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9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早期卧位踏车训练对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儿住院期间平衡能力和功能独立性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2020年2月至2022年8月收治进行HSCT治疗的儿童资料106例,但最终完成本研究病例69例,根据患儿HSCT出仓后是否采用卧位踏车训练,分为踏车组(32例)和非踏车组(37例)。2组患儿均行常规临床治疗和护理,并接受移植前后健康宣教,内容包含运动锻炼对移植患儿的益处和提供运动方案,运动方案的执行由家长监督完成,每日1次,每次20~30 min,训练频率为每周4~5 d;踏车组在此基础上于HSCT出仓后增加卧位踏车训练,每次30 min,5次/周,连续6周。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6周后(干预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儿童多维疲乏量表(PedsQLTM MFS)对2组患儿的平衡能力、功能独立性水平和疲乏度进行评估。 结果 干预训练6周后,踏车组患儿BBS评分[(31.73±4.88)分]、WeeFIM量表中的运动功能领域评分[(61.18±13.44)分]、WeeFIM量表总评分[(95.25±10.93)分]、PedsQLTM MFS评分中的一般疲乏维度得分[(61.86±10.41)分]、睡眠或休息疲乏维度得分[(60.36±6.90)分]均较组内干预前有显著改善(P<0.05),且改善程度优于非踏车组[(27.52±5.02)、(51.37±12.76)、(85.93±12.59)、(52.11±9.37)和(55.26±8.41)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期卧位踏车训练可显著改善住院期间HSCT患儿的平衡功能,促进患儿的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强制性诱导疗法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 纳入符合条件的2~3岁偏瘫型脑瘫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2组患儿均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辅以强制性诱导疗法,用限制性手托在患儿清醒状态下对健侧上肢持续固定3 h,期间对患侧手进行一对一强化训练,每次30 min,每日1次,每周5次,连续4周;观察组在强制性诱导疗法的基础上对患儿健侧大脑皮质运动区给予1.0 Hz的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每次20 min,每日1次,每周5次,连续4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治疗后),用Peabody精细发育量表(PDMS-2 FM)和Carroll上肢功能测试量表(UEFT)对患儿手的抓握、对捏和整个上肢功能进行评估。 结果 治疗后,2组患儿的PDMS-2 FM评分[对照组(72.23±8.55)分、观察组(77.41±9.44)分]和UEFT评分[对照组(24.67±5.14)分、观察组(29.78±6.28)分]均较组内治疗前[对照组(65.57±9.14)和(13.22±5.21)分;观察组(65.62±9.16)和(13.06±6.09)分]有显著提高(P<0.01),且观察组的PDMS-2 FM和UEFT评分较对照组提高更为明显,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强制性诱导疗法能有效改善偏瘫型脑瘫患儿的上肢运动功能,促进精细运动发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流行性乙型脑炎Vero细胞灭活疫苗毒种(P3毒株)在生产过程中的遗传稳定性,为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检测P3毒株鼠脑传代一代毒株、主种子、工作种子、疫苗及疫苗续传5代后病毒E蛋白基因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并与GenBank中乙脑病毒P3株(AF036919)进行比对分析,同时比较主种子、工作种子、疫苗及疫苗续传5代后毒株的病毒滴度、抗原含量及效价.结果 以上5代次病毒的E蛋白基因核苷酸及蛋白质序列完全相同,同源性均为100%,与GenBank中乙脑病毒P3株(AF036919)比较显示:核苷酸序列中第E9、E10、E324、E330、E1223、E1338基因位点存在差异,同源性为99.73%,其中只有E1223突变引起相应氨基酸aE408突变(L→S),同源性为99.80%,但该位点为非毒力相关位点,而其他位点均为沉默突变.4个代次疫苗毒株病毒滴度均≥8.0 lgLD50/ml,且各代次抗原含量及效价较为相似.结论 在生产乙型脑炎灭活疫苗(P3株)过程中建立的以Vero细胞为基质的乙脑毒种库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顾琴 《全科护理》2020,18(9):1109-1111
[目的]探究急诊绿色通道路径应用于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急救中对急救效率、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行急诊常规护理的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61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行急诊绿色通道路径护理的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61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病人护理前后急救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护理后进门-球囊扩张(D-to-B)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护理后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绿色通道路径应用于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急救中可明显提高急救效率,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开展,双胎妊娠的发生率明显上升[1].双胎妊娠属高危妊娠,其早产率、低体重儿(<2 500 g)或极低体重儿(<1 500 g)的出生率及围产儿病死率均高于单胎妊娠高[2].与单胎妊娠相比,双胎妊娠胎盘成熟早,卵磷脂/鞘磷脂比值提前达到成熟标准,提示双胎妊娠胎儿发育成熟明显早于单胎胎儿[3].因此,分娩时机和分娩状态的选择十分重要,处理不当易造成母婴损害.  相似文献   
7.
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血清NSE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杂性热性惊厥(FS)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的变化,了解复杂性FS发作后脑损伤情况。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对20例复杂性FS和10例有发热而无惊厥对照患儿于发作当日及发作10日的血清NSE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复杂性FS发作当日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发作10日的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FS发作当日,发作持续时间≥15min、发作次数≥2次及呈部分性发作患儿血清NSE明显增高(P<0.05),尤其是持续时间长或反复发作者。结论血清NSE能较全面反映复杂性FS后脑损伤程度,复杂性FS发作后有明显脑神经元损伤,长程发作或反复发作时神经元损伤更重。  相似文献   
8.
门脉高压症患者,多数久病迁延,对手术耐受性低,而缓解门脉高压的手术涉及面积广、损伤大、术中危险性高于普通腹部手术,术后并发症多,肝性脑病是其中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导致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做好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是提高手术疗效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9.
门脉高压症患者,多数久病迁延,对手术耐受性低,而缓解门脉高压的手术涉及面积广、损伤大、术中危险性高于普通腹部手术,术后并发症多,肝性脑病是其中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导致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做好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是提高手术疗效的重要环节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小儿神经发育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小儿不会主动描述病情、正确表达自身感受或检查不配合等情况,增加了小儿神经病学实习及教学的难度.通过对小儿神经病学临床实习带教工作的实践探索,认为实习过程中积极采用提问法、病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有助于提高小儿神经病学的临床实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