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7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Salacinol全合成的基本步骤。方法:根据Salacinol的结构组成,设计了其结构类似简化物1-(3-磺氧丙基)四氢噻吩锍盐(2)。以四氢噻吩和3-碘基丙醇为原料,经偶合反应和三氧化硫吡啶的酯化制得化舍物2。当在相同的条件下以3-碘基丙醇硫酸酯钠替代3-碘基丙醇为烷化剂时,其主要产物经确证为3-碘基丙醇硫酸酯钠的分子内环化物1,4-丙二醇硫酸内酯(7)。结果:上述模拟实验结果提示,通过两步反应制得化合物2的方法可能为Salacinol的全合成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在老年不可切除胃癌患者中姑息减症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老年病理确诊胃癌患者,手术无法切除,伴有出血(78.3%)、梗阻(52.2%)及疼痛(69.6%)症状;采用调强放射治疗为主的姑息治疗。观察治疗后症状缓解率、症状缓解时间以及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结果: 全组患者男性16例,女性7例,年龄60~89岁(平均74岁);Ⅲ期9例,Ⅳ期14例。全部采用6MV X线IMRT,常规分割,1.8~2.2 Gy/次,5次/周,总剂量35~50 Gy;同步放化5例,序贯化疗9例。出血、梗阻及疼痛症状缓解率分别为77.8%(14例)、58.3%(7例)和56.2%(9例);中位症状缓解时间分别为101天、87天和99天。全组中位生存时间114天,症状缓解者中位生存时间较症状未缓解者明显延长(129天 vs 73天,P=0.01)。治疗期间出现Ⅲ级毒副反应者2例。结论:IMRT是一个有效的、可耐受的并能够缓解老年不可切除胃癌患者临床症状的治疗手段,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常规MRI的影像组学模型对预测软组织肉瘤(STS)复发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1年6月在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2例ST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术后每3个月进行一次影像学检查,随访时间至少12个月以上,根据随访结果有无复发或远处转移分为复发组(27例),无复发组(65例)。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将所有患者按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n=65)和验证集(n=27)。使用ITK-SNAP软件,分别在T1WI和压脂T2WI上逐层沿肿瘤边缘手动勾画ROI并进行三维融合(VOI),然后使用AK软件提取纹理特征,使用最小冗余最大相关(mRMR)和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对T1WI序列、压脂T2WI序列和联合序列的纹理特征进行降维和筛选,并建立影像组学模型,根据各个组学特征的权重系数计算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运用100次留组交叉验证(LGOCV)方法来评估模型的可靠性。将临床病理、常规MRI特征与预测效能最高的影像组学模型的Radscore相结合,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LR)、随机森林(RF)和支持向量机(SVM)三种机器学习算法分别建立机器学习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模型的预测效能,应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临床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预测STS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95%CI:0.58~0.85)和0.74(95%CI:0.52~0.97)。基于T1WI、压脂T2WI和联合序列的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集中预测STS复发的AUC分别为0.81(95%CI:0.70~0.93)、0.92(95%CI:0.86~0.99)和0.91(95%CI:0.84~0.99),在验证集中分别为0.84(95%CI:0.63~1.00)、0.92(95%CI:0.81~1.00)和0.86(95%CI:0.72~1.00)。采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的LR、RF和SVM模型在训练集中预测STS复发的AUC分别为0.93(95%CI:0.87~0.99)、0.91(95%CI:0.84~0.99)和0.77(95%CI:0.63~0.91),在验证集中分别为0.93(95%CI:0.83~1.00)、0.86(95%CI:0.71~1.00)和0.83(95%CI:0.66~1.00)。DCA分析结果表明,压脂T2WI和联合序列的影像组学模型、以及LR和RF模型的临床受益均较好。结论:基于常规MRI序列中的压脂T2WI和联合序列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对预测STS复发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和较好的临床受益,基于不同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的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并无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梳理我国已上市治疗用生物制品的整体情况,提炼出存在的问题,为行业提供参考信息,同时为完善我国治疗用生物制品注册管理制度体系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基于我国已上市治疗用生物制品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对比分析。结果:对我国已批准治疗用生物制品信息进行了整合,并从批准上市产品的发展历程、创新程度、技术类别等不同维度进行了全方位深入分析。结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治疗用生物制品的研发和产业化相对较晚,市场规模较为有限,但增速显著高于全球水平。  相似文献   
5.
