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2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93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抗菌药物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易继发胰腺和胰周感染,并可导致脓毒症,病死率高,是SAP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预防和治疗SAP继发感染的重要措施,笔者就SAP抗菌药物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采用流室定量研究阶跃切应力对内皮细胞释放前列环素(pGI_2)的影响。对流室中的内皮细胞连续100分钟施加1、10、20dyne/cm ̄2的阶跃剪切应力,用放免法测流室的8个时间段流出液的6-keto-PGFi_(1a)。绘出切应力刺激内皮细胞释放PGI_2的曲线。结果表明:未施加切应力时,内皮细胞释放PGI_2的量在检测限以下,施加切应力后,PGI_2释放速率很快达极大值,且又在数分钟内减小.施加阶跃切应力越大,PGI_2释放速率曲线峰值越高,但衰减也越快,在80~100分钟时间内的前列环素释放速率平均值也越大。由此提示,在活体中血液流变学因素一血流切应力对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前列环素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凋亡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构建凋亡素原核表达系统,以制备抗原物质凋亡素融合蛋白。方法 通过PCR方法,以pcDNA-VP3质粒为模板,扩增出凋亡素VP3基因。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DsbA的多克隆位点,构建成凋亡素的高效原核表达栽体pET-DsbA-VP3,将该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E.coliBL21(DE3)plysS中,以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sopropylthio-β-D-galactoside,IPTG)对其进行诱导表达,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目的蛋白。结果 转化有凋亡素原核表达载体pET-DsbA-VP3的大肠杆菌E.coliBL21(DE3)plysS经IPTG诱导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出现38300的目的蛋白条带。结论 凋亡素原核表达栽体pET-DsbA-VP3能高效表达出凋亡素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4.
丹参、藻酸双酯钠是临床治疗脑血管病的常用药。本研究发现,在体外流场中用丹参、藻酸双酯钠分别处理脑血栓形成病人的红细胞后,此红细胞与培养的人脉静脉内皮细胞的粘附数目明显减少、粘附强度明显减弱;而且,在临床常用剂量下藻酸双酯钠的这种抗粘附作用优于丹参。认为丹参、藻酸双酯钠的这种抗粘附作用可能是临床用以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一个重要机理。  相似文献   
5.
右旋糖酐40、70对红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流室显微观察系统,定量研究右旋糖酐40(DX40)和右旋糖酐70(DX70)对红细胞与内皮细胞动态粘附特性的影响。统计分析处理数据,得到反映切应力与细胞间动态粘附数关系的经验公式及粘附特征常数a,b值。a值反映红细胞的初始粘附数,b值反映随切应力增大,粘附数减小的速率。DX70实验组的a值大于DX40组的,而b值的情况相反。故结果显示切应力越大,粘附的红细胞越少;DX40使红细胞的粘附明显减少;DX70使红细胞粘附显著增加。由此提示不同长度的细胞桥接分子对红细胞的粘附影响不同,且临床上选用DX40作血浆扩容剂较DX70优越得多  相似文献   
6.
噬菌体治疗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噬菌体是能特异性感染细菌的病毒,早在其被发现之初,就被用于治疗细菌感染。但随着抗生素的发现,及其高效、方便、便宜的特点,很快在世界各地广泛应用,因此关于噬菌体的研究也逐渐放缓。近年来,由于细菌耐药问题逐渐严重,多重耐药菌不断出现,寻找新的抗菌药物成为目前抗感染治疗方面的重点及趋势,曾经快被人们淡忘的噬菌体疗法又再次受到临床研究人员的重视。此文基于国内外噬菌体的研究现状,综合归纳了噬菌体在细菌感染治疗方面的应用,并分析了噬菌体疗法的优势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课程设计中医学生的教育需求及教师的课程设计建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全国5个地区10所医学院校师生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教育需求和课程设计意见,参考塔巴目标模式课程设计步骤,论证课程设计方案。结果 584名学生中,仅11.8%(69名)的学生认为当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教育能完全满足其需求,需求得分居前四位的为手卫生、消毒灭菌隔离、医院感染概论和职业防护。352名教师中,72.7%(256名)建议设必修课;86.4%(304名)选择总学时8~24学时,12.5%(44名)选择24学时以上,被调查教师建议10个章节学时平均总和为19.5;需重点掌握13项、熟悉9项知识和技能;86.4%(304名)教师建议理论与见习学时比为1 ∶0.5及以上;53.4%(188名)教师建议采取理论大课+小组见习(含技能操作)+线上学习的形式;63.7%(224名)教师建议师资团队由医院感染管理科+感染病科+护理部教师共同组成。结论 当前医学生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教育远未完全满足需求,单独开课很有必要,建议设置16~24学时必修课,理论联系实践,多学科师资实施多元化教学,按照必修课考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破坏试验中不同浓度HBsAg对消毒剂效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对不同浓度的HBsAg采用定性破坏试验和定量破坏试验。观察HBsAg的破坏程度,确定对消毒剂效能的影响。结果:通过HBsAg定性破坏试验。证实HBsAg酶标检测试剂盒灵敏度为1ng/ml,有效氯含量为500ml/L,加入HBsAg悬液的浓度为100μg/ml,作用15min S/N值<2.1,当加入HBsAg悬液的浓度为30μg/ml时,作用30minS/N值仍>2.1,通过HBsAg定量破坏试验,证实当消毒剂的作用浓度相同时,HBsAg悬液的浓度为10μg/ml,作用15min,HBsAg残余量较作用6min时下降78.02%,而HBsAg悬液的浓度为32μg/ml时,只下降了60.19%,结论:所使用的HBsAg浓度越低,消毒剂最低有效浓度和最短有效时间将随之减小。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流槽系统,定量地研究年龄对健康人红细胞与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在本研究所选用的两个年龄阶段,其结果显示:①红细胞自身特性的改变对粘附的数目没有明显的影响,但随着年龄的增加粘附的强度增大;②在自体血浆存在时,随着年龄的增加红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增强。这可能与心脑血管病如心肌梗塞、脑血栓形成等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TTV DNA在肝组织表达特点。方法 选择TTV DNA高保守区设计一对引物,采用PCR扩增法,以地高辛标记TTV ORF1部分基因序列,合成Gla,G2b两种亚型的双链TTV DNA探针。应用巢氏PCR法筛选出TTV DNA阳性的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病人的肝组织标本共60份,同时用两种探针进行原位杂交。结果 TTV DNA主要见于肝细胞、肝癌细胞的细胞核内,极少数肝细胞胞浆内TTV DNA呈弱阳性。TTV DNA阳性细胞在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组织中均呈散在分布。肝癌组织与癌周组织中TTV DNA阳性细胞密集程度差别不明显。结论 TTV是一种嗜肝病毒,TTV DNA在被感染肝组织及肝癌的细胞核内表达及复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