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配合模式下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病人实施麻醉介入紧急气管插管术的临床效果及操作医护人员感染病毒风险结果。[方法]对2020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1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病人在护理配合模式下进行麻醉介入紧急气管插管术,优化医护人员及麻醉医师插管抢救的分工合作,建立紧急气管插管防护流程,保障插管及抢救成功率,降低医护操作人员感染概率。[结果]本研究中9例为一次插管成功,2例二次插管成功,插管及抢救成功率均为100%;追踪检查参与插管操作的医护人员及麻醉医师均无感染临床症状,肺部CT检查影像学正常,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结论]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病人行紧急气管插管术,制定严密防护标准及麻醉护士配合流程,可明显提高一次性插管及抢救成功率,同时可有效避免医护操作人员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巨大宫颈癌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2月—2005年12月经动脉介入治疗的20例巨大(肿瘤直径≥4 cm)宫颈癌ⅠB~ⅡB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经超选择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后,总有效率85%,患者肿瘤瘤体明显缩小,症状减轻。结论对巨大宫颈癌患者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治疗有效率,为后期的手术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负平衡液体管理在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CPB)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术后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科收治的60例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30例,负平衡液体管理)与B组(30例,平衡或适当正平衡液体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的升主动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采用盲插气管导管套胃管的方法对饱胃急诊手术患者洗胃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饱胃行急诊手术的患者60例,在半清醒或清醒状态下经口腔盲插气管导管封闭食管,再由气管导管内置入胃管,接洗胃机洗胃.洗胃完毕,根据需要可拔出气管导管保留胃管.结果 60例患者均顺利置入气管导管套胃管后行洗胃术,无1例患者出现口咽部黏膜损伤及反流误吸现象.结论 盲插气管导管套胃管行洗胃术插管顺利,能避免口腔咽喉部损伤及反流误吸,节省时间,有效预防医源性感染,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5.
黄陈红 《全科护理》2011,(34):3152-3153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对31例病人行OPCAB手术,同时加强术前准备及术中护理配合.[结果]31例病人手术均顺利,病人均康复出院,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加强 OPCAB手术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利用不同材料行新生儿导尿时的优点与缺点。方法 2008年3月—2011年5月我院儿科需导尿的新生儿60例,随机分为改良头皮针软管组(A组),小号吸痰管组(B组),6 F一次性硅胶胃管组(C组)和6号导尿管对照组(D组),每组15例。观察各组一次导尿成功率、漏尿发生率和扭曲脱落率。结果 A、B、C、D组一次导尿成功率、漏尿发生率和扭曲脱落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遇到无合适导尿管时,基层医院可以利用改良头皮针软管、小号吸痰管或6 F一次性硅胶胃管行新生儿导尿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风心病围手术期中皮肤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风心病患者67例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32例采用PDCA循环模式进行皮肤护理,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皮肤护理,观察2组患者皮肤损害情况。结果:研究组发生压红6例、水疱4例、破溃2例,对照组发生压红15例、水疱10例、破溃7例,2组比较分别具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结论:使用PDCA循环模式可对风心病患者围手术期的皮肤进行有效管理,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体血液回收机在RH阴性血患者失血性休克急诊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配合要点。方法收集自2009年11月-2011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RH阴性血患者失血性休克急诊手术病例9例(包括异位妊娠5例、脾破裂3例、腹膜后巨大血肿破裂出血1例)。手术中均采用自体血液回收,记录患者回收血量及输血反应,比较自体血回收前后的红细胞及血红蛋白量。结果 9例患者平均回输血908ml,所有病例手术顺利,无一例患者出现输血反应和其他并发症,术后2h、24h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比术前明显增高(P〈0.05)。结论自体血液回收机在RH阴性血患者失血性休克急诊手术中的应用有效节约了血源,缓解了日趋突出的RH阴性血临床用血供需矛盾,为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及术后恢复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醋酸林格氏液自体血液回收在失血性休克患者急诊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对2007-11-2010-11我院失血性休克急诊手术病例119例,随机分成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9例,观察组在自体血液回输前应用醋酸林格氏液1000ml,对照组在自体血液回输前应用乳酸林格氏液1000ml,比较术后2h心率、血压及毛细血管充盈时间与24h红细胞、血红蛋白、血乳酸水平和肝功能的的变化。结果:119例患者手术顺利,无1例患者出现输血反应和其他并发症,术后2h、24h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压(BP)比术前明显增高(P<0.05)。心率比术前明显降低(P<0.05),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比术前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24小时后血乳酸和肝功能与术前无明显差异,对照组血乳酸水平明显增高,肝功能也有较明显的变化,和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体血液回收在失血性休克急诊手术中的应用安全有效,节约了血源。醋酸林格氏液在救治低血容量性休克中优于乳酸林格氏液,且对血小板和肝功能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体血液回收机在RH阴性血患者失血性休克急诊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配合要点。方法收集自2009年11月-2011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RH阴性血患者失血性休克急诊手术病例9例(包括异位妊娠5例、脾破裂3例、腹膜后巨大血肿破裂出血1例)。手术中均采用自体血液回收,记录患者回收血量及输血反应,比较自体血回收前后的红细胞及血红蛋白量。结果 9例患者平均回输血908ml,所有病例手术顺利,无一例患者出现输血反应和其他并发症,术后2h、24h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比术前明显增高(P0.05)。结论自体血液回收机在RH阴性血患者失血性休克急诊手术中的应用有效节约了血源,缓解了日趋突出的RH阴性血临床用血供需矛盾,为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及术后恢复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