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12 5I标记的整合素αVβ3 拮抗多肽 (12 5I RGD 4CY)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及药物代谢动力学。方法 应用Iodogen法行12 5I标记RGD 4CY多肽 ,经小鼠尾静脉注射给药 ,分别在10、30、6 0、12 0和 2 4 0min不同时相点测量血液及各主要组织器官的放射性浓度 ,计算获得其体内生物学分布与药物代谢动力学数据。结果 RGD 4CY能够被12 5I有效标记 ;给药后在血液、肾脏、肝脏有较高的放射性分布 ,小肠、肺脏、肌肉呈低水平放射性分布 ;其分布相半衰期为 9.17min ,消除相半衰期为831min。结论 静脉注射12 5I RGD 4CY后 ,组织本底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低水平 ,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符合二房室模型特征 ,在体内的分布与消除为一级线性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2.
改良犬原位背驮式肝移植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犬肝脏解剖学特点,探索建立改良的犬同种异体原位背驮式肝移植模型。方法对15只杂交犬的肝脏进行活体和尸体标本的解剖观察。结果犬肝共分7叶,门静脉分左右支进入肝脏,门静脉左支供应约70%肝组织(Ⅰ、Ⅱ、Ⅲ、Ⅳ、Ⅴ叶),门静脉右支供应约30%肝组织(Ⅵ、Ⅶ叶),分别阻断门静脉左、右支后5 min左右门静脉压力达到峰值,并迅速回复至门静脉正常压力值上限范围内;肝动脉和胆管与门静脉分支伴行进入各肝叶;左肝静脉粗大,可以作为肝静脉重建的流出道,其余3~6支肝静脉可以分别结扎,肝后下腔静脉易于与肝脏分离。结论犬肝的解剖学特点适宜于建立改良的原位背驮式肝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出胆管囊状扩张症的临床分型及针对不同分型的治疗策略和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6月至2010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434例胆管囊状扩张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和重新分析患者腹部CT、MRI、MRCP和胆道造影检查结果,根据胆管囊状扩张病变累及胆管树的部位及范围,结合其临床病理特征、发病因素及适用的手术方式提出一种新的胆管囊状扩张症的临床分型;分析新分型中不同胆管囊状扩张症的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围手术期结果、随访结果等资料,针对不同分型胆管囊状扩张症制订治疗策略和手术方法.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理论频数<5或总观测频数< 30时,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根据囊状扩张病变累及胆管树的部位及病理特征将其分为5种类型:(1)A型:周围肝管型肝内胆管囊状扩张.A1型:囊状扩张病变局限分布于部分肝段;A2型:囊状扩张病变弥漫分布于全肝.(2)B型:中央肝管型肝内胆管囊状扩张.B1型:单侧肝叶中央肝管囊状扩张;B2型:囊状扩张病变同时累及双侧肝叶主肝管及左、右肝管汇合部.(3)C型:肝外胆管型胆管囊状扩张.C1型:囊状扩张病变未累及胰腺段胆管;C2型:囊状扩张病变累及胰腺段胆管.(4)D型:肝内外胆管型胆管囊状扩张.D1型:囊状扩张病变累及单叶中央肝管和肝外胆管;D2型:囊状扩张病变累及双侧肝叶中央肝管和肝外胆管.(5)E型:壶腹胆管型胆管囊状扩张.本组434例胆管囊状扩张症患者中,A型24例(A1型17例、A2型7例),B型13例(B1型10例、B2型3例),C型300例(C1型56例、C2型244例),D型96例(D1型17例、D2型79例),E型1例.24例A型患者中,14例伴有先天性肝纤维化,16例合并多囊肾病,区别于其他各型患者.手术方式:24例A型患者中,17例A1型患者行部分肝切除术,3例A2型患者行肝移植,1例A2型患者行囊状扩张病变穿刺引流术,3例A2型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13例B型患者中,12例患者行肝切除术,1例患者合并胆管癌,采用非手术治疗;300例C型患者中,286例患者行肝外囊状扩张病变切除+胆管空肠吻合术,14例患者因囊状扩张胆管恶变行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96例D型患者中,35例患者行肝外胆管囊状扩张病变切除+肝切除(肝内胆管囊状扩张病变累及的部分肝组织)+胆管空肠吻合术,59例患者仅行肝外囊状扩张病变切除术,1例D1型和1例D2型患者伴有胆管癌,行根治性切除术;1例E型患者行EST治疗.399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l~15年,平均随访57个月.33例患者出现胆管空肠吻合口狭窄和(或)结石.24例患者并发胆管癌,其中15例患者于随访期内死亡.46例患者因复发性胆管炎伴有吻合口狭窄或结石、肿瘤实施再次手术治疗(胆管空肠再吻合术、内镜下胆管取石术、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等).其余患者无相关临床症状或偶发轻度的胆管炎,经对症治疗缓解.D型患者中联合肝切除者与仅行肝外胆管囊状扩张病变切除者的症状缓解率、狭窄和(或)结石复发率、再手术率分别为88.2%(30/34)、8.8% (93/34)、11.8% (4/34)和64.4%(38/59)、28.8%(17/59)、35.6% (21/5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的胆管囊状扩张症分型基于囊状扩张病变累及胆管树的部位及其病理特征,对于不同分型的胆管囊状扩张症选择不同的治疗策略和手术方法具有明确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肝门部胆管癌(H-CC)占肝外胆管癌的58%~75%,手术切除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主要手段,但手术切除成功率较低,术后长期生存率低。因此早期发现,积极手术治疗是提高预后的有效措施。现将1999-07~2004-09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51例的资料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1例。男34例,女17例;年龄32~73  相似文献   
5.
