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宜州市在达到传播阻断过程中血吸虫病疫情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按照卫生部血咨委制定的调查方案及其提供的数据库软件,收集1962~2008年期间宜州市血吸虫病防治相关数据录入数据库,用Ex-cel和SPSS 15.0分别分析其传播控制阶段、传播阻断阶段和传播阻断后监测阶段3个阶段人群、家畜病情变化、螺情变化和社会经济指标变化等。结果宜州市在达到传播阻断过程中,人群感染率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现有病人数在1965年和1970年大幅反弹后逐渐下降;晚期病人数仅在1964年小幅上升后逐渐减少;有螺面积在1965~1970年间反复波动后逐渐减少,之后在1980年和1982年再次小幅上升后逐渐减少;现有病人数随国民人均生产总值的增加逐渐减少。但1986年进入监测阶段后仅有较小面积残存螺点出现,无疫情回升,成果巩固。结论宜州市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的过程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疫情反弹与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应树立血防工作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思想,使血防工作真正成为"社会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2.
严格的新兵体格复查对保障部队安全稳定和正常训练,提高部队的战斗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适应新形势下建设现代后勤的总要求,武警天津市总队自主研发了新兵体格复查条形码管理系统,经过实践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文章概要介绍了自主研发的新兵体格复查条形码管理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特点、工作程序与使用流程、系统使用经验体会,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我总队卫勤应急保障分队作为2013年“武警部队后勤应急保障力量构成要素展示”的重要内容,为武警部队后勤保障力量建设提供了一次要素齐全、标准统一、设置规范的展示,在提升现代卫勤应急保障力量建设层次,增强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卫勤保障能力上作了先期探索。  相似文献   
4.
背景:从红非鲫鱼皮胶原蛋白酶解产物中分离血管紧张素抑制肽有待研究。目的:通过酶解红非鲫鱼皮胶原蛋白获取具有高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活性的肽。设计:采用正交实验法进行复合酶解,采用超滤、凝胶柱层析和高压液相色谱技术进行降压肽的分离。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品高值化利用实验室。材料:体质量(500±50)g红非鲫,由即墨热电厂罗非鱼分厂提供。方法:实验于2003-05/2004-05在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品高值化利用实验室完成。①采用稍作改进的Grossman和Bergman法提取红非鲫鱼皮胶原蛋白,通过菠萝蛋白酶和alcalase 2.4L组成的复合酶依次对胶原蛋白进行水解。将红非鲫鱼皮胶原蛋白水解物煮沸使酶失活。得到的红非鲫鱼皮胶原蛋白水解物通过截流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6000,4000,1000的超滤膜进行分离,得到3个组分,红非鲫鱼皮胶原蛋白水解物Ⅰ(相对分子质量6000~4000)、红非鲫鱼皮胶原蛋白水解物Ⅱ(相对分子质量4000~1000)和红非鲫鱼皮胶原蛋白水解物Ⅲ(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00)。②按照cushman等人的方法测定各组分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活性。将抑制50%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所需抑制剂浓度定义为IC50。③将具有最高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活性的红非鲫鱼皮胶原蛋白水解物上预先采用1.0 mol/L乙酸缓冲液(内含0.1%v/v吡啶,pH=4.0)平衡的sephadexG-25柱(1.6×100cm),检测波长220nm,对水解原液,RTCH-Ⅰ、RTCH-Ⅱ和RTCH-Ⅲ4个样品进行分离,收集活性峰,对每个活性峰测定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率。冻干后进一步用反相HPLC ODS-C18分析柱分离。得到各组的高活性组分,同样方法测定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率。④对4种高活性组分组分的样品均在110℃下用内含1g/L硫代乙醇酸的6 mol/L HCl真空水解,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氨基酸组成,采用HPLC法测定各组分的分子量。主要观察指标:①红非鲫鱼皮胶原蛋白水解物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活性(IC50值)。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肽的纯化结果。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肽的氨基酸分析。结果:①红非鲫鱼皮胶原蛋白水解物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活性:RTCH-Ⅰ,Ⅱ,Ⅲ组分的IC50值分别为2.82,3.30,2.23和0.31 g/L,其中RTCH-Ⅲ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活性最大。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肽的纯化结果:4个活性峰的IC50分别为3.5,2.12,1.56和0.65 g/L。采用反相HPLC分析柱(ODS-C18)对6k、4k、1k和ACF组分进一步分离,结果分别如图2、3、4和5所示。实验结果显示,高活性组分分别为Mr6000组分第4个峰以及Mr4000,1000和水解原液的组分第2个峰,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率分别为11.1%,89.9%,65%和49.7%,其中Mr4000组分第2个峰,显示出最高的抑制活性。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肽的氨基酸分析结果:具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活性的分离肽产物富含疏水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结论:红非鲫鱼皮胶原蛋白的复合酶水解产物中存在较高活性的血管紧张素抑制肽,该肽富含疏水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可以通过超滤、柱层析、液相色谱法从水解产物中分离。  相似文献   
5.
