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非三唑及其注射液的含量,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快速、有效的分析手段。方法:采用汉邦公司Lichrosper ODS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以甲醇-10 mmol·L-1磷酸二氢钾(pH 7.5)缓冲液(6.5:3.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应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检测波长:235 nm,进样量:20μL。结果:地非三唑浓度在0.02~0.20 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9.98%,日内RSD为0.43%,日间RSD为1.3%,最低检测量为15 ng;样品中有关物质与主成分基线分离,中间体和降解产物不干扰测定。结论:该法专属性强,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作地非三唑及其注射液含量测定和有关杂质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银杏黄酮山奈酚的体外葡醛酸结合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旨在了解银杏黄酮山奈酚代谢的有关酶系及酶动力学参数。方法 采用苯巴比妥 (PB)、地塞米松 (DEX)、β 萘黄酮 (BNF)和地非三唑 (DIPH)诱导SD大鼠 ,与未诱导大鼠分别作为体外代谢的 5种不同酶源。取山奈酚和鼠肝微粒体 2 5℃下共孵育 ,HPLC法测定孵育液中剩余底物浓度。比较不同诱导剂处理的鼠肝微粒体对山奈酚代谢的催化活性 ,以未作任何处理的鼠肝微粒体为空白对照。结果 山奈酚在BNF和DIPH诱导的鼠肝微粒体中有较强的代谢作用 ,而在PB ,DEX诱导的鼠肝微粒体和空白组微粒体中的代谢较弱。在 0 .2g·L- 1的微粒体蛋白质浓度的孵育液中 ,山奈酚 (40mg·L- 1)经4 5min孵育后 ,分别有 6 2 .9% (DIPH ) ,4 0 .1%(BNF) ,2 1.1% (PB) ,2 3.7% (DEX)和 18.0 % (空白组 )的量被代谢。测得山奈酚在空白对照组、BNF和DIPH诱导的微粒体中的Km 值分别为 (1.85±1.0 5 ) ,(9.4 1± 2 .4 5 )和 (72 .4± 3.0 8) μmol·L- 1;Vmax值分别为 (2 .4 5± 0 .6 3) ,(7.5 5± 1.4 0 )和 (2 5 .2±1.0 8) μmol·g- 1·min- 1。结论 山奈酚在各种微粒体中被广泛代谢 ;BNF和DIPH葡醛酸转移酶的强诱导剂可使山奈酚Ⅱ相葡萄糖醛酸苷结合反应增强。  相似文献   
3.
木犀草素(苷)与药物代谢酶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木犀草素及其苷的各相代谢研究及其与药物代谢酶的相互作用。木犀草素的代谢主要受二相代谢酶介导,其苷首先在肠道被水解成苷元,再被吸收,代谢。木犀草素对一相代谢酶CYP3A有诱导作用,而对CYP1A,1B和2E有强抑制作用,此外木犀草素也是CYP2B6,CYP2C9和CYP2D6有效的抑制剂;木犀草素对二相代谢酶SULTs有强抑制作用;并对多种ABC转运蛋白有抑制作用。了解木犀草素及其苷与药物代谢酶的相互作用,对其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地非三唑与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和四方蒿提取物的代谢相互作用。方法:选取山奈酚、异鼠李素和四方蒿提取物作为二相代谢葡醛酸结合反应的底物,分别在空白、β-萘黄酮和地非三唑诱导的微粒体中进行体外二相代谢,采用HPLC法测定各底物的剩余量。选取槲皮素、山奈酚对地非三唑体外一相代谢进行抑制试验,采用HPLC法测定地非三唑的剩余量。结果:地非三唑诱导的鼠肝微粒体对山奈酚、异鼠李素和四方蒿提取物的二相代谢均强于BNF诱导的鼠肝微粒体(P〈0.01)。槲皮素或山奈酚对地非三唑的一相代谢有较强抑制作用,抑制常数分别为(12.41±0.26)μg·ml^-1和(7.97±0.08)μg·ml^-1。结论:地非三唑与上述黄酮类化合物在体外会发生代谢性药物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四方蒿片剂是由唇形科植物四方蒿(Elsholtzia blanda Benth)花序提取物制得的一种中药制剂。四方蒿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等地,其叶、花或全草均可入药,用于治疗感冒、痢疾、肝炎等病症,哈尼族民间用于治疗眼部疾病及呼吸道感染,其疗效甚佳。文献报道,动物实验模型表明,四方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微RNA-613(miR-613)靶向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1(PTBP1)对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  方法  采用RT-qPCR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miR-613及PTBP1 mRNA表达;体外培养Ishikawa细胞并对Ishikawa细胞进行干预,过表达miR-613、抑制PTBP1表达或共同过表达miR-613与PTBP1,分别检测Ishikawa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及PTBP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蛋白表达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613与PTBP1的靶向关系。  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613表达水平为0.48±0.09,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的1.03±0.11(P<0.05),PTBP1 mRNA表达水平为2.78±0.23,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1.01±0.12(P<0.05),miR-613与PTBP1 mRNA呈负相关关系(r=-0.523,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miR-613靶向负调控PTBP1表达;过表达miR-613与抑制PTBP1表达,Ishikawa细胞存活率、细胞迁移与侵袭数、PTBP1、MMP-2及MMP-9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过表达PTBP1逆转过表达miR-613对Ishikawa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抑制作用。  结论  miR-61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低表达,过表达miR-613可通过靶向抑制PTBP1表达,抑制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