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肺复苏后血管紧张素Ⅱ与醛固酮分离现象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后患者血管紧张素Ⅱ(AⅡ)与醛固酮(ALD)分离现象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放射免疫法测定60例心肺复苏后患者(A组)和35例健康成年人(B组)血中皮质醇(COR)、AⅡ和ALD的含量。结果(1)A组的COR为(471.54±29.78)nmol/L、AⅡ(97.69±13.35)ng/L、ALD(261.03±34.13)pmol/L均分别显著高于B组的(411.52±21.94)nmol/L、(63.70±9.71)ng/L、(242.91±21.03)pmol/L(P<0.05)。(2)在60例心肺复苏后患者中,低ALD的发生率为35%(21/60),高ALD率为51.67%(31/60)。(3)低ALD组的平均动脉血压(42.26±11.93)mm Hg,非低ALD组(53.59±9.88)mm Hg(P<0.05);低ALD组器官衰竭个数(3.81±0.73)、病死率90.48%、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发生率71.43%(16/21)、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61.91%(13/21),均分别高于非低ALD患者组[(2.55±0.69)、51.29%、46.16%和30.77%](P<0.05)。结论心肺复苏后患者中存在AⅡ-ALD分离现象并非罕见,而且病情更严重,预后更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头孢噻肟钠 /舒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5例 )给予头孢噻肟钠 /舒巴坦钠 2 .5g ,静脉滴注 ,每日 2次 ,对照组 (35例 )给头孢噻肟钠 2 .0g ,静脉滴注 ,每日 2次 ,疗程均为 7d~ 14d。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细菌清除率。结果 :治疗组临床痊愈率 80 .0 % ,总有效率 91.4 % ,细菌清除率 90 .0 % ;而对照组分别为 5 7.1%、6 8.6 %和 6 4 .3%。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 2 .9%。结论 :头孢噻肟钠 /舒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感染临床疗效优于头孢噻肟钠 ,是广谱、高效、安全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男性OSAHS患者血清Chemerin、Apelin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择0sAHS患者65例和健康对照组28例,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清Chemerin、Apelin水平,应用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对照组比较,OSAHS患者血清Chemerin、Apelin水平及HOMAIR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血清Chemerin和Apelin-12水平与AHI呈正相关(r=0.541和0.506,P〈0.01),与LSaO2和MsaO2均呈负相关(r=-0.451,-0.401和-0.428,-0.385,P值均〈0.01)。血清Chemerin和Apelin-12水平与HOMA-1R呈正相关(r=0.438和0.375,P〈0.05),血清Chemerin与血清Apelin-12水平两者呈正相关(r值=0.511,P〈0.01)。患者HOMA-IR变化与AHI、LSaO2、血清Chemerin和Apelin-12水平呈线性回归关系。结论OSAHS患者血清Chemerin、Apelin水平与胰岛素密切相关,同时与患者严重程度和低氧相关.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患者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与醛固酮 (ALD)的分离现象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放射免疫法测定 2 5例MODS患者 (A组 )和 35例健康成年人 (B组 )血中皮质醇 (COR)、AngⅡ和ALD的含量。结果 ①A组的COR为 (4 6 3 2 8± 2 9 5 5 )nmol/L、AngⅡ(90 0 1± 10 6 1)ng/L均分别显著高于B组 (4 11 5 2± 2 6 94)nmol/L、 (6 1 85± 9 81)ng/L (P <0 0 1)。而A组ALD的浓度 (191 44± 5 9 83)nmol/L显著低于B组 (2 34 5 1± 2 8 31)nmol/L (P <0 0 1)。②在 2 5例MODS患者中 ,低ALD的发生率为 5 6 % (14/ 2 5 ) ,高ALD率为 12 % (3/ 2 5 )。③低ALD组的平均动脉血压(6 2 3± 2 19)kPa低于非低ALD组 (7 98± 1 97)kPa ,P <0 0 5 ;低ALD患者其器官衰竭个数 (3 2 1±0 73)、病死率 (85 71% )均分别高于非低ALD患者组 (2 45± 0 6 9) %、 45 45 % ,P <0 0 5。结论 MODS患者中存在AngⅡ -ALD分离现象者并不少见 ,预示病情更严重 ,预后更差 ,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常见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肺炎衣原体(CP)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对194例常见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和20例健康对照的痰或咽拭子标本中CPDNA进行检测。结果 常见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四总感染率为23.7%(46/194);其中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组和肺炎组的感染率较高(分别为37.5%、28.6%、26.