<正> Balo’s病又称同心圆硬化(Concetric Sclerosis),是一种极为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病理以脱髓鞘病变与髓鞘残留部分构成同心圆状的病灶的特征。作者通过MRI临床诊断1例本病,并采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MPPT),每疗程五天,每月施行一疗程,连续三个月,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报告如下: 患者,女,36岁,以“反复发作性旋转性眩晕伴呕吐两个月”,于99年元月15日入院,患者在无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宜州市1985年达到血吸虫病阻断标准后残存钉螺复现的特点和原因,为广西血吸虫病防治监测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宜州市1985年以来螺情监测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监测阶段,宜州市仍反复出现8处残存钉螺,面积共计16 007㎡;螺点最小面积20㎡,最大面积12 635㎡。其中监测早期,1986—1988年查出5处螺点,最大面积25㎡,最高密度12只/0.11㎡。1991—2011年查出3处螺点,1991年螺点面积677㎡,最高密度22只/0.11㎡,2005年螺点面积12 635㎡,最高密度48只/0.11㎡,2011年螺点面积2 590㎡,最高密度154只/0.11㎡。钉螺面积逐年增加、复现间隔年限延长、密度增大,未发现阳性钉螺。结论宜州市螺区环境复杂、查灭螺措施实施欠佳造成查漏、灭漏是钉螺复现的主要原因。今后要重视查灭螺效果和加强螺点周边区域的监测。  相似文献   
7.
药师是为人民生命健康提供安全药学服务的职业人群。药师征药品零售、使用领域,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保护人民健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药师“任职在岗”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比较CT和X射线对脊椎骨折的诊断效率,探讨X射线在脊椎骨折诊断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5月治疗过的30例脊椎骨折患者,并通过采用X射线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诊断,并对两种诊断的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在脊椎骨折患者中,X射线对前柱骨折的诊断率为91.5%,CT诊断率为96.9%,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X射线对中柱骨折的诊断率为28.6%,CT诊断率为52.9%,两者之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X射线对后柱骨折的诊断率为4.2%,CT的诊断率为13.1%,两者之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脊椎骨折诊断过程中,X射线可以进行辅助检查,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目的 评价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血吸虫病控制效果, 为今后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方法 收集2011- 2014年宜州市血吸虫病监测资料并进行疫情分析。 结果 结果 2011-2014年宜州市累计查螺面积为770.38 hm2 , 查出有钉 螺分布点2个, 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 流行区居民血清免疫学筛查3 524人, 血清抗体阳性38例, 2013年与其余3年 相比血清阳性率较高 (χ2 = 15.08, P < 0.05); 分别解剖野鼠和家犬432只和28只, 未发现血吸虫感染; 耕牛粪检1 697头, 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 结论 结论 宜州市各项血吸虫病监测指标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0.
<正> 呼吸系统疾病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病多发病,尤为COPD,以中老年者为多,是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重要疾病。尤因体质虚弱易患感冒,而诱发病况急性发作,症状迁延。为探索西医药物及中医经络的双重治疗作用,从而提高预防感冒和改善控制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疗效,自1999年6月至2000年3月,对经多种治疗,但仍反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