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4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解毒化瘀颗粒抑制急性肝衰竭小鼠肝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解毒化淤颗粒组、安宫牛黄丸组、乳果糖组,用D-GalN+LPS腹腔注射构建急性肝衰竭的小鼠模型,观察各组小鼠存活率,SYBR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肝细胞内天冬氨酸特异的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 成模后48 h存活率解毒化淤颗粒组高于其他药物组;促凋亡因子Caspase-3在解毒化淤颗粒组肝组织中表达量低,而在其他药物干预组及模型组中则高表达.结论 急性肝衰竭中Caspase-3表达与肝细胞凋亡程度有相关性,解毒化淤颗粒能下调内毒素肝损伤肝细胞Caspase-3表达并抑制其凋亡效应,降低肝衰竭小鼠死亡率,提示解毒化淤颗粒抑制肝细胞凋亡有可能是其防治急性肝衰竭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毛德文论治肝性脑病的经验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腑开窍"法是导师毛德文教授在辨病论治基础上提出的用于肝性脑病治疗的有效方法,是中医传统治法理论的提炼与升华。笔者从肝性脑病"通腑开窍"法治疗的理论渊源及应用两大方面展开阐述导师的学术思想,为肝性脑病的防治开启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脊穴点段针刺疗法对中风上肢痉挛患者上肢动脉血流速度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10例中风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Bobath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脊穴点段针刺疗法治疗,疗程为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上肢动脉血流速度及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钙结合蛋白S100β(S100β)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36%(53/55),对照组为76.36%(42/55),组间比较,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治疗后,2组患者的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情况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对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情况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观察组治疗2周、4周、8周后和对照组治疗4周、8周后的桡动脉、肱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2周、4...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茵陈术附汤加味对慢性肝衰竭阴黄证患者的短期干预作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00例慢性肝衰竭阴黄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综合治疗,试验组患者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茵陈术附汤加味,疗程均为8周。入组前比较组间基线特征,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指标差异及短期(3个月)的预后差异。结果:经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在降低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分级评分、恢复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且总有效率试验组为89.33%,对照组为62.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茵陈术附汤加味治疗慢性肝衰竭阴黄证能显著保护患者肝脏功能、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其死亡率,优于单纯西医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正>阳主阴从是中医学中的一种阴阳观,它强调人体生命活动中阳的主导地位,以及阴的从属位置。有关其与众阴阳观的关系众说纷纭,各持己见,本文就与其争论最多的阴平阳秘、阴阳平衡、阴阳合之间的关系逐一展开探讨,以明确其内在联系,进而论证阳主阴从在防病治病过程中的重要意义。1阳主阴从与阴平阳秘阳主阴从,实际上就是突出阴平阳秘基础上的阳气主导作用。阴阳的协调,关键在于阳气的旺盛和饱满。《黄帝内经》就说过"凡阴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解毒化瘀颗粒对急性肝衰竭小鼠肝脏TNFRⅠ与TNFRⅡ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拮抗肝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D-氨基半乳糖联合内毒素腹腔注射法构建小鼠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并分别予解毒化瘀颗粒、乳果糖、安宫牛黄丸干预治疗,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改变,TUNEL法检查肝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检测小鼠肝脏TNFRⅠ与TNFRⅡ的表达。结果:解毒化瘀颗粒干预组肝组织凋亡、坏死程度轻于模型对照组,免疫组化检测的肝脏TNFRⅠ表达量少于模型对照组(P<0.05),TNFRⅡ表达多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解毒化瘀颗粒可通过下调肝组织TNFRⅠ的表达、上调TNFRⅡ的表达途径抑制肝细胞凋亡,延缓肝脏坏死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对中医内科学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08级中医学本科生126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采取PBL教学法的一班(试验组)和采取LBL教学法的二班(对照组),采用期末进行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估。结果:两组学生的客观题成绩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接受了PBL教学法的学生在代表学生理解能力、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应用能力的主观题上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PBL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应用能力,能提高中医内科学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轻微肝性脑病(minim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MHE)在发病机制及诊疗方面的中西医研究进展。轻微肝性脑病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为肝性脑病(HE)发病过程中最早的表现形式,其特点是患者无可察觉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神经心理测试发现患者存在轻度神经认知功能异常。目前我国已经确立了统一的诊断标准,但MHE发病机制尚未能完全阐释,临床治疗仍缺乏规范化及统一的标准。中医药在MHE治疗中具有独特作用,但中医辨证论治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标准,多从实证、热证对MHE进行辨证论治,常见中医证型为热毒炽盛证和痰浊蒙窍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黄褐斑的取穴特点和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数据库中针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文献,建立黄褐斑的针灸临床处方数据库,采用SPSS19.0和Clementine 12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针灸治疗黄褐斑,所选经脉以膀胱经选用频次最高,其次为脾经、大肠经和胃经,所选腧穴频次最多主要为三阴交,其次为足三里、血海、曲池、合谷、肝俞。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穴位之间相关性最高的是足三里-血海-三阴交。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存在6个核心用穴群。结论:针灸治疗黄褐斑,以肝脾肾三脏同治,主以益肾助阳,辅以补脾养血,疏肝通络,重视交会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肝纤维化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将116例慢乙肝肝纤维化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恩替卡韦片口服,治疗组加用丹参注射液静滴,疗程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HBV-DNA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肝功能复常率比较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