞的分离率降低(P<0.05);处理6 h后,HNE1、CNE2细胞中E-钙黏蛋白、β-连环蛋白的表达升高(P<0.05),N-钙黏蛋白、波形蛋白的表达降低(P均<0.05)。结论 雷公藤红素可抑制鼻咽癌HNE1、CNE2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上皮间质转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在鼻息肉中感染亚型的分布及其在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204例鼻息肉石蜡包埋组织标本进行37种HPV亚型检测和病毒分型,对照组为36例正常鼻腔黏膜组织。结果鼻息肉组中HPV总阳性率为40.2%(82/204),对照组均为阴性(0/36),鼻息肉组HPV阳性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以HPV11亚型为主(45.28%);HPV感染与鼻息肉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次数及其高、低危亚型分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鼻息肉的发生、发展与HPV感染相关,鼻息肉组织中HPV高、低危亚型均可感染,但以低危亚型(HPV11型)为主;鼻息肉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次数与HPV及其高、低危亚型感染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