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37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评价国产去甲万古霉素 (万迅 )上市后的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多中心、开放试验设计 ,对去甲万古霉素治疗临床革兰阳性菌感染中的临床与实验室不良事件进行观察记录与评价。结果 :本中心入选病例共 2 6 4例 ,合格病例 2 5 7例 ,其中临床不良事件发生 7例 ,与去甲万古霉素有关者 5例 ,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与皮疹 ,其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在入选病例中为 1 .89% ,在合格病例中为 1 .95 % ,临床不良反应多较轻微且为一过性 ;实验室不良事件发生 4 5例 ,其中与去甲万古霉素有关者 1 1例 ,主要表现为肾功能、肝功能异常及蛋白尿 ,其实验室不…  相似文献   
2.
经皮肤途径给药的利多卡因贴剂具有全身血药浓度低、药物集中于用药部位、全身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广泛用于外周神经痛的止痛,最近用于带状疱疹神经痛及其它类型疼痛的止痛。这些疼痛的治疗一般每次需3片或更多片贴剂持续用药12 h或更长时间。为此本文考察了每24 h一次或12 h一次,每次4片利多卡因贴剂,连续3 d给药后利多卡因的药动学和连续给药后粘剂的安全性、耐受性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以临床分离的一株肺炎克雷伯氏菌99-799株为研究对象,对其所产生的一种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的序列、亚型及基因定位进行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用β-内酰胺酶通用引物、blasHv引物扩增获得β-内酰胺酶及SHV型酶编码基因的片段,将SHV型酶PCR扩增产物克隆入pUCm—T载体,以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核苷酸序列,再通过GeneBank进行同源性检测确定其亚型和基因所在位置。肺炎克雷伯氏菌99—799株所含的一种β-内酰胺酶基因型为SHV型,与SHV-28编码基因序列完全相同,且位于细菌150bp的大质粒上,说明重庆地区有SHV-28亚型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仅有临床稀疏数据的儿童丙戊酸群体药动学.方法:收集667例儿童癫痫患者的常规治疗药物监测资料,将794对血药浓度-时间数据利用群体药动学理论经CPKDP程序处理,提取儿童群体药动学参数,再经Bayesian反馈法及二步迭代计算出儿童个体药动学参数.结果:儿童丙戊酸群体药动学主要参数Ke、Vm、CL在单用丙戊酸组分别为(4.5±2.2)h-1、(1.4±0.5)L·kg-1和(14.5±4.3)mL·h-1·kg-1;在合并其他抗癫痫药物时分别为(7.3±3.4)h-1、(1.4±0.6)L·kg-1、(24.8±9.3)mL·h-1·kg-1.预测浓度和实测浓度显著相关;合并PB、PTH、CBZ、CNP对丙戊酸的药动学有显著影响.结论:本研究对儿童丙戊酸给药方案个体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分析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CNKI全文数据库、万方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收集建库到2014年10月有关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按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选择文献和提取资料,采用RevMan5.3软件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空腹血糖(FPG)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1项研究,包括4 617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综合11项研究,阿托伐他汀纽HbA1c水平高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0,P<0.01,MD=0.15,95%CI:0.08~0.23);亚组分析表明阿托伐他汀会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升高,但对1型糖尿病患者则无影响;其对2型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升高基本呈剂量依赖性,10、20、80 mg亚组的均值差(MD)分别为0.13、0.26、0.50;通过不同随访时间的分析表明,阿托伐他汀组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而对于FPG水平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阿托伐他汀对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FPG水平无明显影响(Z=0.15,P=0.88,MD=0.02,95%CI:-0.26~0.30).结论 阿托伐他汀会轻度升高2型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挖掘和评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疗方案中建议试用的抗病毒药"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上市后的安全信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数据库2004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收录以"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为首要怀疑对象的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s,ADEs)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法和贝叶斯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法检测该ADE信号,重点评估胃肠、肝肾、神经以及代谢等系统所涉及的安全信号。结果纳入分析的11170959份ADEs报告中,以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s报告共10120份,发现该药不良反应信号累及多个系统,具有临床参考意义的高风险信号包括急性胰腺炎(ROR=4.32,IC-2SD=1.65)、细胞溶解性肝炎(ROR=20.90,IC-2SD=3.66)、高甘油三酯血症(ROR=27.80,IC-2SD=4.07)、脑室扩张(ROR=58.04,IC-2SD=4.26)、获得性脂肪营养不良(ROR=165.80,IC-2SD=6.10)等;另有高风险且说明书中未收录的安全信号包括呼吸急促(ROR=5.27,IC-2SD=1.79)、获得性范可尼综合征(ROR=122.34,IC-2SD=5.48)和线粒体毒性(ROR=225.12,IC-2SD=5.61),药物-不良事件组合的时间扫描图谱显示这3种安全信号与该药关联性较强。