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来 ,开展强化糖尿病教育与干预 ,已取得较好效果 ,患者的生活质量 (QOL)明显改善[1 4] 。本研究对长宁区 2型糖尿病 (DM)患者进行等级教育 ,并作QOL调查 ,了解患者目前的生存质量 ,为干预治疗提供依据。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  收集本院门诊及住院的 2型DM患者 16 1例 ,男 72例 ,女 89例 ,平均年龄 (5 9.76± 0 .87)岁 ,病程 (6 .34±0 .5 2 )年。诊断标准按 1999年WHO标准。二、方法  每月举办 1次糖尿病知识教育实践初级班 ,每期约 2 0例患者 ,共 8期。办班前作QOL量表调查[5] 。量表内容包括 8个方面 ,每方面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老年.非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 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105例,正常人51例,分别根据年龄<60岁.≥60岁分为两组:各组临床特征相匹配,数据处理用SAS软件: 结果:全组156例,NO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r=-0.192,P<0.05)、ET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r=0.237.P<0.01)。ET水平与NO水平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r=-0.481、P<0.001。2型糖尿病老年组与2型糖尿病非老年组及二者与正常人组的NO,ET水平比较分别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结论:ET、NO水平与年龄有微弱关联。2型糖尿病患者的ET水平升高、NO水平降低.在老年患者中更为明显。此种改变可作为预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性肾病不同阶段血脂谱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小红  赵文穗  邵侃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0):3085-3086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不同阶段的血脂谱。方法:收集我院2型糖尿病患者144例,根据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分成三组:无肾病组22例,早期肾病组78例,临床期肾病组44例。所有患者测定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比较三组间血脂差异。结果:HDL-C水平在无肾病组、早期肾病组、临床期肾病组依次递减(1.363±0.535,1.161±0.327,1.060±0.281),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G水平依次递增(1.359±0.485,1.581±0.827,1.963±1.626),其中临床期肾病组较早期肾病组及无肾病组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早期肾病组与无肾病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脂蛋白a水平呈递增趋势(9.252±2.920,11.368±5.954,12.333±6.354),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3组间TC、LDL-C、apoA、apoB无差异。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脂代谢紊乱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ics,T2DM)患者应用脂微球前列腺素E1(Lipo PGE1)和丹参后其血浆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endothelin,ET)的变化。方法:66例糖尿病患者,按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认,随机分为两组:Lipo PGE1组和丹参组。两组患者临床检查均无严重心、肾、脑等并发症。ET 1 以放射免疫法测定,NO以硝酸还原法测定。结果:(1)两组T2DM患者的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胆固醇、甘油三酯、尿素氮、肌酐、空腹及餐后2h胰岛素、C 肽值均无显著差异。(2)两组T2DM患者用药前空腹及餐后2h血糖无显著差异,治疗2 周后两组空腹及餐后2h血糖亦无显著差异,但均比用降糖药前明显下降,有显著差异。治疗前,PEG1 组无论空腹还是餐后2 hET值均高于丹参组,而NO水平低于丹参组。经2周治疗后,丹参组ET值仅见餐后2 h有显著下降, P<0.05,余未见变化;而PEG1 组不论空腹,还是餐后2hET值均见有极显著下降, P均<0.001,且NO水平也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两组T2DM患者在降糖幅度相当的前提下,应用Lipo PGE1在糖尿病患者中能降低ET水平,提高NO浓度,丹参针剂未见相同结果,提示该药物不仅能直接扩张血管作用,而且还能调节ET及NO水平的间接效果,Lipo PGE1明显优于丹参针剂。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在双C强化治疗模式下夜间低血糖的相关因素。方法 118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双C治疗方案,提取动态血糖监测中当天9 pm~次日6 am的血糖数值,同时记录其空腹及餐后2 h的血糖、C肽、糖化血红蛋白及总胆固醇等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可能造成夜间低血糖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因素条件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MI)、空腹C肽(FCP)、尿白蛋白(UA)、空腹血糖、晨起皮质醇是2型糖尿病低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条件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BMI、FCP、UA与2型糖尿病夜间低血糖发生有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夜间低血糖与年龄、病程、BMI、FCP、UA有关,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79岁。两天前出现反应迟钝,行动缓慢,尿量增多,逐渐意识淡漠、嗜睡。糖尿病病史25年,平时口服美吡达、二甲双胍治疗,1年前在我院又确诊阿一斯综合征、房一室心律紊乱、交界性逸博等,并安装起搏器。急诊查体:浅昏迷,压眶反射存在,呼之不应,两瞳孔等大等圆,直径0.3cm,对光反射存在。颈软,心率100次/min,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两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干湿罗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老年、非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105例.正常人51例,分别根据年龄<60岁、≥60岁分为两组各组临床特征相匹配,数据处理用SAS软件;结果全组156例.NO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r=-0.192,P<0.05)、ET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r=0.237P<0.01).ET水平与NO水平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r=-0.481、P<0.001.2型糖尿病老年组与2型糖尿病非老年组及二者与正常人组的NO、ET水平比较分别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ET、NO水平与年龄有微弱关联.2型糖尿病患者的ET水平升高.NO水平降低,在老年患者中更为明显.此种改变可作为预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邵侃  黄珊  夏莉莉  汤瑜斌  邰筱晨  王伟群  曲伸 《安徽医药》2015,19(11):2224-2226
目的 通过PDCA的管理方法,评估对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管理前、后血糖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3月门诊注射胰岛素糖尿病患者100例,分成两组.治疗组患者使用PDCA管理方法加强进行教育,分析危险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并进行3个月的跟踪调研,对照组则按常规治疗并门诊随访.治疗组患者采用SF-36糖尿病简易生活质量量表评估.统计患者各个相关因素,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经过PDCA管理后的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胰岛素管理和知识方面、生活质量方面均有显著的提升.而在血糖控制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通过PD-CA的管理方法,居家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管理前、后血糖控制及生活质量均有大幅优化与提升.  相似文献   
10.
目前研究所知内皮素 (ET)系最强、而较长效的缩血管活性多肽 ,其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分泌 ;其分泌形式①持续分泌 ;②调节分泌[1] 。日前研究所见体内多种分泌液可见ET(尿液、乳汁及唾液 ) ,其中唾液内皮素检测被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评估[2~ 3 ] 。以往本科临床看到ET在 2型糖尿病者ET水平增高 ,NO低下 ,伴有慢性并发症者更为显著[4~ 2 ] 。鉴于此 ,作者试图非侵入方法检测唾液ET ,以便日后利用唾液ET检测来指导临床观察。材料和方法一、材料 :(一 )糖尿病组 :全组糖尿病 14人 (男 4 ,女 10 )均为住院患者 ,按 1999年WHO诊断标准确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