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1篇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中药蝉花的活体家蚕人工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实现蝉花的家蚕活体人工培养,为蝉花的培养开辟一条新的思路.方法:采集分离自我国8个自然保护区及韩国济洲岛的共20株蝉拟青霉菌株,采用浸渍法感染家蚕五龄期幼虫及蚕蛹,观察它们对家蚕的感染及产生孢梗束的情况.结果与结论:20株蝉拟青霉对家蚕幼虫和蚕蛹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染,感染后期部分菌株能产生孢梗束.从感染率和产生孢梗束情况来看,蚕蛹效果比幼虫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毛细管电泳中的胶束动电法直接测定血清尿酸浓度。方法以SDS作为电泳缓冲液中和胶束相,采用非涂渍毛细管21cm×50μm(i.d.),检测波长235nm,以外标法定量。结果尿酸测定的线性范围为46.5~1500μmol/L,最低检测限为20.31μmol/L:本法的日内和日间变异系数均小于4.5%;平均回收率为101.45%。内生性化合物和临床某些常用药物对此方法无干扰。结论该法线性范围宽,简单、快速,可应用于临床样品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分析技术检测苯丙酮尿症患者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方法 利用PCR扩增13例苯丙酮尿症(PKU)患者的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第6、7、11及12外显子,然后对PCR产物进行HRM分析,通过DNA测序对HRM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在13例PKU患者的26个PAH等位基因中共检测出5种不同突变基因,总检出率为38.5%.常见的突变类型是R243Q和A434D.检测出两种多态性位点为Q232Q和V245V.HRM分析结果与测序结果完全一致.结论 HRM技术具有简单、快速、易操作、准确等优点,可用于PKU患者PAH基因突变筛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可吸收修复胶原联合银离子敷料治疗供皮区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07至2018-12医院收治的100例自体皮移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可吸收修复胶原联合银离子敷料治疗供皮区创面,对照组采用传统凡士林纱布治疗。观察供皮区创面换药时疼痛程度、创面感染率、愈合时间,以及创面愈合后瘢痕指标评定。结果 治疗组供皮区创面换药时疼痛分数在术后3、6、9 d分别为6.24±2.23,4.13±2.37,1.49±1.3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73±2.14,5.24±1.59,2.43±1.66(P<0.05);治疗组供皮区创面感染率为2%,较对照组14%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后3、6、9个月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吸收修复胶原联合银离子敷料治疗供皮区创面相比于传统凡士林纱布治疗是一种更优越的方式,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指损伤中改良指根腱鞘内单点进针麻醉与传统指根麻醉的不同效果。 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急诊及住院治疗的40例手指损伤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麻醉组和传统麻醉组,每组20例。改良麻醉组患者常规消毒后,以手指根部近侧掌指纹中点处为进针点,将进针点掌指纹两侧皮肤捏起,45°进针,予以2%盐酸利多卡因3.0~3.5 mL;传统麻醉组常规消毒后,使用5 mL注射器在近端指骨外侧边缘背侧进针,回抽观察无血后保持针尖位置不变,同时缓慢注射,逐渐进针直至针尖抵达掌侧皮下,共推入2%的盐酸利多卡因4.0~5.0 mL,于对侧指根同样方法操作。评估2组患者的麻醉操作时间、药物注射量、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阻滞范围、麻醉持续时间、麻醉操作简易程度及患者主诉疼痛程度。术后1个月电话随访,观察患者是否有并发症发生。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2组患者麻醉方法均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改良麻醉组麻醉操作时间为(22.0±5.0)s,比传统麻醉组[(30.0±5.0) s]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P<0.05);改良麻醉组药物注射量为(3.5±0.5) mL,少于传统麻醉组[(5.0±0.5)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P<0.05);改良麻醉组与传统麻醉组的麻醉起效时间分别为(24.0±5.0)、(25.0±4.0) s,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麻醉持续时间均至手术结束,麻醉阻滞范围均为指掌侧和中节指间关节以远。改良麻醉组的麻醉操作过程简单,传统麻醉组麻醉操作过程繁琐;与传统麻醉组比较,改良麻醉组患者主诉疼痛程度更低。术后随访1个月,2组患者均未出现针孔感染、神经及腱鞘损伤、缺血坏死等并发症。 结论改良指根腱鞘内单点进针麻醉较传统背侧指根部两点进针注射药物麻醉操作时间更短,药物注射量更少,操作过程更简单,患者的疼痛程度更低。该方法简便、快捷、安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急慢性创面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 因此创面修复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材料学与组织工程的发展, 越来越多由天然成分制备的生物材料被用于创面修复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 此类材料可作为创面组织再生的模板, 诱导自体细胞黏附、迁移, 促进细胞外基质沉积, 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该文对创面修复领域中目前研究热门的天然生物材料的特点及其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旨在为新型创面敷料及组织工程皮肤研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的V-Y推进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并观察其疗效。方法对2011年以来收治的34例指端缺损患者采用改良V-Y推进皮瓣覆盖创面,观察皮瓣成活率、创面愈合情况、皮瓣外观、色泽和手指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皮瓣全部存活,创面I期愈合。随访时间为6~12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形圆润程度与正常指端接近(指甲缺损除外),无臃肿、棱角或色素沉着等异常。末节指腹指纹重新建立,指间关节活动正常,无明显钩甲畸形,指腹两点分辨觉为(5.43±0.65)mm。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患指主动活动为优22例,良12例,优良率100%。结论改良V-Y推进皮瓣手术操作简单,修复缺损面积大,是一种修复指端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肺脏在创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由严重损伤和休克引起的炎症反应失调和器官功能障碍。损伤的肺组织能释放炎症介质,导致全身器官功能障碍,但肺功能障碍与MODS之间的关系需进一步研究。最近,美国学者对1344例创伤后可能发生MODS的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年龄〉16岁,创伤严重度评分〉15分,在创伤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中治疗及牛存时间超过48h。排除标准:单纯头部损伤,头部损伤伴有身体其他部位损伤且简易创伤评分〈2分。  相似文献   
9.
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血小板在体内主要参与止血与血栓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因此血小板数量的检测是临床最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患者血小板减少可能会指导临床医师抽骨髓检查或输入血小板治疗,鉴别血小板减少现象是非常重要的。各种原因所致的血小板假性减少如未被及时发现,会给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带来许多麻烦,甚至会引起医疗纠纷,因此及时发现尤为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不断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着广大妇女的身体健康。乳腺癌是多因素、多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家族遗传性早已被人们所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