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其他各组感染率与对照组无显差异(P>0.05)。结论 CP感染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较为常见,而CPDKA的PC及检测适用于四感染的普查和筛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LTV)加呼气末正压(PEEP)机械通气(MV)治疗严重胸外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以28例常规潮气量(8~12ml/kg)MV为对照组,30例小潮气量(5~7ml/kg)加用PEEP的MV模式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血气,RR、HR、MAP、CVP、呼吸机所致肺损伤(VILI)、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发生率及ARDS病死率。结果两组PaO2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观察组PaCO2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出现6例VILI、4例MODS及死亡3例,对照组13例VILI、7例MODS、死亡5例。结论在ARDS治疗中采用小潮气量加PEEP及允许范围内高碳酸血症(PHC)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明显改善缺氧,减少VILI发生,从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AECOPD患者68例,根据患者入住时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水平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34例)和咪达唑仑组(34例)进行镇静治疗.右美托咪啶组予负荷剂量1.0 μg/kg,以0.2~0.8 μg·kg-1 ·h-1的剂量维持;咪达唑仑组予负荷剂量0.05 mg/kg,以0.06 ~0.2 mg·kg-1·h-1剂量维持;使Ramsay评分控制在3~4分.比较两组镇静起效时间、停用镇静剂后的苏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成功率、ICU住院时间和入ICU后28 d死亡率.同时比较镇静后呼吸抑制、循环及谵妄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咪达唑仑比较,右美托咪啶起效迅速[(49.80 ±8.20)s比(107.55 ±19.65)s,P<0.01],苏醒时间短[(18.90 ±2.30) min比(40.82±19.85) min,P<0.01],机械通气时间短[(4.9±1.6)d比(7.8±2.5)d,P<0.01],成功脱机拔管率高(79.4%比58.8%,P<0.01),ICU住院时间短[(6.5±2.5)d比(9.6±3.4)d,P<0.05].右美托咪啶呼吸抑制率低,血流动力学影响小,谵妄发生率低且持续时间短.两组28 d死亡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右美托咪啶可作为AECOPD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优先选择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换管的原因及换管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 (1)对ICU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1 062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非计划换管的发生率及原因.(2)将63例非计划换管患者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对换管原因进行比较.(3)将换管方法分为导引式换管组和喉镜插入换管组.结果 (1)非计划换管的发生率为5.83%(63/1 062).(2)老年患者的换管原因以痰痂阻塞多见占65.1%(28/43),与非老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非老年组躁动、咬扁导管或自主拔管占40%(8/20),明显高于老年组的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型号过小、气囊破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导引式换管组SaO2的下降显著低于喉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躁动、口腔出血及血压升高也较低.换管时间、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及心律失常两组差异不大.结论 (1)在气管插管非计划换管原因中,老年患者以痰液结痂堵塞常见,非老年患者以躁动、咬扁导管或自主拔管多见.(2)导引式气管插管更换方法简单易行、危险性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危重病人氧利用率(O2UC)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71例危重病人分为两组:A组(死亡组23例),B组(存活组48例),另设C组(正常对照组).所有患者于急诊入院时及入院后1,2,3,5,7和10 d分别抽取动、静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计算氧利用率,正常对照组仅作动、静脉血气1次并计算氧利用率.结果两组患者在24 h内氧利用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入院时A组氧利用率高于B组(P<0.05);入院第2天起,A,B两组氧利用率均迅速降低;其中A组氧利用率下降较B组更明显,且呈持续下降趋势;而B组于入院第5天起氧利用率逐渐回升到正常水平.结论危重患者氧利用率早期代偿性升高及后期降低的不同走势与病情程度、预后密切相关.氧利用率可作为危重病人动态的氧代谢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