结论基于FAERS不良事件信号检测显示,COVID-19疫情中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除密切关注该药的急性胰腺炎、肝功能不全、高甘油三酯血症、脑室扩张、获得性脂肪营养不良等不良事件外,也应注意可能的呼吸急促、获得性范可尼综合征、线粒体毒性等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挖掘和评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加入的药物"磷酸氯喹"和《上海市2019冠状病毒病综合救治专家共识》中推荐加入的"硫酸羟氯喹"上市后的安全信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数据库2004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收录以"氯喹"及"羟氯喹"为怀疑对象的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s,ADEs)报告,提取排名前200位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报告进行指定医疗事件(designated medical event,DME)筛选,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比法(PRR)检测ADR信号,重点评估和比较出现DME的系统器官分类(SOC)中的安全信号,并对DME进行分析。结果: 提取FAERS数据库得到氯喹与羟氯喹ADEs报告数量分别为1 128例和29 639例;氯喹严重不良事件(serious adverse event,SAE)占比57.89%,羟氯喹占比26.60%。经DME筛选,共涉及7种SOC,其中眼部疾病与呼吸系统相关ADR中,羟氯喹检出的信号较多;皮肤和皮下组织类疾病,2种药物信号检出数量大致相等;心脏、血液及肝胆系统相关ADR中,信号主要集中在氯喹;耳部系统相关ADR中,信号检出较少。另外,氯喹检出的7种DME中尖端扭转型室速信号值最高,羟氯喹检出的4种DME中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信号值最高。结论: 基于真实世界的ADR信号检测有助于新冠疫情中氯喹与羟氯喹的安全性评价,降低临床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亚抑菌浓度(sub-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亚-MIC)木犀草素降低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对呼吸道上皮细胞HBE感染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抗感染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木犀草素对大肠埃希菌临床株E367的MIC值,采用多功能酶标仪测定亚-MIC木犀草素对细菌生长的影响,采用CCK-8法测定亚-MIC木犀草素处理大肠埃希菌对HBE细胞毒性的影响,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细胞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测定p-p65/p65、p-IκBα/IκB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4 MIC-1/32 MIC木犀草素对大肠埃希菌的生长没有影响,且能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大肠埃希菌对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毒性。大肠埃希菌感染细胞后其炎症因子IL-6、IL-8、TNF-α水平和p-p65/p65、p-IκBα/IκBα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与细菌处理组相比,木犀草素和大肠埃希菌共同处理细胞后其IL-6、TNF-α水平及p-p65/p65、p-IκBα/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细胞因子IL-8水平几乎不变。结论:木犀草素可能通过免疫调节抑制大肠埃希菌对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感染作用。  相似文献   
9.
洛芬待因缓释片对癌痛和术后痛的双盲模拟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阿片类与非甾体抗炎药的复方制剂已被广泛用于缓解各类疼痛。可待因作为中枢镇痛药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联合应用。观察洛芬待因(布洛芬/可待因)缓释片治疗癌痛和手术后疼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双盲、双模拟、自身交叉对照法,18例癌痛患者均接受洛芬待因缓释片400/26mg、可待因片30mg、安慰剂3次服药。60例术后疼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洛芬待因缓释片400/26mg和可待因片30mg的治疗。结果 纳入疗效分析的合格病例共78例,洛芬待因缓释片的临床镇痛效率与可待因片相当,两药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对于术后疼痛患者洛芬待因缓释片平均镇痛持续时间长于可待因,两药有显著性差异(P&;lt;0.05)。试验中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洛芬待因缓释片治疗癌痛和手术后疼痛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黄芩苷/黄芩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抗药性的逆转作用,并初步探索其逆转机制。方法:以平皿法测定黄芩苷/黄芩素与苯唑西林对MRSA的协同抗菌效力;以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芩苷/黄芩素协同苯唑西林对MRSA生长密度的抑制作用;以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a)胶乳凝集试剂盒检测黄芩苷/黄芩素对PBP2a生成的抑制效力。结果:黄芩苷/黄芩素联合苯唑西林对临床分离的MRSA有显著的协同抗菌作用,16μg·mL-1的黄芩素即可显著逆转MRSA对苯唑西林的高度耐药;黄芩苷/黄芩素对MRSA产生PBP2a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黄芩苷/黄芩素可通过抑制MRSA产生PBP2a来逆转其对苯唑西林的高度耐药,这一现象从理论上为临床治疗MRSA感染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