胃癌组织中细胞凋亡和bcl-2基因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探讨细胞凋亡和bcl-2基因蛋白与胃癌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和免疫组化法对40例胃癌、25例胃粘膜组织中细胞凋亡和bcl-2基因蛋白进行检测。结果:胃癌组织中80.0%(32/40)凋亡细胞为( ),7.5%(3/40)为( );胃粘膜组织中80.0%(20/25)为( ),20.0%(5/25)为( )。85.0%(34/40)的胃癌bcl-2基因蛋白表达阳性,64.0%(16/25)的胃小凹底部上皮bcl-2基因蛋白表达阳性,而表面上皮则不表达。结论:细胞凋亡受抑制和bcl-2基因蛋白过表达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胆管癌的浸润和转移具有其自身的特点,经淋巴转移是胆管癌的主要转移方式之一,以局部淋巴结转移为主,较少发生远处转移.由于胆管的解剖部位的特点以及其与周围神经、包括多种神经肽的密切关系,其神经周围浸润转移途径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除浸润转移、种植转移、淋巴道及血道转移等途径之外,经神经周围浸润和转移是胆管癌的一种重要病理特征,对胆管癌细胞与神经纤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胆管癌神经周围浸润转移过程的调控因子的研究是近年的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淋巴间质性胃癌和胃溃疡癌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应用EB病毒潜在膜蛋白-1原位杂交技术对9例淋巴间质性胃癌和78例胃溃疡癌进行了检测。结果,9例淋巴间质性胃癌EB病毒潜在膜蛋白-1检测全部阳性,而78例胃溃疡癌中仅检出2例阳性。结果提示,淋巴间质性胃癌与EB病毒的感染有关,而胃溃疡癌则与之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8.
34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患者,术后发生胆管狭窄4例。均曾行内镜、鼻胆管引流、球囊扩张、内支架置入治疗;其中2例行二次肝移植术,1例行胆肠吻合术.1例持续行内镜治疗。该并发症重在预防,一旦发生可采用上述不同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人胆管癌细胞系 QBC939 细胞脱落过程形态学变化,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光镜、扫描电镜观察原位培养的人胆管癌细胞系 QBC939 及其脱落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收集脱落细胞,保存在悬浮状态,分别在1、2、4、8、12和24 h接种,计数其1 h后贴壁细胞数并观察其生长情况。结果 人胆管癌细胞系QBC939培养至第 5 天时,光镜可见大量的脱落细胞,扫描电镜可见培养细胞巢状结构中间细胞逐渐变圆,微绒毛逐渐减少,以至消失,在贴壁细胞的邻近面细胞膜也出现同样改变,脱落细胞接种1 h后,可见细胞贴壁生长,各时间组其贴壁细胞数无显著差异。结论 人胆管癌细胞系QBC939细胞具有抗脱落凋亡特性,体外培养QBC939细胞存在脱落 漂浮 种植 生长现象。  相似文献   
10.
我院1990~1996年应用自制套扎管,根治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施行结肠肛管套扎吻合法。术后排便优良率达100%,为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治疗开创了新途径。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男5例,女3例;年龄3~9岁。普通型5例,短段型2例,长段型1例。1.2套扎管的制作根据年龄大小,取内径0.5~1.0cm,外径0.8~1.2cm,长6~8cm弹性好的橡胶管(本组采用导尿管)。将宽4~6cm的绒布缠绕在橡胶管的一端2.或3圈,外加胶布固定成形,最后套上小号阴茎套。并在绒布下端0.5、工.0、1.5cm处分别以7号线结扎三道,胶管末端2cm未缠绒布一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