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分析妇科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探讨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以便减少妇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进行妇科开腹或腹腔镜手术的患者880例,其中440例接受护理干预的患者作为观察组,440例应用传统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0.45%,对照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73%,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时间、体位、凝血功能、术后护理以及患者年龄、合并症等都对妇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28层MSCT在新生儿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ccHD)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手术证实的35例新生儿CCHD进行回顾性心电门控128层MSCT扫描,分析新生儿心脏CT检查特殊的扫描技术,并与超声心动图比较。结果所有新生儿均成功完成MSCT。心脏扫描。本组35例新生儿复杂型CHD中,MSCT共检出93个心内外结构异常,超声心动图则检出86个,两种检查方法对于显示畸形部位数目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205)。但超声比MSCT多发现3例房/室间隔缺损及2例肺动脉瓣狭窄,而MSCT比超声心动图多发现12例心外血管畸形。结论 MSCT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技术能较好评价新生儿复杂型CHD,弥补超声心动图对心外血管畸形显示能力低的缺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放射科护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某院放射科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风险组,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风险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纠纷及护理差错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风险组患者护理纠纷及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科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有效的降低了护理纠纷及护理差错发生率,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传统开胸手术与胸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支气管囊肿的经验,分析两种手术的可行性及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3年1月至2叭5年11月收治的先天性支气管囊肿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均经产前超声检查获得初步诊断,经产前评估及出生后增强CT检查明确诊断,最后经手术确诊。手术方式分为传统开胸手术及胸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胸腔引流管留置情况,探讨小儿胸腔镜手术治疗支气管囊肿的可行性及风险。结果共13例确诊,12例手术,1例家属决定暂不手术。手术病例中,女性6例,男性6例,男:女=1:1。左右侧比为1:1,其中6例手术诊断为支气管囊肿,3例合并肺囊腺瘤,3例合并肺隔离症。5例术前准确诊断为支气管囊肿,7例诊断为肺囊腺瘤或肺隔离症。手术年龄最小5 d,最大1岁,平均手术年龄4.8个月。5例采取传统开胸手术;7例采取胸腔镜手术,其中1例2月龄患儿因术中须行肺叶切除而增加辅助切口。所有手术病例均治愈。结论先天性支气管囊肿属于少见疾病,由于存在感染以及占位的风险,建议早期手术。胸腔镜下操作,对于婴幼儿病例,不会增加手术风险,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输卵管积水介入栓塞术的护理要点.方法 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我科介入治疗的180例患者,共250条积水输卵管,予以了介入性输卵管积水放水预处理及铂金弹簧圈栓塞术,同时在放射介入栓塞术前、术中、术后予患者相应的护理配合.其中疼痛护理是输卵管积水介入栓塞术的护理重点,我们把疼痛分成5级,第3级是患者疼痛忍受线.结果 所有患者在我们护理干预下,都在3级疼痛以下轻松成功地完成了手术.结论 对应可行的护理干预在病人配合输卵管积水栓塞术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在减轻患者心理负担的同时,改变常规的护理方式,极大地减轻了患者肉体上的疼痛,从而使手术得以顺利完成,得到了病人与医生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hEXO1基因多态性与广东汉族妇女宫颈癌易感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收集123例经病理学确诊为宫颈癌的新发患者为病例组,274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对hEXO1基因A238G多态位点进行分型,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该多态位点与宫颈癌易感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318,P=0.85);以GG基因型作为参照,AG、AA基因型均没有显著增加个体患宫颈癌的风险(OR分别为0.80和0.79,95% CI分别为0.342~1.873和0.347~1.802).结论 hEXO1基因A238G多态性与广东汉族妇女宫颈癌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MSH2-118T>C基因多态性与广东汉族妇女宫颈癌易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收集113例经病理学确诊为宫颈癌的新发患者为病例组,280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对hMSH2基因-118T>C多态位点进行分型,采用非条件逻辑回归分析统计该多态位点与宫颈癌易感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以TT基因型作为参照,TC、CC基因型均没有显著增加个体患宫颈癌的风险(OR分别为1.10和1.14,95%CI分别为0.69-1.77和0.34-3.82)。结论 hMSH2基因-118T>C多态性与广东汉族妇女宫颈癌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