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笑笑  吕淑贤  陈世贤  李晓  李羚  黄欣 《中国药房》2023,(8):983-987+999
目的 对托伐普坦治疗低钠血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再评价。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收集托伐普坦治疗低钠血症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检索时限为建库起至2022年6月15日。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PRISMA声明评价纳入文献的报告质量,采用AMSTAR2量表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采用GRADE工具评价纳入文献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结果 共纳入6篇文献,其中1篇为系统评价,5篇为Meta分析,共56个结局指标。PRISMA评分为15.0~20.5分,报告质量均为中等。AMSTAR2量表评价结果显示,5篇文献的方法学质量等级为极低质量,1篇文献为低质量。GRADE证据质量评价结果显示,中级指标6个,低级指标13个,极低级指标35个,无法评价指标2个,造成降级的主要因素为局限性、不一致性、不精确性及发表偏倚。在有效性方面,托伐普坦可有效升高患者的血清钠浓度、增加尿量、降低体质量、缩小腹围、缓解水肿、降低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在安全性方面,托伐普坦引起的总不良...  相似文献   
2.
研究痹病的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实践及现代医学发展,对痹病的内涵与外延进行科学界定,以促进痹病的学科发展。论述痹病的狭义与广义、病因病机的认识与发展、治疗的三原则及预防调摄;对痹病病名进行规范化研究,提出以五体痹、五脏痹理论指导风湿性疾病关节外损害的诊疗,通过特殊痹探索当代痹病理论研究和临床分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通过总结中医理论中诸多有关昼夜节律的理论,探讨中医天人相应、因时制宜观点对现代痹病防治的启示,归纳总结出随阴阳消长顾护阳气、五脏各主其时补益脏腑、随昼夜变化分时服药、结合子午流注进行时间治疗等可应用于临床实践中的指导思想,以期中医昼夜节律理论能够在中西医结合防治痹病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白细胞介素-22(IL-22)干预类风湿关节炎(RA)成纤维滑膜细胞(FLS)以期明确IL-22促进其增殖的机制.方法 无菌条件下获取的RA滑膜组织,应用组织块分离法培养RA-FLS,含10% FBS的DMEM培养基进行细胞传代培养,并对第4~5代FLS应用vimentin/CD68进行免疫组化法鉴定;不同浓度的IL-22干预FLS培养24、48、72 h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程度;联合IL-22和/或AG490干预FLS,于冰面上用含蛋白酶抑制剂的细胞裂解液获取细胞总蛋白,再经超声、离心提取、蛋白定量后,Western blot法检测STAT3、ERK1/2、P38蛋白及其磷酸化蛋白的表达,统计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不同浓度IL-22干预FLS的增殖均较对照组呈梯度增高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IL-22干预时间的延长,STAT3总蛋白表达相对灰度值的整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但是其磷酸化蛋白表达相对灰度值整体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在干预的不同时间点STAT3磷酸化蛋白相对表达量较基线0 h时均显著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IL-22干预后的ERK1/2和P38总蛋白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相对灰度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50 ng/mL IL-22和100 μmol/L AG490干预FLS不同时间后,细胞的增殖程度较单用IL-22干预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IL-22以浓度依赖方式促进RA成纤维化膜细胞STAT3蛋白磷酸化所介导的细胞增殖,而非ERK1/2和P38蛋白所介导的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5.
6.
在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体质起着重要作用。体质能够决定肺癌的易感性,气虚质等偏颇体质较正常人更易罹患肺癌。针对易患肺癌的体质类型,及早进行干预,改善偏颇体质,有助于阻止其向肺癌的发展;体质直接影响肺癌的转移、复发,其中正气虚,瘀血内阻是重要病机。体质影响肺癌的治疗效果,结合患者的体质进行辨体论治,比单纯辨证论治疗效更好。肺癌与中医体质的研究对肺癌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总结经方合方理论及其应用优势和组方思维,检索文献报道的临床疗效显著的治痹经方合方,纳入小乌桂汤、芍药甘草汤合四妙散、当归四逆汤合四物汤合通脉四逆汤、甘草附子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等合方,从方剂组合、药物配伍、适用范围、现代研究等方面探讨经方合方治疗风湿痹病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认为,癌症的发病与人体正气虚弱,脏腑功能失调,瘀毒蓄积有关。中医"八法"中的下、和、消、补法针对癌症的病因病机,可以应用治疗癌症的不同阶段。在临床癌症治疗中下、和、消、补法各有特点,侧重不一。下则在急,和则在缓,消则在久,补则在始终,探究这4法在癌症治疗中的辨证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经标准剂量阿达木单抗(ADA)治疗缓解的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减停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TNFi)后病情复发情况及预测因素。方法 前瞻性纳入经ADA(40 mg/2周)连续治疗12次以上,达到ASAS20改善且Bath疾病活动指数(BASDAI)<4后并维持8周以上,减停TNFi的AS患者63例。每隔12周随访1次,共随访52周,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骶髂关节X片分级、病程等基线资料及治疗情况,记录并分析病情复发情况及BASDAI、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评分(ASDAS)、腰背痛评分(LBP)、Bath强直性脊柱炎测量指数(BASMI)、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等变化情况。通过Cox回归模型及绘制ROC曲线分析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57例患者完成随访,52周内有22例(38.6%)复发,复发中位时间31周。完全停药患者复发率(89.0%)高于TNFi减量、TNFi停药患者(P<0.001);而TNFi停药患者与减量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1,P=0.791)。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示基线期LBP高(HR=1.438,P=0.027)、BASMI评分高(HR=1.29,P=0.049)是减停TNFi后复发的危险因素,随访期维持药物治疗是复发的保护因素(HR=0.209,P=0.001)。复发ROC曲线结果显示基线LBP、BASMI评分及随访期治疗情况三者的联合因素对复发具有高预测能力(AUC=0.819,敏感度0.772,特异度0.718)。结论 经TNFi治疗缓解的AS患者减停TNFi后复发率较高。基线高LBP和BASMI评分及无药维持治疗是减停TNFi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聚类方法探讨基于临床表现和肌炎特异性抗体的特发性炎症性肌病(IIM)的疾病分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2019年期间就诊于南方医院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IIM患者,收集血清肌酸激酶(CK)、间质性肺炎(ILD)、合并肿瘤、肌炎特异性抗体等临床资料,通过二阶聚类法进行疾病分类,并分析不同聚类组的临床特征。结果 共71例IIM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多发性肌炎(PM)30例(42.3%),经典皮肌炎(DM)20例(28.2%),无肌病皮肌炎(CADM)16例(22.5%),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肌病(IMNM)5例(7.0%);二阶聚类将IIM分为3类;第1类患者典型临床特征为皮疹、抗MDA5抗体阳性和低蛋白血症(P< 0.05),CK正常或略高,主要对应CADM[占15例(51.7%)];第2类患者CK值及抗SRP抗体阳性率显著较高(P<0.001),对应IMNM[占4例(57.1%)];第3类主要为PM患者,以抗合成酶抗体阳性为主要特点(P=0.022),与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ASS)密切相关[占17例(48.6%)]。结论 本研究基于临床和血清学特征(特别是肌炎特异性抗体)的聚类分析表明IIM可分为3个亚组,其中ASS是具有独特临床特征的IIM疾病亚群,研究提供了新的IIM分类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