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人体内细胞色素P450 2C9酶突变等位基因CYP2C9*3对格列本脲和氯诺昔康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对83名无血源关系的受试者进行CYP2C9*3等位基因的筛查,基因型为CYP2C9*1/*3(n=7)和*1/*1(n=11)的受试者分别参加了格列本脲和氯诺昔康的人体药代动力学试验。采用LC/MS/MS法分别测定受试者口服格列本脲(2.5 mg)和氯诺昔康(8 mg)后不同时刻血浆中格列本脲和氯诺昔康的浓度。结果两组受试者口服格列本脲后,CYP2C9*1/*3组AUC0-∞显著增加,为CYP2C9*1/*1组的1.5倍,CL/F降低了40%;两组受试者口服氯诺昔康后,CYP2C9*1/*3组AUC0-∞亦显著增加,为CYP2C9*1/*1组的2.2倍,CL/F降低了55%。结论CYP2C9酶的突变等位基因CYP2C9*3对格列本脲和氯诺昔康的药代动力学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2.
鹿茸多肽对骨、软骨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用3H-TdR参入法观察鹿茸多肽对兔助软骨细胞、人胚关节软骨细胞及鸡胚头盖骨成骨样细胞DNA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0~50μg/ml鹿茸多肽能明显刺激软骨细胞和成骨样细胞的增殖,其增殖作用有明显的量效关系且无种属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鹿茸多肽( P A P)治疗骨折的作用机理。方法:离体观察鹿茸多肽对3 H Td R 掺入家兔肋软骨、人胚关节软骨及鸡胚头盖骨成骨样细胞的影响;整体利用大鼠完全缺损性挠骨骨折模型,观察鹿茸多肽 10 和 20 m g·kg- 1剂量对骨痂的形成、骨折的愈合以及骨痂内羟脯氨酸和钙含量的影响。结果:离体试验表明,鹿茸多肽10~50 m g· L- 1对家兔和人胚软骨细胞以及鸡胚头盖骨成骨样细胞都有促进有丝分裂作用,提示鹿茸多肽的细胞增殖作用无种属特异性。整体鹿茸多肽能明显加速骨痂的形成及骨折的愈合,明显增加骨痂内羟脯氨酸和钙含量。结论:鹿茸多肽通过促进骨、软骨细胞增殖及促进骨痂内骨胶原的积累和钙盐沉积而加速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侧脑室注射给药法诱导大鼠脑缺血耐受的情况.方法 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长期脑缺血模型(MCAO),分别采用不同的GDNF给药法处理动物,并设生理盐水对照.TTC法测定梗死体积, Bederson法评定神经功能缺失.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GDNF侧脑室注射给药法可明显降低大鼠脑梗死体积(P<0.01),减少神经功能缺失(P<0.01).结论 侧脑室脑脊液注入GDNF给药是突破血脑屏障,有效发挥GDNF等神经保护剂作用的可靠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文献报道6-MP的疗效和毒性与其代谢过程相关酶的基因多态性相关,TPMT是6-MP代谢过程的关键酶之一,能特异地催化6-MP甲基化而失活,从而影响其主要活性代谢产物TGNs的形成。为了研究患儿应用6-巯基嘌呤产生严重骨髓抑制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15种黄酮与黄酮醇类化合物对细胞色素P450酶 (cytochrome P450,CYP)1A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HepG2细胞中各CYP1A1 mRNA的表达.结果 黄酮、6-羟基黄酮、槲皮素、黄芩素、野黄芩苷、野黄芩素和白杨黄素是CYP1A1的强诱导剂,50 uM 浓度时诱导超过10倍;黄芩苷是中等程度诱导剂,诱导倍数为7.68;桑黄素、木犀草素、汉黄芩素和山萘酚是CYP1A1弱诱导剂,诱导倍数在2-3倍左右.而7-羟基黄酮、漆黄素、芹菜黄素是CYP1A1的弱抑制剂,抑制倍数在2-3倍.结论 黄酮与黄酮醇类化合物对CYP1A1的诱导作用存在很大的差异,其诱导作用的强弱与其结构有关.黄酮与黄酮醇类化合物对CYP1A1表达的强诱导作用,能加速一些前致癌物转化为致癌物,我们的研究为黄酮制剂的安全性提供了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卡马西平血药浓度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服用卡马西平(CBZ)的癫痫患者80例,观察疗效.根据疗效分为有效组和耐药组,同时测定其血药浓度;将有效组和耐药组的CBZ血药浓度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在80例患者中,有效组49例,耐药组31例.耐药组的CBZ血药浓度略高,对两组每公斤体重血药浓度进行t检验(t=0.313,P=0.756),无统计学差别.结论 耐药组卡马西平剂量高于有效组,差异显著,而血药浓度无统计学差异,提示疗效不佳时不能盲目增加剂量.  相似文献   
8.
在非甾体抗炎药氯诺昔康的生物等效性试验中发现1名药物慢代谢者携带药物代谢基因CYP2C9*3突变位点,并携带一个新CYP2C9多态性位点—CYP2C9*13。CYP2C9酶的基因多态性通过影响酶的活力,改变底物药在体内的清除率。因此,CYP2C9突变体的携带者将面临着底物药的用药安全问题,特别是有效剂量和毒性剂量距离近的药物,如华法林、甲苯磺丁脲和苯妥英钠等。筛查CYP2C9基因型,有助于提高CYP2C9酶底物药的用药安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中药有效成分对HepG2细胞中CYP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8种中药有效成分对细胞色素P450酶(cytochrome P450,CYP)1A1,2E1,3A4和3A5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HepG2细胞中各CYP mRNA的表达。结果黄芩苷、黄芩素和青蒿素在不同浓度下均明显地诱导CYP1A1的表达。与黄芩苷和黄芩素相比,青蒿素对CYP1A1的诱导作用较弱。七叶皂苷钠、黄芩素和青蒿素能明显诱导CYP3A4的表达。结论HepG2细胞可作为CYP诱导剂的体外筛选模型。黄芩苷、黄芩素、青蒿素和七叶皂苷钠对CYP1A1或CYP3A4的诱导作用,为中西药代谢性相互作用及毒理学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癫痫患者外周血中MDR1(多药耐药)C3435T位点基因分型,分析C3435T基因多态性与患者血药浓度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服用卡马西平的癫痫患者80例,根据疗效分为有效组和耐药组,同时测定其血药浓度;采用PCR-RFLP(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其MDR1C3435T位点的基因型。将有效组和耐药组的CBZ血药浓度及基因型进行比较。结果有效组与耐药组基因型进行χ2检验(χ2=2.825,P=0.244),无统计学差别。结论MDR1C3435T基因多态性与抗癫痫药CBZ的血药浓度及疗效没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