辛中帅  张彦彦  晋小雁  邵颖 《中国药事》2019,33(9):998-1002
目的:分析我国已上市治疗用提取分离类和菌体制剂类产品存在的差距,明确努力方向。方法:基于我国已上市治疗用提取分离类和菌体制剂类产品批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对比分析。结果:对我国已上市治疗用提取分离类产品中的血液制品和多组分生化药物以及菌体制剂类产品的批准数量、企业数量进行了梳理,并与FDA批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论:治疗用提取分离类和菌体制剂类产品都是早期的治疗用生物药物,血液制品目前仍发挥着重要的临床价值,但重复申报情况严重。多组分生化药物和菌体制剂重复申报情况很少,但在临床上应用很少。FDA批准的两类产品数量较少。  相似文献   
6.
对美欧日韩等国家及我国生物类似药法规体系框架包括职能体系、注册分类及程序进行了对比研究,提炼关键要素;针对我国现状、设计问卷、开展调研及专家研讨;结合对比研究、调研和研讨,提出建立完善我国生物类似药法规体系的总体建议,以及完善生物类似药定义、生物类似药注册审评程序的建议及建议的考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正加速度(+Gz)暴露下急性胃黏膜损伤大鼠胃黏膜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无水乙醇对照组(A组)、+5 Gz值暴露组(B组)、+10 Gz值暴露组(C组)、GSH预处理组(D组),每组10只。D组适应性喂养7 d后,连续3 d腹腔注射GSH。4组均于10 d后禁食24 h,禁水12 h,用无水乙醇灌胃1 h后,A组不受+Gz作用,B组暴露于+5 Gz值3 min,C、D组暴露于+10 Gz值3 min,下离心机后观察各组胃黏膜损伤情况,并检测胃黏膜中丙二醛(MDA)、GSH的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结果各组大鼠胃黏膜在肉眼观察均有损伤,损伤程度:+10Gz值暴露组+5 Gz值暴露组无水乙醇对照组GSH预处理组,B组与A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分别与A、B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胃黏膜损伤最轻,与C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A组相比,B组胃黏膜中MDA、GSH含量变化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GSH-Px活性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A、B两组相比,C组胃黏膜中MDA含量升高明显,GSH含量降低明显,GSH-Px活性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D组胃黏膜MDA含量明显降低,GSH的含量明显升高,GSH-Px的活性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SH对+Gz值暴露引起的急性胃黏膜损伤大鼠的胃黏膜有预防及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胃黏膜GSH的含量、GSH-Px的活性及抑制MDA的作用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某院门诊妊娠患者的超说明书用药的情况,促进妊娠患者的安全及合理用药。方法:分层随机抽取某院门诊临床诊断涉及"妊娠"但不包括"正常妊娠监督"和"未确认妊娠"的处方,按照药品说明书,对处方中的用药医嘱分别从适应证、禁忌证、给药途径、给药频次、给药剂量和适用人群等方面判断其是否超说明书用药并分析。结果:共抽取2 872份门诊处方,用药医嘱3 926条,用药品种88种。其中,涉及超说明书用药处方共689张(23.99%)、用药医嘱827条(21.06%)及药物品种15种(17.04%)。主要的超说明书用药类型为超剂量用药(60.67%)、超适用人群用药(19.98%)和超禁忌证用药(18.61%)。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前3位的药物种类依次为女性生殖系统用药(61.91%),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营养药(23.82%)和中成药(12.82%)。结论:妊娠患者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较高,应积极推进妊娠患者的超说明书用药的循证研究、建立超说明书用药分级分类管理制度,确保妊娠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顾群  邵颖 《家庭中医药》2021,28(10):47-49
目的:研究中药蜡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观察组采取中药蜡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以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蜡疗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上海地区妊娠糖尿病饮食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妊娠糖尿病(GDM)患者和正常孕妇的饮食行为和习惯,研究上海地区GDM患者的饮食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确诊GDM的孕妇180例作为GDM组,同期就诊非GDM孕妇180例作为对照组,对妊娠期间的饮食习惯进行问卷调查。对两组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GDM相关的饮食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甜食、豆浆、豆制品、动物食品、荤汤、水果和坚果等饮食习惯与GDM发生间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甜食、豆浆、肉制品、水果和坚果等饮食习惯与GDM的发生具有相关性。结论饮食习惯和GDM的发生有一定关联。喜好甜食、动物性食品及坚果是上海地区GDM饮食危险因素;豆浆是饮食保护因素;水果在每日摄入400 g以下时是饮食保护因素,超过400 g是饮食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