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38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我院在 1996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共收治急性哌替啶中毒病人 30例 ,现作如下总结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0例急性哌替啶中毒病人中。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 14~ 85岁 (平均 35岁 )。发病到就诊时间为 30min~ 10h。其中头晕、嗜睡 ,浅昏迷 16例 ;惊厥 4例 ;深昏迷 6例 ;呼吸缓慢 ,发绀 ,肺水肿 6例 ;血压下降或休克 3例 ;心动过速 9例。1·2 治疗  30病例均使用纳洛酮 ,开始用 2mg静脉注射 ,然后用纳洛酮 4mg加入 5 %葡萄糖 5 0 0ml中静脉滴注 ,滴速为每小时 2mg ,至自主呼吸恢复。清醒后 ,再用纳洛酮 2mg加入 5 %葡萄糖…  相似文献   
2.
1-(2-羟基-3-芳氧基丙基)-4-芳酰基哌嗪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拼合原理,设计并合成了19个1-(2-羟基-3-芳氧基丙基)-4-芳酰基哌嗪类化合物。对其中8个化合物I1~I8进行了药理试验,发现它们有明显的降压活性及α-受体阻滞活性。  相似文献   
3.
胃癌是我国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目前认为:胃粘膜上皮癌变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早期发现并积极防治癌前病变,对预防胃癌的发生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对近十年来的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概述研究近况,探索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抗消化性溃疡复发的机理研究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溃疡愈合质量(QUH),以及QUH与表皮生长因子、前列腺素、热休克蛋白、免疫功能(T细胞和IL-8)和HP等方面关系,探讨消化性溃疡(PU)复发机制;并从中医药抗PU的复发,改善胃粘膜血流,增强胃粘膜屏障,根除HP,提高QUH等方面阐述了抗PU复发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5.
肝舒复方大黄虫胶囊治疗活动性肝硬化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肝舒复方、大黄虫胶囊治疗活动性肝硬化的作用。方法 :将 80例活动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肝舒复方组、大黄虫胶囊组、安慰剂组 ,治疗前后检测三组患者的肝纤三项和肝功能。结果 :治疗前后自身对比 ,三组均能改善肝功能 ,但中药复方两组尚能降低HA、PC -Ⅲ和Ⅳ -C(P <0 .0 5或P <0 .0 1) ;组间相比 ,中药复方两组降低肝纤三项的作用明显优于安慰剂组 (P <0 .0 5或P <0 .0 1) ,但肝舒复方组的治疗作用更优于大黄虫胶囊组 (P <0 .0 5 ) ;与其它两组相比 ,肝舒复方尚能降低球蛋白、升高白蛋白 (P <0 .0 5 )。结论 :健脾活血法治疗肝硬化的作用明显优于活动化瘀法 ,这可能与“扶正祛邪”、“攻补兼施”有关。  相似文献   
6.
赖氨匹林穴位注射缓解肾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赖氨匹林足三里、肾俞穴位注射缓解肾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肾绞痛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6例,对照组52例。观察组采用同侧肾俞、足三里穴位注射赖氨匹林,对照组皮下注射强痛定。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1),起效及显效时间快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良反应小。结论:采用赖氨匹林肾俞、足三里穴位注射能有效提高止痛效果,起效快,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胆汁反流是多种消化系疾病的病因之一,它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关系尚不清楚。本文旨在探讨胆汁反流与Hp感染及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关系。  相似文献   
8.
9.
脾胃湿热证与水通道蛋白4基因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从水液代谢来研究脾胃湿热证与水通道蛋白4(AQP4)基因的关系.方法: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25例,其中脾胃湿热证15例,脾气虚证10例,另1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荧光定量PCR法检测AQP4在各组胃粘膜组织中的mRNA表达量.结果:脾胃湿热证组胃粘膜组织中AQP4 mRNA表达量为(10.00±8.83)×106 cps/ml,显著高于脾气虚证组(1.28±2.93)×106 cps/ml(P<0.01);而脾气虚证组则明显低于对照组[(2.99±3.33)×106 cps/ml,P<0.05].结论:AQP4基因表达的异常可能是脾胃湿热证的发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湿热因素对大鼠胃黏膜水通道蛋白3、4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湿热因素对大鼠胃黏膜水通道蛋白(AQP)3、4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造模20d。对照组正常喂饲;脾虚组隔日喂饲,非喂饲日灌喂番泻叶水煎液;模型组20%蜂蜜水自由饮用,隔日灌服油脂,造模开始后第16~20日每日20时-次日8时将大鼠置入人工气候箱中,造模结束后,采用FQ-PCR方法测定各组胃黏膜AQP3、AQP4基因表达。结果模型大鼠在造模过程中出现湿热证的特征性表现;模型组AQP3、AQP4基因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脾虚组(P〈0.05)。结论通过对大鼠施加内、外湿因素的造模方法可复制出湿热证的证候特征;AQP3的异常表达可能是湿热证的发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